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唐朝初年,四川子洲射洪县的一个小儿子漫无目的地走在长安街上。他家境殷实,几年前第一次来长安。然而此时的他却一脸愁容,愁容满面,双目失明,无精打采。仰望着帝都的辉煌繁华,身处长安的喧嚣繁华,他眉头紧锁,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久,儿子到了灞桥街,一个商人正在摆摊,大声叫卖。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围住了。小儿子哼了一声,“又是一群闲散无聊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无所事事?”公子想了想,正准备抬脚离开。
“是什么让你的钢琴这么贵?你是不是对钱着迷了?”
“客官,不买是你不识货。你见过我,但这是一个好的胡琴。法海的修道院院长已经被照亮,波斯圣人已经盖章。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要换学区房读书等钱,我可能不舍得卖。”
“那么,我要便宜一点的!再贵也不值一千块。要不我买个按揭,给你30%首付,按照长安红色浪漫钱庄的利率,30年后按月还你本息。你怎么想呢?"
“首付?30年后给我?妈的,你今天是来找乐子的,对吧?老子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我死了你要给我烧吗?”
“不不不,老头,你太敏感了。我没有祝你长命百岁的意思。”
.
商人和一些潜在客户之间的对话传到了年轻儿子的耳朵里。几位长安富豪也有购买意向,但被商家漫天要价吓退了。“我们有钱就不会这么败了。”一名围观者感叹道。
年轻人顿时感到了轻蔑:“一架破钢琴可以值几千块钱,明知道没人会买,但这不过是故意抬高天价,吸引人眼球罢了。世界上到处都是这些无知的人。蔡邕的焦尾巴,的曲梁,齐王的钟声,的绿绮,谁也比不了。这四架著名的古钢琴价值数千美元,但今天没有人问它们。呵呵,世俗的人是不是更喜欢哗众取宠?”小伙子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却充满了悲伤。
公元679年,我想到了刚满18岁的小儿子。他兴高采烈,充满了年轻的活力。他乘船离开蜀国,顺流而下。他要沿着长江穿过三峡,在古井门停下来,向北前往大唐的皇城长安。对于这次科举考试,儿子志在必得。虽然小时候要带枪带棍跳舞,还用剑术伤人,酿成大祸。然而后来浪子不换钱,寒窗苦读,背弃武功,对自己的才华相当自信。
这一天,船已离开四川,向东驶往楚国。远远望去,似乎已经可以看到楚国古建筑张华台的轮廓。也离荆门越来越近了。这个年轻人既兴奋又渴望。一瞬间,他的诗词傲骨雄浑,一副对联立即跃然笔端:“远观武侠,看下一章台。巴山河尽,荆门烟开。今狂歌者,谁知来楚。”这是一个把自己比作前楚国狂士鲁通,甚至无视孔子的年轻人。
到达此行的目的地长安,少年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苦读一年,后来科举失利。年轻,无畏,他在落后后回到家乡金华山,继续努力学习数百部经典著作。后来,他的学问大增,被家乡称赞仿佛具有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外交家钟子云的品格。这次有所成就,他再次满怀信心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
“有人买了吗?这是一个经过打磨和盖章的好胡琴。”
街上的噪音,商人的叫卖声。但却把少年的思绪从几年前第一次到长安的时候拉回了现实。“为什么有人喜欢看这种毫无意义的热闹,而我这种读诗读书的人却被忽视了?”青少年越想越生气,越不服气。“今天我要让这变得有趣!”拉出内三层,外三层,人群推了进去。
二
《春夜别友人》
作者: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这架钢琴,我买的!”年轻的公子推开人群,对商人说道。每个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的男孩。“年轻人,你多大了?你有这么多钱吗?你是不是听错价格了?”商人不信任的目光。
“你没有听错。这件胡琴1000元,而且是一个价格。我去买,打包,跟着我,送到我家,把钱给你。”公子果断回答。“这位公子是不是猪肉吃多了?”“你儿子是不是对钱很着迷?”人们立刻议论纷纷,公子不予理会。
“好吧,我就信你一次,跟你去你家拿钱。”商人想了半个小时,下定了决心。很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在商家后面。
一同来到少年公子的住处――文峰大酒店长安分店。在大家疑惑又惊叹的眼神中,公子从酒店住处取出钱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笔买卖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公子微微一笑:“各位乡亲父老,各位专家学者,明天中午十二点,我在文峰大酒店大厅设宴,我包场了,不仅请大家免费吃喝,更有精彩互动,幸运转盘大抽奖,你来比划我来猜等小游戏。还会用今天购买的这把千缗胡琴,亲自为大家伙儿弹奏长安的夜曲,心碎又很好听,欢迎各位明天来捧场!”
