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的酿造工艺采用传统的“蒸二净”和窖内固态分离发酵法,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在酿造过程中,根据季节、气候、原料的不同,需要经过立糟、见酒防酸、热季关糟、开新糟、开糟等一些重要环节。
汾酒生产工艺的五个特征:
1.该技术采用“蒸煮二次清洗”的方法,在筒仓内固态分离发酵。所谓“蒸”,就是每批酒醅(高粱)都要单独蒸熟糊化。所谓“二次清洗”,就是将蒸熟糊化的高粱进行两次发酵,两次蒸馏成酒。(第一次蒸馏后的酒醅不再掺入新料,第二次发酵只加酒曲),即作为酒糟处理,彻底清洗干净,再重新投入一批新料蒸酿。并且原料和酒醅分开蒸,这是汾酒和混蒸工艺的显著区别。在罐中发酵,不接触土壤,保持葡萄酒口味纯正独特。
2.操作上突出“清”字,即“清为首字,清到底”。做到:清茬次,清粒。红馕、大茬、二茬不要混为一谈。又要保证设备工具日日清,工完场清,环境整洁,达到文明安全生产的目的。
3.汾酒的主要香气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这是因为它采用传统的灭茬方式,发酵设备用陶瓷罐,密封用石板,田地和晾房用水泥地面。擦洗得非常干净,保证了汾酒具有清香、纯正的鲜明特点。
4.突出汾酒的典型品质,清、爽、绵、甜、净。在酒的风味上,要严格把握这五个字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而这五个字的关键就是要突出“清”和“净”两个字。汾酒要香,味醇,口净。“名在质,风格重要,但工艺好”,这是汾酒享誉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5.养大茬、挤二茬是汾酒生产的规律。养茬的关键是不要让米醅的酸度止得太高。只有养好米查,才能挤第二茬。所谓二茬,是指在酒醅长茬出缸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如何在缸内已有酸度和淀粉的基础上,挤出更多的二茬酒。
下面,为您解读这款中国白酒祖庭三十年洞藏清香佳酿的工艺流程,一起看过来吧:
这款酒精度为45%的清香型祖庭酒,采用的是传统的蒸煮发酵法,即“窖内固态发酵,蒸煮两次清洗”的工艺,即每投放一批高粱,原料需要蒸煮糊化一次,然后发酵两次,白酒蒸馏两次。
1.决定性的
酿造汾酒的原料曾是晋中地区出产的“赵毅”高粱。70年代后,使用杂交高粱新品种“晋杂4号”和“晋杂5号”。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是将酿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原粮碾成粗糁,然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高粱的粉碎程度因生产工艺而异。原料粉碎越细,越有利于蒸煮和糊化,以及与微生物和酶的接触。而大曲酿造发酵周期一般较长,酶中淀粉浓度较高。如果粉碎过细,会造成升温快,容易沾染杂菌的弊端。因此,高粱的粉碎要求应是4、6、8瓣/粒,精粉保持在30%左右,整粒和壳含量限制在一定比例。
大曲的粉碎度:
大:要求曲料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能通过1.2 mm筛孔的细粉小于55%;
第二,大曲如绿豆、小曲如小米的曲量要求不能超过能通过的细粉的75%
亚军是酿造生产的基础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应该是按照“四二合一再合一”的标准操作。也就是把面团分成四堆,先合并成两小堆,再合并成一大堆,边倒边用扫帚扫去凸起,闷10分钟左右再翻一遍,抖落“胎气”。
润昂的品质要求是:润透、不淋浆、无干糁、无异味、无疙瘩、手搓成面。.
