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一句歌词是国人高度接受的:“天是蓝的,烟是等雨的,我却在等你做饭,炊烟袅袅千里隔江”。这个词的意境有多高。估计有一半以上的人看到这句话,脑子里就开始有音乐了。没错,就是这首歌《青花瓷》,当时风靡全国,频繁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
可惜这一天是蓝色的,所以不对。因为青花瓷根本不是天蓝色。那么天蓝色是一种什么颜色呢?这句话里写了很多,比如天蓝烟雨。边肖之前和别人分享过一个关于北宋汝窑的讲座。说到天蓝色,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因为这个颜色太含蓄了。结果一个日本的朋友发来了一张北海道下午海洋潮汐的照片,天际线朦胧而密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蓝色吗?
天乳清釉无纹水仙壶,北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对颜色的感觉非常微妙和敏感,不像阿拉伯人和欧洲人。虽然中国人骨子里不重视色彩,但说到色彩,感觉还是挺正的。我们说的天蓝,含蓄,微妙,耐人寻味。今天,边肖为大家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光与隐——故宫博物院藏汝窑瓷器展”中青色的由来。
北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窑中青釉凸弦纹三足瓶
汝窑的釉色,据宋代《咸淳起居注》的记载,是一种“天蓝色”,在明代的鉴赏家眼中,与木窑相当接近。另外,大雨过后,晴空的颜色自然是深奥的,一般的仿制品是无法再现的。汝瓷胎色多如烧香灰,透釉呈微粉色,色调与官窑有几分相似。
南宋官窑葵花碗
浅蓝色是一种优雅和谐的色调,既有蓝色的冷,又有绿色的暖。这种色调反映了宋人所追求的色彩理想状态,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窑釉色宋《咸亨起居注》为天蓝色;明仁《归田集》以为和木窑雨差不多;郜琏《遵生八笺》说,“它的颜色是蛋清,汁浓如脂,但汁中的棕眼像蟹爪,底部有细小的芝麻针。”张《清秘藏》也跟着这个说法;田恒《留留青》认为“颜色深如兄弟,但略黄”;清朝《南窑笔记》说“有两种:月色深淡”;唐全恒《文房肆考》也被认为是“浅青色”。以上列举的宋、明、清三代书籍,谈汝窑釉色,描写的色调多达八种。
就故宫博物院和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汝窑瓷器而言,其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但又有自己的特殊风格,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有的略深,有的略浅,但又不离开淡天青的基本基调。这种青色的色调比较稳定,变化不大;釉面暗淡无光,有光泽的只是少数。
天乳清幽展拓
被称为琉璃鼻祖的蓝釉,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原始瓷器。化学分析表明,釉中铁含量在1-3%左右时,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后会呈青绿色。由于天然瓷质材料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铁,所以青釉成为最早的彩釉。从商代到南宋,两千多年来,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
为什么北宋的宋徽宗似乎对青色情有独钟?
赵霁是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信奉道教。郑和七年(1117年)夏、四月间,曾颁布“可以把名字上桌,书主是道君皇帝”的上谕。道家以“静为归宿”,崇尚自然、含蓄、清淡、朴素的审美观。在道教仪式中,纪念
清词始于唐天宝四年(745年),《史记》中多有宋徽宗清词的记载,表明信奉道教的人偏爱青色。汝窑瓷器幽静的天青釉正好适合这种审美趣味,“弃用汝窑定”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
《瑞鹤图》以为:“绿纸竹书,盖肝放血。”肝五行中,属木,色为绿色;血红色,表示极端虔诚,道家表示理清自己内心的想法。
北宋汝窑,虽然时间不长,却出了无与伦比的天青青瓷。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相比,其釉色显示出其独特的特殊风格。世人曾盛赞宋代汝窑瓷器“似玉而胜于玉”。艺术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宋代崇瓷、尊瓷、庄重、纯瓷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