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将迎来消费高峰。为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科学食用,在节日期间科学、文明、理性消费,确保节日健康、安全、快乐,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资料图
首先,饮料
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应注意产品标签,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标签内容不清、超过保质期的产品;按照产品标签,在合适的时间饮用,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避免在储存过程中影响饮料的口感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此外,饮料不能过量饮用,也不能代替日常饮水,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
二、坚果炒货
消费者在购买坚果炒货时应选择合适的规格(净含量),最好在短时间内食用。不带壳的坚果,如核桃仁,应在一周内尽快食用,而带壳的,如瓜子、榛子等,可适当延长食用时间,但长时间存放会影响口感和味道,同时也会失去营养价值。
烤坚果富含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产生刺鼻的气味。它们应该密封,远离光、高温和火源。对花生、腰果等产品过敏的人,要注意自己的体质选择,防止过敏。
孩子要在父母的看护下吃坚果和瓜子,避免在孩子哭闹、大声说笑时吃,可能会引起呛咳,堵塞气管。如果吃硬壳的坚果,如核桃、榛子等,要使用开壳器等工具,尽量不要用牙咬,以免伤牙。
第三,白酒
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应到正规、信誉好的商店购买,对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自酿白酒要慎重购买。自酿的白酒也要检测合格后才能饮用;购买时,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厂名、地址是否一致,瓶体是否光滑,不干胶上的标签是否与外包装相符,白酒瓶底标注的厂名或商标与包装上的文字是否有差异;坚决不要购买包装标志不全或流动摊贩上门推销的散酒。
购买散装白酒时,一定要查看散装白酒的容器是否标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同时查看检查本,注意索要车票;饮用前观察酒中是否有杂质。如果饮用散装白酒后出现头痛、呕吐、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所有的食品,包括保健食品,都没有预防和治疗功能。
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和疾病患者,不要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夸大宣传,更不要用保健食品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清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识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根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照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购买保健食品,应到正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企业,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疑问,或发现有虚假宣传食品和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动词(verb的缩写)速冻面米制品
消费者应选择和购买储存在低温冷柜中、在保质期内、包装完整、冻硬、形状正常的食品。
速冻食品应该边吃边买。每次尽量少买,用最短的时间运回家,第一时间放入冷冻层。
速冻食品应与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
可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毒有害食品,可以拨打12345投诉。如果查实,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奖励。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