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资讯 > 酒水价格

2020年广州日报数字报,2020年广州日报闲情频道

酒易淘 酒水价格 2022-07-11 09:15:28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作者:侯东,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凉州,古称古藏,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这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镇。素有“五凉古都”、“河西大都市”之称。也是汉唐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它在政治、军事和商业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塞。汉武帝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进攻河西,大败匈奴。从此“金城河西至延泽南山上,无匈奴”(《汉书张骞传》)。为了显示武威,设立武威为河西第一郡,隶属凉州刺史。曾是东晋都城,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凉。它也是西夏的首都。此后一直由县、州、政府统治。作为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枢纽,“凉州”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地和诗歌创作中的典型意象。盛唐时期,凉州已成为西北仅次于长安城的国际大都市。它不仅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唐代文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舞台。唐代许多杰出的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高适、岑参、王志焕、王翰等的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座古代边城的风貌,使“凉州”的名字远播四方。凉州词以其奔放的意境和奇异的风格,在诗歌创作领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州词”。这种创作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在明清诗词中,“凉州”意象出现频繁。如果说“凉州”在唐诗中主要是野心和进取精神的象征,那么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清诗词中的“凉州”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汉唐时期对天气的追求。凉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西汉到盛唐,一直是王朝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唐朝(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的“西域都护府”。从汉代设“河西四郡”,隋唐先后设“西域四郡”、“安西四镇”。繁华的凉州成为汉唐盛世的象征。可以说汉唐气象一半在河西走廊,尤其是凉州。明清时期,虽然古丝绸之路的作用逐渐下降,但凉州从对外开放的门户变成了控制西部边疆的咽喉。但诗人回首往事,在追逐汉唐盛世的荣耀与梦想时,“凉州”的情节总是作为他们的寄托。如朝学者汪广洋写《凉州曲》:“琵琶初传古凉州,万和全峰指下游。无事开元好时节,陈余宫新秋。”作者以玄宗亲奏开元盛世之乐的闲暇时间表达对盛世的敬仰。同样的作品还有清代李希圣,《八月五日作》:“王献楼下万人喧哗,新凉州法曲翻案。我想看天堂的完整的一天,每年八月坐在法庭上。”诗中所指的“凉州法曲”,是边疆将要呈现的异域大曲。唐代郑启在《开天传信记》年记载:“西凉州流行音乐,《凉州》年作新调,呈于开元中学。”郭茂谦《乐府诗集》年:“《凉州》,宫调曲。开元年间,西凉府巡抚郭志云入。”这种音乐“既融合了胡音乐的元素,又保持了中原音乐的本色。”但又和他们任何一个都不一样,让它听起来既有异域风情,又有熟悉亲切的中原风情。"(【美】谢赫《唐代的外来文明》)凉州大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战利品。在唐朝鼎盛时期风靡一时,也是唐朝疆域扩张、国力增强的象征。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明代有诗曰:“羯鼓声高,袖长,小管出。我是真的爱《凉州曲》,把钱给我装傻。”(《唐宫词》)此外,唐代士人渴望拜将军为诸侯,积极投身边塞的进取精神,也不断激励和影响着明清诗人,如明代的卷帙《凉州词》:“酒熟葡萄香,马满春苜蓿长。“听古乐,志在西凉。”有唐人边塞诗的豪迈意境。再如清代陈公胤的诗:“玉门关外草萧萧,凉州路不远。莫书生没有燕子的下巴,但边上的人都知道今天的韩班超。”(《送陈嵩山观察之任凉庄》)东汉时期,班超从小就有为别国建功立业的志向。人们说他是“长着下巴和脖子的老虎”,他被命名为“千里侯”。后赴西域护国,封为远侯(《汉书班超传》)。诗人借用班超的佳能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自豪。许的诗《秋思》也有“终究倾不出足够的勇气,唱《凉州》也会陶醉”这句话。   

  

