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粉燃烧,煤粉爆炸
1、煤粉的燃烧
煤化工煤仓分别设置在锅炉和气化磨煤及储煤系统。
煤粉自燃分为水分蒸发、氧化和自燃三个阶段。
水分蒸发阶段煤粉温度无明显变化,蒸发时间与水分含量成正比。湿度越大,蒸发时间越长。
氧化阶段是指从煤粉水分蒸发结束到自燃开始的时期。这个时间的长短与煤粉的挥发分含量有关。挥发物含量越高,氧化时间越短,反之亦然。它与煤粉仓系统的压力有关。压力越高,氧化速度越快,达到自燃的时间越短。与环境中的含氧量有关。氧含量越低,氧化时间越长。用煤
温度越高,氧化时间越短。在氧化过程中,由于反应热,温度会逐渐升高,进一步促进氧化速度。因此,延长氧化时间是控制煤粉自燃最有效的条件。
在自燃阶段,煤粉温度迅速上升,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热量。煤粉一旦自燃,如果氧化释放的可燃气体在爆炸极限内,煤粉仓就会发生爆炸。
控制煤粉系统自燃的措施:停车前放空煤粉系统,确保无残渣;停机前降低煤粉初始温度;补充惰性气体降低系统氧含量:及时带走氧化反应热;缩短保养时间(氧化时间),尽快启动汽车;严禁在煤粉设备管道上进行电焊作业;焊渣、热空气等。严禁进入煤粉系统。确保静电及时消散,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减少系统漏风,防止停车时空气进入或煤粉泄漏。关闭粉仓外的蒸汽隔热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煤粉的粒径。
煤粉灭火法:禁止使用能扬起沉积粉末形成尘云的灭火方法。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宜使用能形成雾化膜的喷头。如果在一定条件下遇水产生爆炸性气体,禁止用水灭火。
2、煤粉的爆炸
煤粉仓的爆炸有两种:一种是煤粉仓内的挥发物引起的爆炸,另一种是均匀混合的煤粉粉尘在空气中引起的爆炸。
煤的挥发分和煤的品种有很大关系。挥发物含量高的可燃气体一般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挥发分大于11%的煤更容易爆炸。一般来说,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3,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3。如果有挥发物存在,煤粉的爆炸极限会降低。
无论是挥发份爆炸还是煤粉爆炸,前提都是与氧气混合时达到爆炸极限,然后遇到点火源,导致爆炸事故。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引起煤粉仓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几种:自燃、静电火花、焊渣、煤粉系统设备管道外部焊接或加热、电火花等。
因此,减少点火源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电焊过波时必须取得点火证,正确分析存在的隐患,增设点火设备,防止焊渣落入煤粉仓。严禁焊接、打磨和切割制粉系统设备管道。保持设备管道良好接地,及时消除静电。在框架上进行电焊时,接地线的连接点必须尽可能靠近
根据危险性类别 ,的不同组成,它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的有害影响。
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
使用
无色燃烧爆炸危险性,气体,当与硫化氢混合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
气体相对密度:0.7 ~ 0.75爆炸极限:5% ~ 15%
健康危害
干气一般用作生活燃料、锅炉燃料或制氢、合成氨、甲醇、炭黑等的原料。湿气可作为裂解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还可以从中回收凝析油。
个人保护
泄漏时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火灾时佩戴简易滤毒罐。
处理液化气时穿简易防化服,穿防寒服。
紧急行动
环境影响
泄漏:当污染范围未知时,初始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下风向疏散距离至少为800米。大口径输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应首先隔离至少1000米,并疏散至少1500米的下风向。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如果火灾中有储罐、油罐车或油罐车,将其隔离1600米。
疏散无关人员,并指定一个警戒区保持在上风位置。
理化特性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域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通讯工具。
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扩散进入限制性空间
喷雾状水稀释漏出气,改变蒸气云流向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急救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OC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