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的重复公司员工的日常生活,肯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工作上的习惯。对我来说,这个习惯就是读懂世界的变化。”这是《零售的哲学》一书开头对7-Eleven创始人文敏铃木的描述。作为便利店行业的传奇人物,铃木文敏对消费者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把自己管理7-Eleven的经验写在了《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
现在的中国零售业就像7-Eleven创立时的日本一样,正在逐渐从大型零售业态主导的市场向中小型零售业态转变。铃木文敏的《零售的哲学》已经成为中国便利店的战略指南。
押注小型零售业态
1956年,大学毕业的文敏铃木进入东京首版销售公司出版科学研究所,负责分析各类书籍的销量、读者类型和读者需求,也算是收集市场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铃木文敏掌握了两个对商业有帮助的基础知识:统计学和心理学。这为他日后创建7-Eleven铺平了道路。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超市的繁荣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卖方市场,超市迎来了最好的时代。铃木文敏于1963年误入伊藤润华堂。伊藤润华堂是一家初创的百货公司,后来成为日本知名的零售品牌。
20世纪60年代末,伊藤润华堂组织留学美国。铃木文敏通过这个机会认识了美国的7-Eleven,并第一次看到了便利店的形式。当时7-Eleven为美国南方公司所有,在美国已经有4000家连锁店。
1971年,铃木文敏成为伊藤润华堂的公司董事。当时的商界不相信大零售业态可以和小零售业态共存共荣,认为小零售市场会受到大零售店的挤压。但铃木文敏觉得,当时中小零售店经营不善的原因并不是大型超市的兴起,而是自身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被顾客淘汰了。
铃木文敏总结道:小店不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因一是营业时间短,二是爆款产品少。在物质资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廉价并不能让一个产品卖得好。在这个买方主导的市场中,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也关注质量。
思考这个问题后,铃木文敏提出在伊藤润华堂做一个小零售业态,一开始遭到强烈反对。他反复强调小零售业态要和大店差异化,最终说服了伊藤润华堂的高层。
1973年4月,伊藤润华堂得到了美国南方公司的合作机会。经过一番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合作。伊藤润华堂可以作为独立子公司经营便利店,但南方公司开出了一个条件:8年内必须开到1200家,美国南方公司收取销售额0.6%的品牌授权费。
1974年5月15日,日本第一家真正的便利店“7-Eleven丰州店”正式开业。30年后的2003年,7-Eleven在日本的门店突破1万家,这足以证明铃木文敏对中小零售业态的判断是正确的。
便利店的创新出路
文敏铃木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写道:创建日本7-11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小店和大店的共存共荣,激活现有的小零售店。实现这个目标的思路就是把以前的卖家思维变成买家思维,在各种服务细节上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来说,文敏铃木带领7-11进行了三项创新。
创新一:小额配送
为了减少库存积压,7-Eleven向批发商提出了一个要求:小批量采购。一开始批发商不愿意换。通过反复游说,铃木文敏最终打动了批发商。当时7-Eleven不仅要求小规模配送,而且全年都有配送,甚至在正月也有配送。一开始供应商拒绝,最后有供应商愿意。现在,小规模配送和全年配送已经成为普遍标准。
创新二:选址密集
铃木文敏认为,开店不能广撒网,应该先面面俱到地覆盖一个区域。这种网络扩散有几个优点:1。提升品牌效应,加深认知,促进销售。2.提高物流配送效率;3.广告和促销更有效。
集约化的开店方式很快得到验证,7-Eleven在开业的第二年就开了100家店,这是美国南方公司用了15年才达到的成就。
创新三:共同配送
所谓共同配送,就是厂商、供应商和711总部相互合作,将原本相对分散的配送路线集中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物流体系。
在联合发货之前,每天有70多辆车送到一个店,每个公司自己发货。这种配送显然效率低下,但改革后,7-Eleven采用同一地区同类型厂家的产品混合在一起配送,使一家店原来的70辆配送车减少到每天9辆。
此外,在设置共同配送的过程中,7-Eleven还摸索出了管理产品温度的方法,分为冷冻型(零下20度:冰淇淋)、微冷型(5度:牛奶、生菜)、恒温型(罐头、饮料)、温热型(20度:面包、饭团)。
在这三大改革措施下,7-Eleven立刻拉开了与当时市面上便利店的差距,也
让7-Eleven积累起用户口碑,吸引了更多商家加盟。铃木敏文的大局观
在管理7-Eleven的40年间,铃木敏文几乎每提出一个新想法,都会受到外界的强烈反对。但铃木敏文看到,很多反对的声音都是出于商家自己的视角,又或者受到历史经验的牵制,并没有站到消费者的角度。他坚持认为,只要创新是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就值得尝试。比如,铃木敏文主导的便利店ATM机(SEVEN BANK)。在推出这项服务之前,7-Eleven第一个跟金融相关的创新是代缴水电煤等公共事业费。
1987年,7-Eleven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消费者每月都要跑到金融机构缴纳公共事业费,十分繁琐,于是首创了代缴公共事业费的服务,得到一致好评。到了90年代后期,7-Eleven同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消费者希望在便利店内增设ATM,经过跟银行机构的反复交涉,7-Eleven在2001年推出了便利店内部的ATM,再次拓展了便利店的创新边界。
另外,铃木敏文在7-Eleven的战略制定上考虑到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宏观趋势。他认定,日本整个社会在朝着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发展,家庭成员变得越来越少。因此他坚持让7-Eleven做量小而质优的产品。
在这个大原则之下,铃木敏文给7-Eleven的产品研发部门设立了一些具体规则。比如:坚持研发足够惊艳的产品,不好的东西不上线,如果现有技术达不到,就做技术可以实现时再上线,其炒饭产品就因此曾下架过一段时间。
再比如,铃木敏文让研发方向从做家常味道,改为做家中不容易尝到的味道。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上班族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做饭,尤其是某些耗时耗力的菜品,比如汤品的熬制就很费时间,7-Eleven便朝着这一类不容易尝到的味道研发产品。
1990年,日本7-Eleven跟随者整个日本经济的腾飞,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在当年收购了原本7-Eleven的品牌拥有方:美国南方公司,将美国7-Eleven设置为子公司。在收购美国7-Eleven后,铃木敏文把改革也随之引入,改变了当时美国便利店由总部为门店做采购的惯例,改为由门店自主订货,让门店管理者观察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更好地调整店内产品搭配,增加零售服务的温度。
在《零售的哲学》一书出版的2013年,7-Eleven已经在全球16个国家设立了超过5万家门店,而根据2018年的数据,7-Eleven在17个国家有超过65000家门店。目前,7-Eleven在中国部分区域和美国自主经营,其他国家都是跟美国711签署特许经营许可合同,可见7-Eleven对中美两个市场的重视程度。
如今,在中国市场上,便利店虽然有崛起的态势,但也遇到了各种前所未有的对手,比如新物种瑞幸咖啡,比如各类到家服务平台,这不禁引人瞎想:在中国这片商业热土,后铃木敏文时代的7-Eleven能否继续保持着其对零售行业的大局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