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宫殿式建筑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缩影。特别是各种规格各异的宫廷匾额,将中国文化的辞赋诗词书法篆刻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文字高度凝练,书法精美,寓意深刻丰富。尤其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青宫、养心殿、交泰殿等六宫的匾额,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制作精美,造型宏伟,字体规整。都是诏书,集中表达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君王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和最高政治理想。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些匾额来领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丰富内涵:
1.太和殿:建机隋仪
雍和宫,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中最大和最高等级的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为黄济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太和殿。它是明清时期举行各种盛大仪式的地方。皇帝登基、婚礼、生日、册封皇后、新年庆典等重大庆典一般都在太和殿举行。
和平宫的匾额“建机隋右”是乾隆御笔题写的。“建机”来自《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楼”的意思是建筑。“极”的本义是屋顶的建筑,引申为雄伟、挺拔,指治国的最高准则。“随友”来源于《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随友”的本义是牵着手上车的绳子,引申为安抚、顺从的意思。“有”即道,指万物所遵循的规律。
“吉剑隋炀帝”的组合,意味着君主既是天子,又是万民之主,肩负着传承天道和关怀百姓的双重使命。他只有建立一条宏大而诚实的道路才能教育人民,只有遵循他的道路才能真正成为天子。作为太和殿上的一块匾,玉龙题写的“吉剑隋炀帝”正是为了表达他的最高政治理想。
二、和谐殿:容抱昏。
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最初被命名为盖华音乐厅。明嘉靖年间大火后改名中济堂,清顺治二年(1644年)改名中和堂。它是皇帝在太和殿参加仪式之前休息和接受执事们崇拜的地方。皇帝在祭天坛、地坛的前一天,一般会在中和殿念祝词,在祭天农坛进行农耕仪式之前,也会在这里查看种子和农具。
太平殿的匾额“允中昏”,也是乾隆御笔题写,从《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s“允”意为诚,“持”意为顺,“中”意为义。舜告于,谓人心危,道晦涩。只有真诚,始终坚持正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和殿“中和”二字出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在紫禁城的三大殿里,是皇帝唯一可以安静思考治国之重的地方。龙之所以将《容举办昏中学》一书立为匾额,是为了表达他坚持中正、天下大同的治国理念。
三、保和殿:故宫建筑极其精美。
和平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金神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建济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保和殿。虽然几经焚毁重建,但主梁架仍是明代建筑。每年除夕,正月十五,
第四,干青宫:光明正大。
故宫的正殿清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是明朝14位皇帝的卧室,包括明朝皇帝朱迪,清朝皇帝顺治和康熙。这也是他们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清宫“光明正大”匾额,顺治御笔题写,出自宋代大学者朱,《尚书周书洪范》:意为心胸开阔,言行得体。这也是顺治皇帝在为君之道上的思考,也是对后世继位皇帝的警示。
“正大光明”牌匾与雍正以后的皇帝储物密切相关。据说雍正即位后,为了避免“九子篡位”的残酷斗争再次上演,他开始采取秘密建店的方法。皇帝生前没有公开立太子,而是秘密写了一封确定皇位继承人的信,其中一封封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建储箱”里,另一封留在皇帝身边。贾皇帝
崩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核验两份诏书后宣布皇位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以这种方式继承帝位的。五、 养心殿:中正仁和
养心殿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最初是专供皇帝休息的地方,后来雍正为给康熙守灵,搬到这里居住。此后的历代皇帝也就跟着雍正,把养心殿作为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皇帝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中正仁和”匾高悬于宝座上方。西侧的“西暖阁”分隔为数室,有皇帝批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曾经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
养心殿匾额“中正仁和”是雍正御笔题写,“中正”出自《周易·履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仁和”则是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是雍正对自身和继任皇帝提出的行为准则和执政要求。
六、 交泰殿:无为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出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皇后接见嫔妃命妇、举办生日寿庆一般都在交泰殿。清代皇后举行亲蚕礼前检查典仪准备情况也在这里,清代的25枚“宝玺”也曾收藏在这里。
交泰殿匾额“无为”是乾隆摹写康熙御书,故匾额右上方有“圣祖御书”四字,左下方有“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笔恭摹”字样。“无为”出自《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匾和下方乾隆御书《交泰殿铭》相呼应,告诫君王不要过多干涉臣子作为,行“无为之治”。另外,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分界之所,此匾也是警醒后宫到此“无为”、不得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