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中国的酒业经历了风风雨雨,有低谷,也有高峰。
70年来,中国酒业人有进有出,有坚持也有放弃。
70年似乎很长,但又似乎很短。
中国名酒精选70年。谁会继续站在风口浪尖,谁会紧跟潮流,谁会被抛弃?
1952年,对中国白酒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白酒首届权威鉴定会在北京举行,拉开了中国名酒鉴定会的序幕。
第一次评选:一片混沌,天地初开
20世纪50年代,是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粮食产量,中国的酒业也处于初级阶段,酒庄和品牌都很少。只有100多种参加了这次评选。
但这100多个品牌基本奠定了中国酒业的基本格局。入选的贵州茅台(55%)、山西汾酒(65%)、泸州大曲(65%)、陕西西凤酒(65%)在70年后依然是中国白酒的荣耀,在中国白酒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第二次评选:名酒增设,奠定格局
名酒的历史在前进,也是秋天。1963年,中国酒业在北京开始了新一轮的“华山论剑”。这次评比在组织上更专业,竞争也更激烈。
评估是基于混合分组和排队的方法。以著名酿酒师周恒刚为首的11位评酒委员独立思考,按照酒的色、香、味的百分比写评语,采用代号,分组淘汰。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按成绩推荐。
经过残酷的厮杀,八大名酒——五粮液(60%)、顾靖贡酒(65%)、泸州老窖特曲(60%)、全兴大曲(59%)、茅台(55%)、西凤酒(65%)、汾酒(65%)和董酒(60%)
中国的名酒阵容也扩大了,阵容更深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名酒,第一次缺席的五粮液也开始了它的时代。
第三次评选:一代新人换旧人
经过16年的沉淀,1979年,名江湖举办了“武林大会”。评选采用密码编号和分级评审的方法。
决赛如果样本少,超过6个样本的会有初评、复评、终评。同省的酒初评不见面,最后的名酒不参加初评。复评时会编为每组的种子选手进行测评。
白酒按香型、生产工艺、糖化剂分为大曲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和大曲清香型。麸酱的风味,麸曲的香气和香味;小米香;其他香型、液型、低档组分别评价。
这次全国各品牌踊跃报名,参与评选的葡萄酒数量是第一届的两倍。
此次新增八款名酒——茅台酒(大曲酱香55%)、汾酒(大曲香60%)、五粮液(大曲香60%)、剑南春(大曲香50%、52%、60%)、顾靖贡酒(大曲香53%)、洋河大曲酒(大曲香55%、62%、60%)
这一次大曲、西凤酒出局,剑南春、洋河加入阵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据说西凤酒的退出有点“不公正”,因为是根据香型判断的。西凤酒是以清香而非“凤香”参赛的。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在汾酒这个有香的老大哥面前“败”了。
今天回头看,新秀剑南春和洋河也不负众望。如今其市场销量排名前五,深受消费者喜爱。
八大名酒有什么区别,四大名酒是什么香型7.jpg">第四次评选:中国酒业之大,八个容不下
与往届评选不一样,这次仅隔5年,中国酒业专家和众多品牌齐聚山西太原,开始了新一轮的名酒评选。
酒是一个江湖,有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这一次的名酒评选从“八大金刚”变成了“十三太保”,名酒评选的稀缺性开始“注水”。不过获奖的各品牌也是实力强劲,不能说是浮夸。
此次以周恒刚、沈怡芳、曾纵野、高月明、曹述舜等领先的专家组,在148个酒样中,通过重重筛选与评比,选出了13个优胜者,此次也是首次可以加上品牌前缀,更加细分到一个产品品牌,能够更加区分优质产品。
第五次评选:就此之后,再无“华山论剑”
1989年冬,安徽合肥,中国酒业的“奥运会”在这里召开,十余天的活动期间,这里热闹非凡。
此次由沈怡方、高月明、曾祖训等专家领衔的评委团共评出国家名酒(金质奖)17种,其中13种为上届国家名酒经本届复查确认,新增加4种。经复查确认的国家名酒和国家优质酒中有部分降度、低度酒可分别用国家名酒和国家优质酒的标志。
得奖的满载而归,没有得奖的满心期待下一回评选,可又有谁能想到,自此之后江湖再无名酒评选,有的只是多如牛毛的各类评选,多的是各种获奖称号。可能是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只能就是一种罪吧,或许也是害怕浑浊,所以干脆消逝吧...
如果由你重新评选,谁能加入阵营,谁应该退场??
无论是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都是由酒业大师评选,作为酒业人或者消费者,我们同样对名酒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来一个民间评比,名酒格局会不会有所改变,江湖由你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