最近白酒的年份标志在酒圈引起了热议,我也对白酒的年份标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时只是简单陈述一下对白酒年份标志的看法,感觉白酒领域很少有目标年份比较靠谱的产品。最近的一些讨论让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白酒年份的概念。今天我就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首先说一下白酒的年份标识。这个logo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在白酒中,年份标识永远是三、五十年。有些酒厂没有这么长的历史,也标注50年的白酒。其实白酒年份的概念出现在90年代,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区分白酒等级的方法。一些酒庄的第一年份酒质量相对可靠。有一个我非常熟悉的酒庄。当年份酒在上世纪90年代末首次推出时,五年陈酿的葡萄酒质量非常好。当时在市场上卖50元左右。然而,到目前为止,其新推出的五年期葡萄酒在市场上的售价仍在50元以上。在原材料、人工等环节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现在的五年酒怎么可能是原来的品质?
说到这里,有些酒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以质量加价?事实上,这与中国白酒市场的特点有关。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类消费市场,其消费模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外的消费圈比较强,市场比较小。消费烈酒的人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对品质有很高的追求。国内大众市场消费更多的是一种仪式,也就是所谓的“酒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大众中对葡萄酒质量很了解的消费者很少。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大众消费者的购买,你会发现他们买的是酒的品牌和价值,对酒质的要求不高,只要适合倒就行。他们对酒的要求主要在于,摆上桌就能让别人知道主人花了多少钱。至于喝酒,都是应酬,第二天喝了也不会宿醉。
也正是因为这种消费,白酒越来越低,越来越软。大众化产品中的一款白酒不能涨价,不能改名,因为大众消费者不会看它,不会想它,不会研究它。即使少数人知道,但更多人不了解,也不会认可。所以对于酒厂来说,质量好的酒只能加价推新品,于是十年陈酿出来了,十五年陈酿出来了,现在那个酒厂的二十年陈酿新酒还不如九十年代末的五年陈酿。
大众白酒的年号很乱,高端白酒相对来说还不错,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靠谱。一方面,我个人不支持酒厂用年份的概念来区分葡萄酒的质量,因为年份的概念很容易被消费者误解和误导。
对于尊重年份概念的酒厂,他们喜欢在宣传中说,越老的酒越香。对于白酒陈酿,首先要有一个分类。白酒陈酿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瓶贮和坛贮。此外,还有海运储存,不锈钢储存,甚至橡木桶储存等。就瓶贮和坛贮而言,酒体变化有显著差异。所谓瓶贮,就是把葡萄酒包装起来,贮存在酒瓶里。比如我们买了一瓶白酒,放在家里十年,这就是瓶储十年。所谓坛藏,就是存放在酒厂的陶坛里。瓶装酒一般是勾兑酒,酒厂基本不会拿刚出炉的酒来灌厂。一般瓶内酒体的变化更多的是缔合反应,水、乙醇等有机物通过氢键形成大分子团,使酒体更加紧密。所以,只要瓶装的酒保存完好,不渗漏,短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酒质的变化是有限的,不存在所谓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老酒好喝,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老酒有好的食材和传统工艺。其实就老酒而言,为什么老酒圈的人不太关注90年代末流行的老酒?所以,酒再差,也是那个水平。放的越多,一些酒精酒的质量就会越差。
罐子储存和瓶子储存有明显的区别。陶罐里有一些金属离子,在酒的陈酿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陶罐上的一些疏松的小孔可以使酒与外界空气相通,起到氧化陈酿的作用。陶坛贮存白酒是一个氧化、陈酿、有限挥发的过程。大多数白酒都需要在陶坛中陈酿,但并不是陈酿时间越长品质就越好。陈酿时间过长的酒虽然细腻、紧实、黏稠,但香气不够绽放,过于陈年淡雅。对于这种酒来说,不适合直接出厂,更适合勾兑。转入三到五年的酒中,能增加酒体的细腻度和陈年感。如果用这种酒做基酒,需要优质的调味酒、调味料等。很难勾兑,但用来设计高端白酒。
说到这里,一些饮酒者可能会问,为什么行业不管理这种现象。其实答案很简单,深度涉及到目前白酒的发展。毕竟现在很多酒厂都是这么做的。虽然不好,需要改,但是改的很急,对白酒行业的伤害也很大。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一点应该是规范的,但从短期来看,我建议行业应该做这样一件事:分享去年的酒,让大众消费者淡化对年份的认知,用其他方式来衡量酒的好坏。其实有些酒庄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宋河369号,天时地利人和的仰韶,蓝天蓝梦的洋河等等。
对于年份标注,我建议在此之后将其标准化。我不建议像洋酒一样,用最低年份来标注白酒的年份。由于白酒勾兑工艺复杂,很多老白酒都是用基酒勾兑的。
酒,也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新酒来弥补不足。对此我建议可以考虑一款基酒比例超过一定数值来标注,比方说一款年份基酒超过75%则可标此年份。总的来说,目前的白酒年份标识是很乱的,其产生原因跟白酒发展历史有关,对于这一现象我觉得一定要改,但目前这个问题根基很深,因此需要一点一点的转变,这个转变不仅仅是酒厂、行业的转变,还有我们消费者认知的转变。最后,对于白酒的年份概念及年份与白酒品质好坏的关系,作为酒友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