白酒生产队的投料量为1 100 kg,所以润馕的用水量要根据投料量来计算,才能得出最佳的用水量范围。
3.蒸煮和糊化
经过一定时间后,淀粉粒需要蒸熟糊化。糊化的目的是使淀粉细胞的皮膜因受热而破裂,使其内含物完全糊化或部分液化,有利于后续的糖化和发酵。这一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出酒率和白酒质量。
com/pic/img.php?k=30年陈酿汾酒48度价格,30年陈酿汾酒48度500毫升4.jpg">蒸料使用活甑桶,在装入红糁前先将底锅的水煮沸,然后用铁锹或簸箕将红糁均匀地撒入甑桶内,待料“气圆”后,再泼新鲜冷水,即34 kg以上的“闷头量”,促进糊化。蒸料时间从“气圆”算起要蒸足80 min,质量要求为熟而不黏、内无生心,有高粱糁香味,无异杂味。
4、冷散加曲
糊化后的红糁乘热由甑中取出,一边翻动一边加入原料总量30%的清水,闷堆10 min,然后经冷散机通风冷却,降至一定温度。
在冷散过程中,通过曲料斗加入大曲,溜堆形成配好的入缸材料。一边溜堆,一边擦烂疙瘩,使大曲与红糁充分混合、温度均匀。入缸材料的温度根据 次、季节、空气湿度和发酵室的地温、室温等条件灵活调节,既要温度均匀,又要使材料疏松利索,以利于发酵。
大:入缸温度一般为15℃左右,夏季越低越好,应做到比自然温度低 1~2 ℃,入缸水分控制在50%左右。
二:入缸温度一般为20 ℃左右,要根据大 流酒多少、酒醅酸度大小灵活调整,流酒多、酸度高的材料入温要高,反之要低。
5、地缸发酵
地缸发酵是汾酒酿造的古老传统。以汾酒为代表的白酒祖庭酒生产一直沿用传统清蒸发酵法,即“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发酵的目的是使原料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在大曲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先转化成为糖,然后再由糖转化为大量的酒精类物质。由于酿造汾酒要使用含多种复杂微生物的大曲,糖化和发酵是在密闭状态下同时进行的,所以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为复杂,其机理尚未完全人工掌握,汾酒酿造还主要靠一些经验性的较模糊的指标或工艺把关。
地缸被埋入地下,缸口和地表齐平。一次投料需要8只缸。每次准备入料的缸,首先需用清水洗净,然后用一定浓度的花椒水再冲洗杀菌一次;缸底无余水,撒入适量底曲;达到入缸温度的新料倒入发酵缸内后,倒满铺平,扫清缸周围地上的残余材料;然后盖上石板,将缸口用新入秕子或谷糠封严,密闭发酵。 祖庭白酒发酵周期一般为28天,为了增加发酵材料的香味成分和老熟度,从2009年9月开始,新建的汾九、十车间将发酵周期延长为56天,生产出的汾酒专门用于勾调青花瓷等特级产品。
祖庭白酒发酵管理要遵循“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就是在大 材料入缸后3~7天,材料的温度要缓慢上升,每天升高1~2 ℃,升至34 ℃,保持3~5天,然后缓慢回落,直到出缸时,品温仍不能低于25 ℃。二 材料的发酵管理则要求“前猛、中挺、一保到底”。控制发酵温度变化主要通过调节保温被或麦糠的厚度来实现。
6、蒸馏
发酵28天后,原料转化的质量达到要求了。缸中发酵好的物质被称为酒醅。此时,要把酒醅从缸中挖出,运至 场,加入起疏松作用的谷糠,进行蒸馏。加入谷糠的作用是使酒醅在蒸馏工作中充分受热,提高出酒率,保证酒质,还可以吸收酒醅中的多余水分,有利于第二次发酵。
酒醅搅拌好后,用竹或藤编的簸箕将酒醅轻撒薄铺,装入甑内进行蒸馏。蒸汽冷却后所得液体随接酒管流出,经掐去酒头、截去酒尾,中段流出的液体叫做头茬汾酒。汾酒蒸馏在初期的酒度高达80°以上,以后酒精度逐渐下降至48°左右。这叫做汾酒原酒,交库后经化验评定,然后分级贮存。余下的酒醅,再加入大曲,同大 汾酒酿造工艺基本一样,回缸发酵一个月左右,出缸蒸馏截到的酒叫做二 汾酒,再余下的酒醅即为酒糟,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或进行饲料深加工出售。
1952年前的汾酒小作坊沿用灶火小烧锅、锡鏊和冷却器,每甑蒸粮225 kg,可产酒150 kg。后改用500 kg的大甑桶,蒸汽蒸馏。1977年将甑桶改装为可吊到一定位置后开启桶底出料的活甑桶,大大减轻了酒工的劳动强度。
蒸馏是汾酒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自古就有“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的传训。经过世代汾酒人的摸索,汾酒蒸馏总结出“轻、松、薄、匀、缓”的装甑操作法,并要遵循“蒸汽两小一大”、“材料两干一湿”、“缓汽蒸馏、大气追尾”的原则,控制流酒速度及温度,这样既少损失酒,又少跑香气,并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杂质,可提高酒的质量和产量。
