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几千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朝代和世代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技术特点。陶瓷发展史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这个英文单词既有中国的意思,也有陶瓷的意思,这清楚地表明,中国是“陶瓷之乡”,和汉字一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的1000年前,中国就已经制造出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国瓷器以其高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推崇。
现在的中国人,虽然日常的器皿都离不开陶瓷,天天和陶瓷打交道,但是很多人对陶瓷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很多人通过收藏节目、藏家、书籍来获取古陶瓷的历史文化知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充斥着鸡贼、欺骗和铜臭。从今天开始,我将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介绍一点中国古陶瓷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有限,请见谅。请专业人士和收藏爱好者飘过。不要在这里浪费你的宝贵时间。谢谢你
(二十四)
瓷器古玩行业常见的名词术语
我的朋友经常问我一些关于陶瓷的术语。好吧,我给大家简单讲解几集可能经常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常用名词和术语。展示图片,可以参考。由于条件有限,不可能安排好一切。如果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我没有提到的,请留言,我会尽力满足你。我们的口号是掌握名词术语 不被别人整懵!.
(1)描述瓷器釉色方面
影青――瓷器的釉色名,应该属于青瓷的品种,又称“阴青”,宋代称为青白瓷。宋代景德镇制作的青瓷最为著名,被称为假玉,在当时买不起玉的人当中很受欢迎。青瓷的特点是瓷质极薄,白釉青釉,雕纹深沉,内外可见,所以有人称之为莹青、印青或遮青。应庆这个名字在宋元时期比较少见,明代偶有,到了清代被人越来越多地称呼。到了清朝后期,人们几乎不叫青瓷而叫应青了。模仿很多产品。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碗,上海博物馆藏
卵白――蛋清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烧制的一种高温釉。因釉色似鹅蛋而得名,呈白色,略带青色。刻有“舒府”字样的蛋清瓷制作精美,足边整齐,底无釉,底部有乳头状凸起,胎体厚度适中,质量好,印花纹饰多。装饰主题是云龙和缠绕花,是元代白瓷的精品。模仿很多产品。
元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加彩碗
元代景德镇卵白釉沥粉五彩碗(?)上海博物馆藏
甜白――,也叫“白釉”,指的是一种白釉。永乐年间,最好胚薄花暗。由于很多永乐白瓷制品薄到半生,可以立即发光。在有暗花雕花的薄胎表面施上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一种“甜”的感觉,故名“甜白”。其实甜白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有的。16世纪以前,中国有白糖,都是黑糖或红糖。白糖出现后,人们看永乐白瓷像白糖,想到的东西都是“甜”的,于是把永乐白釉命名为“甜白釉”。模仿很多产品。
甜白釉 示意图
在釉下彩与釉上彩――瓷胎上涂上颜料后,再涂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通过色料的化学变化形成图案,即高温一次烘烤后的釉下彩,将图案画在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涂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低温(600-900)二次烘烤,形成色彩和图案,即为釉上彩.
。釉下彩颜色相对单调且色彩经化学反应才得以呈现,成色难度大,但包裹在釉下面,稳定不褪色、不脱落、重金属元素不外露;釉上彩的优势是色彩丰富、创作便利、烧制工艺简单(相当于低温烘烤)。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以青料氧化钴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青花瓷的烧制,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青料有苏麻离青、平等青、回青、石子青、珠明料等。青花釉下彩瓷的成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是打破了单色釉南青北白通天下的单调色彩,为釉色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二是在色彩上覆盖一层无色透明玻璃釉,将颜色材料与外界完全隔绝,使颜色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完全密封,确保了使用安全和色彩的稳定性。仿品多。
元青花萧何月夜追韩信人物故事纹梅瓶
釉里红――一种瓷器绘色装饰手法,是釉下彩的一种,以氧化铜作为成色剂,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后,再施一层无色透明的釉,经过特定的高温烧制后,在还原气氛中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使花纹呈红色,即铜红。烧造难度极大,必须用闷炉密封烧制,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失败。温度稍高点,颜色就没了,温度稍低一点,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高低之差大概允许在10℃以内,这些条件在古代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只有经验极其丰富的窑工才能做出来,且失败率奇高。由于烧造难度大,明代时只流行过一段时间,康熙时恢复烧制。颜色都偏淡。现代仿品很多。
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 元 江西省博物馆 国家级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 釉里红牡丹纹折沿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代 明釉里红缠枝莲花纹盏托
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绘制,施釉后入炉,在特定温度下一次烧成,器物上同时呈现青花和釉里红色彩,故名青花釉里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纹饰并无图案绘制,一涂抹为主。由于青花和釉里红要求的烧成气氛并不一致,因此在同一器物上发色难度极大,在明代少有成功之作。现代仿品多。
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江西省博物馆(明 永乐)
