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中国的和尚头上都有几个点,越是德高望重的和尚,头上的点就越多。然而,也许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中的含义。
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
为什么和尚头上有一圈疤?真相太残酷了。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任何朝代的和尚都弄个疤是不对的!刀疤是中国僧人特有的,历史不是很长。只存在于元代。因此,唐宋时期没有像《水浒传》中的鲁那样的僧人。他不应该有疤!
根据1983年《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记载,在受戒人头顶焚烧环疤的做法“不是佛教原有的仪式制度,将来会废止,因为有害健康”。从此,新出家的汉族和尚头上再也不会有疤痕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还规定了“废除焚香结疤习俗”的制度。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你在得到一枚比丘戒指之后,就不用再去烧伤疤了。2007年,少林寺举行封坛仪式。当时,600名崇拜者没有焚烧他们的戒指伤疤。
有些和尚头上有一些用香火烧过的疤痕,这是汉代佛教和尚的一个明显的外在标志,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所有的和尚都应该烧他们的戒疤。
其实佛教是不喜欢烧疤的。在佛教戒律中,没有烧受教育者头上的伤疤的规定。所以除了汉族的和尚,世界各地的和尚和中国的少数民族都看不到伤疤。就算中国的汉人出家,宋朝以前出家的,头上也不会有环疤。
和尚头上的斑就是戒疤,也叫香疤。指的是佛教徒为了得到净化,在身上烧香留下的疤痕。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一位名叫智德的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崇敬。他讲戒的时候规定,受戒的每个人都要在头顶烧香,和尚烧三支香,和尚烧十二支香。作为一生的誓言。这其实在后面悄悄传开了。成为佛教的一个特色。在一本佛教书籍中,对疤痕的起源有另一种解释。个人觉得这个解释似乎更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宋末,蒙古军队一路南下,青壮年男子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强征劳役。但是蒙古军队从来不会为难出家的和尚,因为当时蒙古上层是崇尚佛教的。所以汉代的青壮年都剃头穿袈裟,装成家人,以免被刀兵抢劫。突然增加的僧侣使蒙古军队无法辨别真假。所以蒙古统治者用烧戒痕来区分是不是僧侣,烧戒痕后不准世俗化。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的方法,因为他们要忍受剧烈的痛苦,未来无法回归世俗。
有一种说法是,烧戒疤源于佛教舍身供养的思想,也被认为是斩断自我的执着。以前出家受戒,烧的香疤一般是一、二、三、六、九、十二。十二点表明它是公认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律。很多人在家待在菩萨戒日的前腋下,把手腕上的戒疤烧掉;和尚的戒痕烧在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志之一。
除了剃度的仪式(凡出家或出家的都要剃发,佛教称剃度),还有“清心”的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僧会用香火点燃出家生涯的第一道伤疤,称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如果你表现好,你就有资格获得第二个环疤,取名“爱”。一般来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寺里的大部分老和尚都能有五六道环痕;少林寺等重要寺院的住持都有八个、九个甚至十二个戒痕。
010-
十二是指所接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律。伤疤越多,经验越丰富。一般住持身上可能有八九处疤痕。但是,这十道伤疤不是一般和尚能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和六祖禅师,他们不超过五个,更别说十二道伤痕了。
普里普-莫勒在他的书《中国佛教寺院》(中国巴德-德利斯特修道院)中描述了如何烧这样一个环形疤痕:
”沙弥把祈祷毯紧紧地裹在脖子上,手里拿着前段在仪式上收到的小红包。袋子里装着12到14根由艾草制成的黑色小艾绒,每根大约一厘米高。在米沙面前站着一个负责的僧侣。他把干龙眼做成的蜡涂在左手拇指上。和尚从递过来的小红袋里取出易燃的艾绒后,在艾绒底部涂上蜡,一根一根地放在沙弥头皮上有小圆圈的地方。然后,他拿起纸捻,迅速点燃了十二根艾绒。他一个人,或者再加上一个助手站在沙弥(现在跪着)身后,用手紧紧压住沙弥的头,让他的头固定住。因为灼痛,沙弥肯定会做出不自主的动作,而这个时候艾条可能会滚过来,把疤烧错了地方,所以这个程序和围在脖子上的毯子是必须的。在准备阶段,以及艾绒点燃燃烧的时候,和尚和助理和尚不停地念诵释迦牟尼佛,南无大师,或者阿弥陀佛。当十二灼点逐渐接近头皮时,我们几乎可以根据念佛的节奏来衡量疼痛的程度。佛号在沙弥口中重复的越来越快,声调逐渐升高。最后,通常是头皮发麻的时刻。它在痛苦的呼喊中停止,艾绒燃烧了大约一个。
分钟左右。笔者见过接受酷刑、毫不退缩的人,也见过老人、小孩用手捶打主事和尚的膝部,仿佛他们同样都是年轻人。在成人之间观察时,我不曾见任何女尼或女信徒烙疤时──不论三个或十二个──不出一声或不颤抖,留意这点是很有趣的。一时的痛楚,并不是烙疤唯一的不良后果。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并且必然会损及视力与视觉系统。烙疤后睡觉,会引起短暂的血液中毒,然而睡眠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沙弥抵挡不了沉沉的睡意,躺下来睡着了,无可挽救的后患将是无法避免的。如视力减弱或失明、头肿胀等。为帮助沙弥对抗睡意,院方宣布允许他们随心所欲漫游全寺各个角落,见见男人与女人,到客堂、方丈室等等,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保持清醒。慧居寺在上午九点燃疤,南京古林寺也一样,当天整日可见沙弥游逛各处,窥视或浏览平时绝对禁止他们前往的房舍。晚上九点,方丈下令他们保持清醒,直到午夜十二点。过了十二点,他们才放下心,让疲倦的漫游者寻找他们应得而且等待已久的休息。”
中国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众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式。然此并非佛制,且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