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戎州(今宜宾四州)居住。当地士绅姚集五谷之精华,自九州塔古城下安乐泉酿造,制成五粮液“姚子雪曲”的原始雏形。黄庭坚和《瑶曲》也有一段世代相传的故事。十五年不沾酒的黄庭坚抵挡不住酒的诱惑,品尝后大加赞赏,赞不绝口。
《战国策》讲述了“夷狄擅酿酒”的故事,说明酒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酒文化应运而生,酒器、酒礼、酒德、酒神构成了酒文化的硬核。化酒为骨,酒礼为血,酒德为魂,酒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宋朝时期,姚子雪曲集五粮精华,在酒质和口感上,更上一层楼。元年(1909年),姚曲的传人邓子君举行家宴,举人尝其香甜肥美,大为赞赏,提议将姚曲改名为五粮液。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粮液”,经久不衰。
有酒的地方就一定有酒窖,酒窖是酒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安元年(1368),宜宾人陈接姚子学曲,建酒窖酿造五粮液。经过651年的连续酿造,窖泥积累了丰富的微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葡萄酒中的醛转化为羧酸,新的羧酸与酒精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这就是五粮液的浓郁醇香、回味悠长的秘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渗透到政治、伦理、民俗等各个方面,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尚书酒浩》指出:“四子酒”。但是上天给了我的人民生命,除了司源。“酒已经成为文明和进步的象征。《汉书食货志》认为:“百礼不可无酒。“举办祭祀时,“以酒成礼”,必须“五齐”用以祭祀,“三清”专供饮用。
酒有各种形态,因人而异。《礼记月令》规定:“夏梦月,天子耐心饮酒,用礼用乐。”皇帝饮酒,伴随着礼乐,以显示他的权威。对于绅士来说,“夫饮之礼,乃不脱其衣而点之礼。”衣冠楚楚,井井有条是酒礼对绅士的要求。据《周礼》记载,当时专门设置了大土司、九正官职,监督执行酒礼。
在古代祭祀中,祭粮是最高规格的祭祀。《黄帝内经》建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体现了简单自然的物质追求。五粮液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五种粮食,取其精华,融其诸味,“杯底五谷杯上液”,是千年祭礼的缩影。
此外,据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可以加快血液流动,改善新陈代谢,激发创作灵感。其实李时珍早就知道这个研究结果。他认为:“酒为天下第一,曲脸之酒。少喝点,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精神,御寒,缓解焦虑,刺激心情。”这就是古人眼中的“酒德”。
酒是个大东西,不可小觑。诗人黄庭坚品尝五粮液后,留下了 《安乐泉颂》 ,说:“姚子雪乐,杯色争玉。汤是阴郁的,白云生谷。清而不稀,浓而不浊。愿而不苦,愿而不苦。老手风,今天早上的药是必须的。炫,把光墨倒过来。”黄庭坚用诗化的语言,给予五粮液极高的评价。
酒是社会交往的载体和媒介,可以消除隔阂,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礼记乐记》-:“喝酒吃饭的人,所以求助”。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也与:产生共鸣。“古时候喝酒足以通风良好。所以男人不乐团妨碍事,女人不乐团妨碍成就。”“通风良好”是宿醉的重要一环。
黄庭坚,荔枝绿也是五粮液的前身,由宜宾,王公权,用大米、高粱、玉米酿造。,对酿造的“荔枝青”非常喜爱,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王功权的荔枝青,廖志平的荔枝青;试一杯重蓝色,千里剥淡红肌;洒的葡萄不够,马奶堆在不同的盘子里;谁能尝到这种美妙的滋味,只有老杜东楼的诗。”一杯荔枝绿增进了黄庭吉的关系
血。小麦性平微寒,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玉米味甘性平,可以健脾利湿。五谷“通气合好”,为五粮液树立起酒味全面、出类拔萃的独特气质。1915年,五粮液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相继取得国际金奖39次。1991年,五粮液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2002年,五粮液蝉联四次“中国名酒”称号。2018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达1152.86亿元,远超其他白酒品牌。
酒,是流动的粮食,也是凝固的文化,是普通的饮料,也是特殊的镜子,是感官的刺激,也是情绪的安慰。酒器戒满,酒礼载道,酒德忌贪,酒兴见性,一杯老酒足矣。五粮液从诞生到传承,千年来糅合神工匠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从古至今与国人有道不完的交集,是传承,也是岁月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