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将举办第十六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物保护:与时俱进,与民共享”。
文物不仅生动地讲述着过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现在和未来。本次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共进”和“共享”,体现了历史文物和文化正在展现的时代活力。
中国白酒的发展与这一命题密切相关。历经千年传承,从工艺美术的探索到技艺的娴熟,从只有少数人享受的“清声”到寻常百姓家。是白酒餐桌上家家户户共享的液体历史。如果将观察视角付诸实践,不妨看一看五粮液的“活”文物——中国最早、规模最大、连续发酵时间最长的地穴式酒曲发酵池,从中可以看出时代共享白酒文化之道。
位于长发盛的鼓楼街,房屋墙上的木刻缠绕花,展现了明代建筑装饰的风格;整个顺河街的常恒和听月楼,随着城市的变迁,用酒香陪伴了多少代宜宾人。长毛、利川勇、刘鼎兴、钟三和、张万和、田喜福……五粮液八大明代古酒厂,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宜宾的酒都,让酒香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在众多的古坑中,最早的一个建于明朝洪武年,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2005年,一枚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颁发证书,被称为该馆唯一的“活国宝”。2013年,“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方公告》的逐步认证,让古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无数的古窖有其经济价值,也有其历史文化价值。
对于浓香型白酒来说,窖龄越长,窖内微生物的品种科越全面,种类越稳定,比例越均衡,窖池生态系统也就越包容。五粮液古窖池650多年来繁衍出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赋予五粮液酒浓郁的窖香和糟香,使其“和谐而恰到好处”。
幸运的是,这杯用活着的古代“文物”酿造的五粮酒,跨越了近七个世纪,至今仍伴随着我们每一个重要的日子。
如何让酒的芬芳历久弥新,让古窖池更好地“活”起来,绽放文物的时代魅力。据了解,五粮液一直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聚焦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等核心历史文化资源,高质量推进白酒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利用。2020年至2021年,“考古五粮液”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为五粮液古窖池明清至元代的历史年代提供了佐证。同时,注重保护和深度挖掘,以八大古酒厂酿造资产,精心打造良好的文化IP。
今年,围绕“十四五”目标,五粮液提出将全力打造集生态、品质、文化、数字、阳光于一体的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企业。相信在五粮液的带领下,中国白酒将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让时代共享美酒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