  爱国主义的寄托。凉州因其“连接辽阔地域,控制五郡咽喉”的战略地位,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安史之乱,唐朝盛极而衰,河西受困于吐蕃。凉州也成了“车马纵横,终日歌吹”的国际都市,成了文人墨客丧地、秀色可餐的悲情表达。凉州是唐朝西域的重要节点,凉州的失陷对唐朝的国家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旧五代史吐蕃传》记载:“唐初天下分十路,河西陇右三十三州,以凉州为最大镇。天宝有八座监狱,三十万兵马,所有的守卫都来控制。安史之乱时,肃宗在灵武,得知后召集河西将士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数百万中国人被困吐蕃。”在这种情况下,中唐以后诗人的作品中,凉州也被赋予了与麦秀别离的感叹,成为爱国情怀的寄托,诗人的笔下也加入了收复失地、思念故土的内容。基于这种历史情感,明清诗人往往在诗歌中以“凉州”及其相关意象讽刺边塞将领和统治者,揭露他们无法收复失地、纵情享乐的丑恶状态,渴望有好的官员和将领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如明代戴良(《凉州行》)形容为“夫自军中半死,美人逢筵歌舞”,朱(《凉州词》)形容为“三军辛辛苦苦封帖,岁末斗不休”。何梦陀为争酒,当时在凉州说笑。汉末,孟陀以西凉酒贿赂宦官张让,官拜凉州刺史,讽刺朝政黑暗。杨一清(《将至凉州》)“因边塞无烽火,忘了关山是远行”,表达了对边塞平安的欣慰。清代屈大均曾用“凉州无马”(《吊袁督师》)这句话讽刺明朝统治者和大臣昏庸,毁坏长城,导致师资和土地流失。历史上,西凉兵马以骁勇善战著称。这是对金代凉州历史的一个典故。张贵永宁钟曾率西凉兵马击败义军,佚名《京师为张轨歌》云:“凉州大马治天下”。到了清末,边塞纷扰,朝廷极度腐败,诗中的凉州有了现实取向。林则徐的《跳梁小丑是谁?   

,中原揽辔望澄清”(《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之句,渴望卫国御侮之情溢于言表。张晋所作乐府诗《弃凉州》,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统治者,诗云:“利器宜盘错,升卿负壮猷。谋臣皆肉食,何事弃凉州。”

  

对边地风物的择采。凉州地处丝路要冲,各路商贾云集,四方风物荟萃,明清诗人在吟咏凉州相关风物时,往往选择具有凉州特色的意象。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晋书》),但日夜温差大、日光照射强的气候特点,使得此地适宜生长葡萄、苜蓿、沙枣等作物,这些具有边塞色彩的意象,在明清诗歌中也逐渐成为凉州意象的延伸。其中最著名的意象就是葡萄(蒲桃)酒,唐王翰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使得凉州美酒享誉神州。凉州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张骞出使西域即带回了葡萄种,东汉时凉州葡萄酒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奢侈品,据《天中记》记载:“汉末政在阉宦,扶风孟佗献西凉州葡萄酒十斛于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亦载:“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辞意甚厚。”可见凉州出产之葡萄酒备受统治者欢迎。此后文人也多以葡萄酒指代凉州,如明代张恒《凉州词》有句云“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王洪“兹行总为宣恩德,不带葡萄苜蓿归”(《送陈员外使西蕃》),清人毛奇龄“出塞马衔青苜蓿,入关人载碧葡萄”(《凉州词》),田雯“酒价秋来太无赖,僭同凉州古葡萄”(《秋来饮桂树下》),吴绮“谁愈文园疾,凉州酿一升”(《葡萄》),陶廷珍“此去凉州风土近,马肥苜蓿酒蒲桃”等,皆以葡萄作为指代凉州的典型意象。

  

总之,在明清文人的诗歌中,汉唐时代凉州的辉煌已经由地理空间的意象,逐渐泛化为一种“凉州情结”,在文化空间与诗意空间的维度,成为一座精神高地,冥冥中鼓舞、引领着后来人。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6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