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喜欢喝酒,但是不玩收藏,所以对茅台酒瓶不太了解。今天就来说说普通茅台酒瓶的冷知识,看看是否触及你的知识盲区?
1.材质:乳白色玻璃瓶
酒瓶不仅是盛酒的容器,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工业发展的信息。茅台酒瓶发展创新的过程也间接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的迭代过程。
中国有着古老的陶瓷文明,茅台就是从陶瓶开始的。建国之初,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还很薄弱,仅占世界制造业的2.3%,而现代工业几乎不存在,茅台镇的酒瓶制造技术也相当落后。
50年代初,茅台酒厂成立时,使用的陶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葫芦形,形似酒坛;另一种是具有两个或三个部分的圆柱形。
陶瓶
陶瓶不能一次成型,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别制作,相互连接。这种酒瓶虽然透气性好,有利于酒的“陈酿”,但表面粗糙,能看到连接痕迹,容易出现酒的渗漏。
长期以来,茅台酒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酒瓶。50年代后期,外观精美的白瓷瓶开始用于茅台酒出口。经1300高温烧制,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强,适合白酒长期存放。但是白瓷瓶制造成本高,所以国内的茅台酒还是用陶瓶。
白瓷瓶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现代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机械生产的水平和效率也比5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1966年,经过技术攻关,乳白色玻璃酒瓶诞生了。
牛奶玻璃酒瓶具有白瓷酒瓶的所有优点:透气、避光、不易渗漏、造型美观、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贵州清镇玻璃厂是最早为茅台酒厂生产乳白色玻璃瓶的厂家,后来很多厂家都成了供应商。至此,普通茅台酒的瓶形已经基本稳定。现在很多其他品牌的酱香型白酒也在用这种瓶型。
茅台酒酒瓶,从陶瓶、白瓷瓶到玻璃瓶,使用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伴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像一面镜子,照亮了茅台文化,折射出时代的沧桑。
2.瓶底:工艺、符号有讲究
作为茅台酒瓶的一部分,瓶底承载着丰富而重要的历史信息,却容易被人忽视。结合不同年代的瓶底特征,可以为鉴别茅台酒的真伪提供有益的帮助。
今天主要说一下乳白色的玻璃瓶。20世纪60年代,牛奶玻璃瓶的瓶底光滑度高,表面如镜。瓶底脚圈中间有模具留下的瓶身铸线。这条线把脚环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窄,外圈宽。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瓶子底部都有数字或标记。
60s牛奶玻璃瓶底
70年代的茅台酒是用白色玻璃瓶包装的,敦实厚重,线条粗糙,比例协调。瓶底脚圈外圈可以看到两条对称的短线,这是造假者很难模仿的手法之一。在70年代,牛奶玻璃瓶的瓶底有两种:带数字的和不带数字的。
70s瓶底:无数字(左),有数字(右)
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春风的影响下,玻璃瓶制作者的艺术激情开始复苏,酒瓶的审美和质量明显提高。此时牛奶玻璃瓶身的光滑度明显提高,胎质温润,若玻璃如瓷。的底部
1995年以后,茅台酒的瓶底已经变成了“五星”,即类似茅台酒的五星商标在瓶底中间,英文字母“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制造”在外圈,“MB”、“HB”、“Kou”等厂家代码和三角符号保留在圈的最外侧。
90s瓶底:厂家标志,“五星风格”
2000年以后,茅台酒瓶在生产工艺和审美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反映在瓶底,自2001年以来,瓶底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外圈英文字母都有所改变。2000年以后的瓶底
3.瓶口:玻璃珠,作用大
喝过茅台酒的人都知道,茅台酒瓶口有两颗玻璃珠,看起来跟我们小时候玩的弹珠没什么区别。
“玻璃珠”其实是茅台酒“防造假”技术之一。当酒瓶竖放或倾斜时,玻璃珠都会紧紧地堵住瓶口,很难直接灌进去任何液体;而把玻璃珠连着瓶口一起取下来,就无法恢复原样了。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真瓶假酒”的概率。
瓶口的玻璃珠还有别的作用吗?各位酒友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直接用瓶倒酒,一下子倒出来很多,但是酒杯又太小,酒就洒了出来。
玻璃珠使茅台酒瓶口的口径变小了很多,能够间接地控制酒液倒出量。提醒各位酒友,开瓶后千万不要为了倒酒痛快而取出玻璃球,一来可能会破坏瓶口,使酒瓶失去收藏价值,二来倒酒时反而容易洒漏。
瓶口的玻璃珠还能锁住酒香。酱香型白酒“醒”一下能减缓冲鼻感,口感更加绵柔,酱香味也更加突出。但是控制不好时间的话,醒酒时间太长会让酒香散发掉,影响酒的口感和风味。
茅台酒瓶口的玻璃珠虽然堵住了瓶口,但也有一定的缝隙,能起到醒酒的效果。
大家可能都在街边见过回收茅台酒瓶的场景。不过,我们在这里提醒大家,茅台酒厂并没有回收过酒瓶。
每一个被回收的酒瓶可能一转身就被不法商贩装满假酒,又回到了市场上。所以,喝完的茅台酒瓶要么自己收藏起来,要么销毁,千万不要卖给街边回收酒瓶的人,成为造假者的“帮手”。
文:北京茅台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