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盛夏,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李渡元代的白酒作坊遗址得以重现。这座被称为“白酒祖庭”的元代酿酒作坊国宝级遗址,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白酒的起点为“元代”。一些专家甚至断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过去。
此后,丽都酒业集古窖、古菌群、传统酿造工艺之大成,相继推出了被誉为“液体古董”的丽都高粱1955和丽都高粱1308。古人从来不喝今天的酒,但今天的酒来自800年前。
考古现场,三拍惊奇!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是杜丽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考古负责人。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30余年,主持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等轰动一时的考古发掘工作。时隔二十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李渡发掘现场的许多细节。
杜丽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明代井
那是2002年6月,正值炎热的夏天。丽都酒业在改建老厂生产车间时,工人们在水泥路下发现了一口井。
之所以认定为水井,是厂主根据附近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酒窖猜出来的。毕竟“水是酒的血液”,有好泉才有酒。
考古人员实地调查后发现,老师傅的猜测很有道理。他们看到井上半部分有民国遗迹的痕迹,下半部分更古老。随着进一步发掘,他们发现这个酿酒作坊遗址的环境和布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成都方水晶酒厂遗址非常相似。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掘给了我们三个惊喜."杨军说,“第一次通过水井发现宋元明清文物;第二次发掘最完整的明代酿酒遗迹;第三次是元代酒窖的发现。”
杜丽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元代、明代、清代至民国时期酿酒文物的宝库,布局合理,砌筑精细,工艺独特。30平米的场地生动再现了中国白酒生产、技术、工艺800年的进化史。
整个挖掘过程可谓跌宕起伏。据说明代酿酒遗址发掘后,大家都以为考古要结束了,没想到,真正的惊喜在后面——一位年轻的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杜丽元代的窖池。
更令人惊讶的是,窖内残存的酒醅依然活跃,陆续检测出167个OTUs(远古时期的古菌群落)。在这里面,隐藏着杜丽葡萄酒和中国白酒的无尽生命。
杜丽元代白酒作坊遗址的发掘,为中国白酒起源于元代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实物证据。在此之前,中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中国考古和酿酒领域的未解之谜。
《阳君》对这次发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根据遗址揭示的层位关系和出土文物的特征,认为该遗址的酿酒历史至少起源于元代,历经明清,持续发展至今。他的学术论点得到了国内考古和白酒行业权威专家的认可。
在2003年1月召开的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考古论证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指出:“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蒸馏酒生产作坊遗址。”
黄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就遗址的呈现来说,从元明清到民国的每一个大的时期都包含了若干次堆积,地层是连续的。特别是一个数字
同时,与会的白酒领军人物周恒刚指出,“元代杜丽酒坊遗址的发现,把固态发酵的时间推到了元代,甚至更远。”“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上不同时代的酿酒遗迹,布局合理,工艺独特,让人清楚地看到白酒业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进步。”
周恒刚位于李渡元代酒作坊遗址。
这次发掘最重大的意义是确定了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在考古学、白酒业乃至科技史上的地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白酒作坊遗址,是“中国白酒的祖籍地”。
发掘当年,杜丽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荣获“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田野考古三等奖”。
2003年10月9日,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颁奖大会在南昌举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获奖者颁奖,并指出“杜丽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为我国蒸馏酒酿造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006年5月25日,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时全国3万多家白酒厂,只有4家入选——丽都、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
李王朝
烧酒作坊遗址的横空出世,则让蒸馏酒再向前推两百年,至少可追溯到元代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且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已近800年,堪称白酒之最。感触李渡元代烧酒作坊
根据考古专家、白酒专家周密的论证与生动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复原以下真实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包括有南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六个时期的遗存。除南宋未见酿酒遗迹外,其余五个时期的酿酒遗迹均十分丰富。
遗迹包括: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憎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竹木器、铁器和铜器等,其中以陶器、瓷器为主,酒具最为丰富。
出土的元窖池有13个,明代9个,有6个至今仍在使用。若按平面形状分,窖池可分为圆形、腰形和长方形三种。最古老的是元代的圆形小窖,其后逐渐演变为腰形、长方形。
元代窖池
明代窖池
清代窖池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很明显是不同时代的酿酒遗迹。酒窖的建造、使用、废弃及废弃后堆积,在形态和时间上是各不相同的,证明酒窖一经形成,就会被长期使用,期间会经过多次增建和改造,有的甚至沿用至今。其布局合理、砌迭精细、工艺独特,使世人能清楚看到白酒工业在技术、生产工艺上的进步,以及古人的酿酒巧思。
而步入明代酿酒作坊遗迹区域,我们会发现酿酒配套设施最为完整齐全,几乎可以再现从原料煮熟、拌曲发酵,再到蒸馏的酿酒工艺全过程。诸多酿酒工序,对今天白酒行业恢复古代传统工艺和进行技术改造,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中至为重要的是,白酒专家通过遗址窖池的演变研究,帮助我们窥探到李渡酒工艺的传统特色和演化过程。
研究发现,李渡元代窖池演变规律是从圆形砖砌地缸发酵池一腰形酒窖一窖地泥的砖砌长方形酒窖,这种变化既不同于四川浓香白酒的泥窖,贵州酱香型白酒的青条石泥土勾缝窖,也不同于山西清香型白酒地缸发酵池。据时任中国白酒协会专家组组长沈怡方研究,白酒发酵窖池最原始的时候就是地缸。
李渡元代圆形砖砌地缸发酵池,占地面积相对更大,虽然操作不便,但能使发酵温度均匀,并能防止地下水位升高,浸入发酵酒醅,所以窖底埋缸,以抬高酒醅,并同时承接黄水,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发酵窖池。
明代蒸馏底座
漫步在这样一个持续沿用至今的活文物,无异于品读一部中国白酒酿造的无字史书。这一观点得到当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领队杨军的证实。他承认如果进一步发掘,遗址在历史断代、遗址规模上还将有更多发现,只是为了对发掘现场和文物的保护,采取了最为稳妥的有限开发。
由此看来,我们所见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大概还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摘自《白酒总裁参考(别册)国宝李渡酒庄》之观景(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