斗彩――釉上彩和釉下彩如出现于同一件瓷器,则称为“斗彩”瓷器,意为两种花纹争辉斗艳。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形成的斗彩始于明成化年间,具体做法是在瓷胎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蓝、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斗媲美。画彩技法不仅有填彩,还有染彩、点彩、加彩等多种。明代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最为著名,胎薄体轻,色彩艳丽,为绝代精品。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组成的斗彩,则始于清康熙年间,风格趋于清逸淡雅。现代仿品很多。
鸡缸杯 示意图
素三彩――在未上釉、经过简单素烧的瓷胎上,施以绿、黄、紫三色低温烧成,不用红色。素三彩瓷器一般为随葬品,明正德年间已开始,清康熙年间继续烧制。康熙年间素三彩有了一些发展。颜色上除了绿、黄、紫三色外,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色。工艺上也做了改进,有直接在素烧过的瓷胎上加彩,然后罩一层雪白再低温烧制的;也有在白釉瓷器上涂上颜色底子,再绘彩的,如黄地加绿、紫、白彩,绿地加黄、紫等彩的。素三彩在康熙年间还创烧出了一些精品,如墨地三彩――在熏釉上加画彩绘,其中以黄、绿、紫三彩为多,极其稀有名贵。由于原为冥器,多有动物的造型。仿品很多,尤其是名贵品种。
康熙素三彩 示意图
黄地素三彩龙纹盘(清)
墨地素三彩 示意图
五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在釉上彩基础上创烧。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黑、紫等基本颜色为主的多种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故名。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多于3种),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均有烧制,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以民窑多见。纹饰画笔生动,色彩缤纷。雍正时期及以后,由于粉彩盛行,五彩趋于衰落。相对于粉彩,人们习惯把五彩瓷叫“硬彩”。仿品多。
五彩花蝶纹菊瓣形盘(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黄地五彩云蝠纹碗
珐琅彩――用进口珐琅彩料加工堆迭成釉彩,使瓷器有铜珐琅的感觉,故名珐琅彩。清代康熙时由宫廷主导开始烧造,使用上等进口珐琅彩料和顶级工匠制作,制作工艺与五彩相似,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彩料不同(进口优等料),二是调制彩料不是用水,而是用油,开创了用油施彩的新工艺。雍正、乾隆时期有进一步烧制,流通的器物底部往往有“古月轩”字样,俗称“古月轩瓷器”。珐琅彩无大型器物,以小件为器型,均属精品,极其名贵,为晚清、民国和现代仿制造假的重灾区。
清康熙款珐琅彩花碟纹碗 清康熙 广东省博物馆
粉彩――也是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主要工艺是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用各种颜色粉料晕染,按写照的画法作画,彩色透明,线条有浓淡深浅,色调秀丽柔和,再经低温烘烤而成,色调淡雅柔和,有粉匀之感,故名粉彩,其花纹用手抚摸可感到很柔软,因此也叫“软彩”。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雍正时成熟盛行,产品精致。乾隆以后继续烧制。以前有说粉彩是雍正时创烧的,其实是一个错误。仿品多。
粉彩瓷 示意图
清代粉彩碗
法花――瓷器釉色名。以彩画技术中的立粉方法,在瓷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再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法花原名粉花,盛行于山西中南部,始于元,明代有较大发展。仿品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 法华菊花纹瓶
广彩――瓷器釉饰的一种,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白瓷运到广东后,加彩绘后烘烧,再售给外商,以投外商所好。彩色以红色为主,也有嫩绿和金彩,内容多为人物故事等。仿品多。
广彩 示意图
鲜红――铜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焙烧而成,由于这种红具有鲜艳的红色,故名鲜红。同上所述,烧制难度大,色泽难以控制。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的鲜红产品,红艳匀润,极为珍贵。仿品多。
鲜红 示意图
宝石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因釉色中闪烁出红宝石一样的色泽,故名。又因这种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称“祭红”。创烧于明代宣德景德镇窑,品种有盘、碗、洗、高足碗等。仿品多。
宝石红 示意图
郎窑红――铜红釉品种之一。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在景德镇仿照明永乐、宣德红烧制的新品种,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红艳夺目,釉面除大片裂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但又不流至底足,故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品物以厚胎大件瓶、尊为主。仿品多。
郎窑红 示意图
豇豆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在浅红色釉中有深红色晕点和绿色苔点,釉色似红豇豆,故名。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叶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民国至现代时,多仿品,但很粗劣。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矾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三氧化二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也叫铁红。虽没有铜红釉艳丽,但呈色稳定,烧造工艺较简单。同时它也作为红色彩料广泛应用,如明清景德镇窑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人物、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色彩鲜艳。仿品多。
矾红 示意图
珊瑚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经低温烘烤而成,因釉公可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制,康熙、雍正两朝,多以珊瑚红作地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其来装饰器耳。仿品多。
珊瑚红 示意图
外珊瑚红内青花荷鹭纹碗(清)
胭脂红――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成白瓷上,吹上一层以金为着色剂的釉料,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釉汁匀净,色如胭脂,故名。始于清康熙景德镇窑,精于雍正、乾隆之间,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盘和小瓶等。仿品多。
