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酒是由谷物或水果在自然环境中发酵偶然获得的。其中,酒曲和酒窖在从自然转换到人工酿造,勤劳的中国先民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智慧,终于把自然之法总结为酿艺之道,的运用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这窖池,存留须有机缘,成熟唯靠时间。
现在的酿酒企业,如果能拥有一个老窖(酿酒车间/场地),背后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放眼整个行业,能在岁月的变迁中存活下来的酿酒作坊/遗址屈指可数。
五粮液“明初古窖群落”1959年,宜宾以合资的形式成立了今天五粮液集团的前身。1964年和2007年,有关文物单位先后在,其中包括“长发升”、“利川永”、“全恒昌”等为代表的8家古代酿酒作坊。.发现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窖、炉、晾堂、沟等酿酒设施,出土了大量瓷器、陶器等酒器、餐具遗物和酿酒工具。对长升发、利川永的古窖池及酿酒作坊进行了考古勘探,是中国最早、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窖式酒厂发酵窖池。认定系明初建筑物和遗存。
2005年,明初长发盛老酒厂的一口窖泥出现在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国宝展上,作为国宝公开展示。后来,这种窖泥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些酿酒作坊的古窖池,构成了五粮液最重要的酿酒资产之一――“明代古窖池群落”。
双果宝窖池在这些“明代古窖池群落”中,据考证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公元136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见证了五粮液发展历程,是五粮液引以为傲的核心资源。,泸州老窖有限公司
中国酒城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河流众多。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水路,集山地、平原、河谷于一体。商业的繁荣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使得生产优质的酿酒原料——糯红高粱成为可能。
泸州的自然优势使酿酒业蓬勃发展。史料记载,泸州城的酿造发展始于秦汉,盛于唐宋,盛于明清。清朝末年,泸州有600多个白酒糟。抗战前,泸州有36家名酒厂,年产量1800吨。泸州老窖在业内拥有“双国宝”优势,分别是指物质文化遗产暨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573国宝窖池群”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
明万历元年历史悠久,酒业兴盛,历史上泸州酒业的兴盛,为国宝窖池的诞生铺垫了基础。的创始人舒承宗,不仅继承了当地原有的大曲白酒生产技术,还将当时建作坊时挖掘建造的窖池,连续酿造了447年,成为今天的“国宝窖”。即公元1573年,“舒聚源”酒坊在泸州成立,.
“1573国宝窖池群”一共有四口,被誉为“酿酒活态文物”拥有一流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短短20年,迅速成为白酒行业一线品牌,成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代表。
方水晶酿酒遗址位于成都市水镜街,这里矗立着一座极具设计感的白酒博物馆——方水晶博物馆,见证了成都600年酿酒技艺的传承。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的基础上,推出了泸州老窖产品金字塔中的顶级产品――国窖1573,发现面积约1700平方米,发掘面积近28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包括3个烘干室、8个酒窑、4个火炉、4个灰坑、路基、木桩、酿酒设备底座等。
pic/img.php?k=剑南春古窖陈酿,冰川古窖20年陈酿52度酒价格8.jpg">遗址为“前店后坊”的布局形式,晾堂、酒窖、炉灶等是“后坊”遗迹;在酒坊旁边清理的街道路面及陶瓷饮食酒具,则是临街酒铺的遗物。从挖掘出的各种文物显示,酒坊经历了明、清、民国与当代,延续五、六百年未间断生产。
水井坊酿酒遗址是我国发现的古代酿酒和酒店的唯一实例,堪称中国白酒第一坊,在此基础上,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酒也应运而生。
水井坊酿酒遗址所在位置,在历史上非常靠近东门码头,这里曾是成都最主要的码头之一,物流十分方便,或许当时的文人骚客,正是在水井坊的脉脉酒香中,吟诵着杜甫的“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路顺江东去。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作为被录入唐朝国史的剑南春,成名于唐朝,但是其酿艺发展,其实远在之前。
1985年,人们在剑南春酒厂的酿酒作坊中,出土了一块有南齐“永明五年”铭文的纪年砖,永明五年为公元487年,即南齐武帝肖赜的年号,考古学家称之为“南齐纪年砖”,同时出土的还有南北朝、唐、宋时期的碎瓷片若干。
这座极具考古价值的酿酒作坊遗址,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天益老号”,“天益老号”酒坊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历经300多年的漫长发展,到清末更名为“天益老号”, 成为该时期绵竹最具实力的酒坊之一。1951年,绵竹成立国营酒厂时,天益老号与其余十多家私营烧坊全部纳入绵竹国营酒厂。
2003年,有关部门再次对天益老号的窖池遗址进行试挖掘。相继挖掘出包括晾房1座、水井1口、酒窖7组共26口、炉灶5座、晾堂2座、水沟2条、池子2个、盛酒坑1个以及路基、柱础和墙基等。从遗址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白酒酿造工艺的全过程,并且在遗址中,可以明确发现窖池有大曲窖和小曲窖的分别,说明当时酿酒已经很精细化。
经鉴定,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沱牌泰安作坊遗址“泰安作坊”由清末开明酒商李明方从古酒坊易名而来,2007年,沱牌公司因泰安作坊要进行车间改建工程,向文物部门申请文物调查勘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批准后进行了考古勘测发掘。
考古发掘面积共500多平方米,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厚逾2米的明清时代的酿酒文物堆积层,其中包括6个窖池、1眼古沱泉水井、1个接酒坑、3处晾床和3个灰坑, 以及酒坊地面建筑的石柱基、踩踏面、石墙头、排水沟等。
在众多的文物中,一对明代的翡翠品酒杯特别引人注目,翡翠酒杯,口径约2厘米,高约3厘米,胎质细腻,小巧玲珑,是中国白酒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对翡翠品酒杯。
李渡酿酒遗址李渡镇,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下辖镇,始建于秦末汉初,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历史上手工业很发达,并凭借河运码头优势,工商业发展繁荣,被誉入“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也有“江南酒乡”的美誉。
2002年,李渡酒厂在车间改造时发现了一口古井,随即向相关文物部门报告,同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及现代等六个时期,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址,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均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储设施、墙基、水沟和砖柱等。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及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73件。
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伶醉烧锅遗址刘伶醉酒源于公元268年魏晋时期,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1997年,刘伶醉酒厂在车间改建时,发现古井遗迹,2000 年和2005年,文物部门配合刘伶醉酒厂改扩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再次发现了房基、水沟、窖穴、灶等酿酒作坊遗迹,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的遗物分析,该遗址的年代不晚于金元时期,被称为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烧锅遗址地表遗迹由16个发酵池和一口青砖古井组成。发酵池共分两排,每排8个,呈长方形,青砖垒砌。刘伶醉烧锅遗址,2004年,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 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 年,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沉睡千年的刘伶醉酿酒遗址再现于世,必将为中国丰富的酒文化再添新彩。
古老的酿酒遗址,这些顶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酒业千年历史的留影,是一个地区千年酿艺的见证,更是一个品牌历久弥香的品牌的传承。
对于酿酒遗址的探索和保护,将对中国酿酒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未来有更多酿酒古遗址被发现,以便更好的对中华酿酒业做系统的科学研究。
文章来源:川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