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描述性最多的词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中心等等。
只是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却在很多人眼里,被贴上了“不能喝”的标签。更有甚者,直接调侃上海人“半瓶啤酒,一醉方休”。
鉴于此,上海人无处抱怨,因为“有图有真相”。
首先,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经在一个节目中说过,
“你们上海人喝,是跟我拿2两啤酒,再兑点水”。
虽然实际上可能没那么夸张,但从侧面可以看出,上海人的酒量确实“一般”。
如果你不相信我,我会把数据扔给你: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人的酒量虽然不是全国最后,但却是第28位,明显排在全国最后。
所以有人很好奇:
为什么供应早餐酒的上海人在全国排名最后?
网友:喝“班”
「早餐配酒」大家都知道「早上空腹喝一杯水」是有益的,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早上喝酒。有意思的是,上海人不会喝酒,却有着骇人听闻的“早期酒文化”。
广东有“早茶文化”。早上泡一壶好茶,坐下来慢慢喝,一坐就是一上午,这是一种生活习惯。
在上海,是“早期酒文化”。
据说起源于“码头文化”。以前上海码头发货,工人们都要早起,担心“起不来床”,早上还得喝点小酒当早餐。
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只是上海人不是一上来就喝很多,而是先吃点早餐垫垫肚子,再喝点酒,很快就点了,不会喝很多。
以前上海人基本讲究早上喝酒,现在上海的生活节奏很快。一般只有退休的老人才会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慢慢享受喝早酒的乐趣,而大部分年轻人是没有闲暇时间的。
所以,即使上海人喜欢早餐配酒,也不能对酒量有太大贡献。
说“阶级”很残酷,其实就是这么现实。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无法避免。
在上海,阶级的概念相当明显。就拿酒来说吧。在街边啤酒屋喝酒的人和在外滩露台喝酒的人不一样。
另外,酒圈有风险,喝酒要小心。
在上海,有一大批为生活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甚至把鸡尾酒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喝着看起来很高大上的酒,发着朋友圈,拿着“下班不喝酒,人生白活”的文案装中产。
这个时候,酒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喝什么。
所以在上海,很多人喝酒是一种形式,不公开喝酒。
那么,除了以上原因,上海人喝不够的原因还有哪些?不得不说,上海人的饮酒习惯决定了他们喝不够。
很好理解。经济越发达,社交的闲暇时间越多,社交生活中喝酒更感性。交谈中偶尔喝酒,就喝不下了。
受历史、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上海人爱喝洋酒。但是,新奇的喝洋酒的方式,各种酒的混合和饮料等。让喝酒成为一种享受的方式,而不是喝多少。
更重要的是,上海人不大口喝,而是小口喝,这样更优雅。
另外,上海人不劝酒。
说到劝酒,山东人绝对是“第一”。只要上了酒桌上,他们总有理由让你喝醉,但上海人没有在酒桌上劝人喝酒的习惯。
他们喝酒很理性很清醒,知道酗酒不好,所以很有礼貌,不会劝人喝酒,或者说不会“逼别人”。他们在酒桌上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总之,开心就好。
甚至“以茶代酒”、“以水代酒”都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与其说上海人不能喝酒,倒不如说他们会控制。如果他们认真喝的话,可能就打不过别人了。毕竟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酒习惯。你怎么想呢?
编辑:橘子皮
- 上一篇:怎么让葡萄开花,怎么让葡萄主干增粗
- 下一篇:五粮液一瓶价格表和图片,五粮液发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