胭脂红 示意图
孔雀绿――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绿羽毛,故名。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成化时有绿釉下画青花鱼藻纹饰,十分名贵。清代亦有烧制,器物以盘、碗、瓶等为主。仿品多。
孔雀绿 示意图
霁蓝――一种主要用于祭祀和陈设的蓝色釉瓷器,大体工艺是在生坯上施石灰碱釉,在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特征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创烧于元代,人称其为“霁青”,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改称“霁蓝”并继续烧制,明宣德时达到最佳,当时人们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仿品多。
霁蓝 示意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霁蓝釉合碗
洒蓝――又称“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故名。洒蓝釉使用吹釉方法施釉,制作时,用竹管沾蓝釉水,吹于白釉瓷器表面上,再经高温二次烧成。始创于宣德年间,宣德年制品除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中出土有标本外,传世品极少。宣德以后很少烧造,至清康熙年间洒蓝釉才得以恢复,制作水平更加成熟,以洒蓝釉加金彩装饰制品较为多见。景德镇民窑大量烧造洒蓝釉器,成为当时外销瓷品种之一。仿品多。
洒蓝 示意图
茶叶末――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和锰,经高温还成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黄绿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如细末的黄褐色细点,故名。唐、宋耀州窑已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窑制品最多最精。仿品多。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cm,口径10.8cm,底径9.1cm
茶叶末釉 示意图
开片――瓷器釉层有裂纹称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裂纹仅限于釉层,而不及胎。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又称冰裂纹, 釉面裂纹形同冰裂,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按大小分有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鱼子纹等。宋代以后景德镇窑历代都有仿烧哥窑瓷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官窑贯耳六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哥窑葵口盘(南宋)
窑变――瓷胎表面如含钛、铜等矿物质,经高温焙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在釉下形成一片、一圈或整体的彩色。早期的窑变是经窑火烧过后自然形成的,故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窑变釉绶带耳尊
兔毫釉――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故名。其成因是由于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而形成,在宋代福建建窑烧制的兔毫盏最为著名,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窑也有烧造兔毫盏的。宋代建窑的特征是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纤细柔长,民间分“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仿品多。
北宋 建盏 大都会博物馆藏
南宋 建盏 大英博物馆藏
宋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藏
油滴――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器上布满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其成因是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富集釉面某处,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饱和状态,从赤铁矿和磁铁矿中析出晶体所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油滴盏盛烧于宋代,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瓷窑都有烧制,山西临汾窑产量多,以建州窑油滴盏最为著名。仿品多。
宋 油滴天目茶碗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黑釉油滴碗 北宋 国宝级 陕西博物馆
鹧鸪斑――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器上布满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点,形似鹧鸪斑,故名。其成因是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富集釉面某处,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饱和状态,从赤铁矿和磁铁矿中析出晶体所致。因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且很难成功,即使满足所有烧制条件,鹧鸪斑也只是偶尔出现,鹧鸪斑盏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品种。鹧鸪斑盏盛烧于宋代,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瓷窑都有烧制,以建州窑最为著名。仿品多。
宋 鹧鸪斑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玳瑁盏――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为底釉的小盏上烧制出黄褐相间的斑块,这种斑块与玳瑁身上的花斑极为相似,故名。器物造型为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内外施黑釉,釉面上呈现黄色结晶斑纹,颇似玳瑁壳的色泽。宋代南北方窑都有烧制,以江西吉州窑所产最为著名,是宋代斗茶的上品盏。玳瑁盏在日本叫玳瑁天目。仿品多。
玳瑁盏 示意图
好,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下一讲介绍瓷器烧制方面的名词术语。
您还有什么补充吗?欢迎留言交流,敬请收藏关注转发。谢谢!
老程家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