1952年前的汾酒小作坊沿用灶火小烧锅、锡鏊、冷却器蒸馏,每甑蒸粮225公斤,可产酒150公斤。后改用550公斤的大甑桶,蒸气蒸馏。1977年将甑桶改装为可吊到一定位置后开启桶底出料的活甑桶,大大减轻了酒工的劳动强度。蒸馏是汾酒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自古就有“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的传训。经过世代汾酒***索,汾酒蒸馏总结出“轻、松、薄、匀、缓”的装甑操作法,并要遵循“蒸气两小一大”、“材料两干一湿”,“缓气蒸馏、大气追尾”的原则,控制流酒速度为每分钟3~4公斤,流酒温度控制在25℃~30℃,这样既少损失酒,又少跑香气,并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杂质,可提高酒的质量和产量。汾酒生产的十大秘诀:汾酒酿造采用《齐民要术》的有关方法并总结本厂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成十条秘诀,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组织汾酒生产必须遵循的操作要领。1、人必得其精。就是说酿酒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不但要懂得技术而且要精通技术。因为只知道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工作是做不好的,也就不能算“精”。只有对汾酒酿造技术“精通”之后,才有可能酿出最好的酒,所以精通技术是首要的。2、水必得其甘。要酿好酒,水的质量必须要好,所谓“名酒产地必有佳泉”的意义就在这里。这个“甘”字可以当作“甜水”解释,以区别于咸水和有杂质的水。因为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味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所以古人把水放在原料的第一位是完全正确的。3、曲必得其时。制曲与温度、季节的变化关系很大,因为曲中的根霉、毛霉和酵母菌都是很敏感的低级生物,如果制曲温度掌握不好,有益微生物便不能充分生长繁殖,曲的质量就一定不好。汾酒用曲要求使用“伏曲”为好,也就是夏天踩制出的曲。
4、粱必得其实。要酿好酒,原料的质量必须好。因为高粱“实”必然含淀粉多,能多出酒,如果原料里面空壳、杂质多,势必出酒少,质量也不好。因此汾酒对于原料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采用颗粒饱满、粒大坚实的“一把抓”高粱。5、器必得其洁。酿酒与卫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不注意卫生,就会有杂菌侵入,直接影响到酒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古人重视这个道理远在千年以前,而欧洲国家重视酿酒卫生是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自巴斯德氏的杀菌原理发表后才开始的,说明我国古人道理的正确性。6、缸必得其湿。发酵品温的升降与产酒的关系很大,而水分的多寡又与温度的升降有直接关系,因为水分关系到发酵进行的快慢和热量产生的多少。所以,缸“湿”既有利于控制品温,又可避免缸吸收酒醅的酒分。同时,缸“湿”有利于保温,可促进酒的香味,所谓“老窖出美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汾酒发酵室每年夏天都要在酒缸的旁边扎眼灌水,就是“缸必得其湿”的具体例证。7、火必得其缓。就是蒸糁火要大,蒸馏酒火要小。蒸糁时用气大可以保证原料糊化好,糖化和发酵就容易,出酒就多。如果火小了,蒸糁的质量不好,蒸不透,就不可能糊化好,也就不可能多出酒。酒精的沸点是78.3℃,而杂醇油的沸点在100℃以上,如果蒸酒时用火太大,会有杂质随酒一起蒸出,影响酒的质量。“缓”字还可以解释为不论发酵或蒸馏时的火力,也就是温度的波动不能太大太急,应该缓慢升高或缓慢降低。8、料必得其准。“准”指一切酿酒工艺条件必须心中有数,掌握准确,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做到“合理配料”,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温的变化,入温和入缸水分,发酵升温情况,以及原辅料的特性,酒醅的淀粉、酸度等各种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配料比例,从而保证生产稳定,并可保持稳产、高产。9、工必得其细。细是做好工作的主要标志,酿酒中的细,主要指细致操作,如配料要细、材料搅拌均匀要细致、冷散下曲细、装甑操作细、不论场上、甑上、发酵管理均应细致操作。10、管必得其严。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管理的成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物质消耗这两个环节,坚持不懈地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把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也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所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