“尿性、真汉子、纯爷们、更兄弟、有钱人、为所欲为!”人群中传来一阵阵赞扬之声。
第二天中午,少年公子准时抱着价值不菲的胡琴出现在文峰大酒店门口,大厅的众人纷纷放下了手里把着的大猪蹄子和口中正在撕咬的鸡大腿,把目光焦聚在了同一个方向。只见公子微微欠身:“在下蜀中陈子昂,字伯玉,自认文采斐然,诗词佳作无数,如今暂居长安。此把胡琴,不过优伶乐公不入流的小小玩意儿,大家对它却比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还感兴趣,我真是哭笑不得。”说完,当场将胡琴摔个稀碎,并将平时所作文章诗词分发给众人阅读。
我只能说: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
有才又有财的陈子昂从此名声大噪,后来文章传到了长安京兆司功(掌管干部的考察和任用)王适手中,王大人读了陈子昂的作品后,啧啧称奇:“此人以后必将蜚声海外,必会成为我大唐文化界的一朵奇葩!”
随后的科举考试中,陈子昂顺利进士及第。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由于之前唐高宗李治的病逝,武则天开始把持朝政,并议迁梓宫归葬乾陵。
陈子昂同学耿直心性,准备进京上谏,这次他再次离开四川老家射洪县,打算东去洛阳上书。临行前,友人设宴为他践行,春夜此景,陈子昂心有所感,写下《春夜别友人》赠与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东都洛阳,陈子昂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进行劝阻。武则天看后不仅没有恼怒,反而惊叹于陈子昂的才华,授其麟台正字(相当于办公厅秘书),后来又为右拾遗(朝廷监察官员)。
叁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可随后陈子昂直言不讳的人物性格,和仗义执言的精神属性,让他的批评和意见越来越被武则天所厌恶。哪怕后来对武则天要称帝这件事情上,陈子昂是高举双手双脚表示赞同,也没有得到武媚娘的正眼相待。随后甚至还被株连下狱,吃了好一阵子牢饭。出了狱的陈子昂锐气消磨,政治抱负,爱国热情得不到施展,朝堂上又备受打击,心中苦闷至极。
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叛军李尽忠、孙万荣犯大唐边境,攻陷营州。心怀天下,一心建功立业的文人陈子昂第二次主动投笔从戎,加入到武则天侄子武攸宜率领的平叛大军中。
这次他以右拾遗的身份,积极投身到武攸宜军下。但是在看到武攸宜轻率出兵,唐军一败再败,节节后退之后。心急如焚的陈子昂主动请缨,愿带一万人马作为先锋队伍,去迎击契丹大军。武攸宜瞧着书生模样的陈子昂,认为他无非是另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对其又是一阵奚落。而后武攸宜再败,陈子昂再请缨,武将军终于大怒:老子对付不了契丹人,还对付不了你一个孤独患者?遂将陈子昂贬为小军曹。
军中朝堂久不得志,文体无法两面开花。积郁苦闷的陈子昂从军营出来散散心,骑着马走着走着,来到了不远处的幽州蓟北楼。听说这是当年燕昭王为国图强,专门打造的黄金台,用来招纳各种人才贤士,从此便让燕国一步一步走向了强盛之路。
陈子昂缓步登上高楼,极目远眺,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燕昭王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联想到自己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一声哀叹,几多悲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已经不知道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在面对天地而身处的孤独,又是怎样的一种悲怆。经历了仕途种种失意,父亲又罹患重病,陈子昂心灰意冷上表辞官回了老家。
可武家始终还是没有放过他,面对已经回归故里的陈子昂,武三思联合射洪县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他关押入狱。在狱中,陈子昂甚至独影自怜般给自己占卜算了一卦,而卦象显示的则是“天命不佑,吾殆死乎”,陈伯玉看后连连叹息:“原来,连老天爷也不保佑我了,我离死期不久矣!”
公元702年,陈子昂在狱中走完他孤独悲怆的一生,时年四十一岁。
陈子昂已逝,但他的诗风却一扫前朝南北艳粉堆砌之态,变的刚健凌冽,影响了后来诸多的文学大家。正如他所说:他要重新打造“建安”风骨!几十年后,一位盛唐大诗人专程来到四川射洪县,慕名走访了陈子昂学堂,并写诗祭拜了当年的陈拾遗,他的名字叫杜甫。
(完)
公众号:鹿见林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