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你能想到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遂宁吗?是不是觉得很惊讶?别担心,让边肖和你一起去吧!
这个故事最早由司马光的好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年记载,其中记载“司马文和一群孩子玩耍,有一次掉进一个大水缸里,就没了。一群孩子被吓跑了就没救了。拿着石头,打破它的瓮,你就会得到它。”
那么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今天的遂宁船山区呢?这还得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说起。
北宋官人司马迟(980-1041),天玺三年(1019年)三月调任郑州任辩护法官。此时光山知府不在,他被任命为光山知府。
当年十月,第三子司马光出生,取名司马光。司马池还在光山做过三年知府。为什么是三年?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光州,翰林学士繁盛之地》(卷96)介绍;干兴元年(1022年),二月,陈武,“授兵部侍郎,由智光州升督兼副州团练”(卷九十八)。《宋史盛度传》:“寇准停下来,在交通周消磨时间,认识了光州。兴初,我将随州盟练为助理使。”
由此可以推断,司马池在光山郡的任职时间为(1019-1022)。
司马池在任期结束时,被光州周知的繁华程度所推荐,被调到朝廷担任行省大臣,而这段时间大致在(1022-1023)之间。
然后被调到小溪(今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当知府。1025年,刘烨出任河南(今洛阳)知府,他请求皇帝调司马驰参军。一年后,升任留守司(所在洛阳)。
所以司马光的童年足迹是:一到四岁,在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四至五岁,在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五至七岁,在小溪县(今四川遂宁);
据《宋史》记载:“七岁时,如大人之浩然。当你谈到《左氏春秋》,如果你爱它,你会还给你的家人,也就是你的大手指。在我知道我有多饿之前,我不能放下我的书。小孩子在法庭上玩,爬进骨灰盒就掉水里了,全是嫌弃。只要拿块石头砸骨灰盒打碎,水就爆了,孩子就活了。”
知道。司马光小时候砸过坛子,大概6到7岁,对应的就是上面说的时间。于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遂宁。
当然,也有关于司马驰被调走时是否带了家人的疑问。
《遂宁县志》年,康熙二十九年有这样的记载,《二美堂,甘邑本韵》:“在小溪郡,为宋司马池、子光所建。“可见遂宁为纪念父子而建二美堂,其父“美”,其子“美”。所以可以看出司马光童年时跟随父亲到了小溪郡(遂宁)。
那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遂宁哪里呢?
根据《遂宁县志》的记载,小溪县县府是睢宁县府所在地(大致在今光复府-三清街-北辰街-玉堂街一带)。
(北辰街现状)
司马光在县衙后院砸碎坛子,救出玩伴。按照当时县政府朝南的建筑方式,今天的玉堂街应该是当年县政府的后院。
于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遂宁船山区玉堂街。
(玉堂街现状)
一座城,一段回忆,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下期还想听什么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多听遂宁故事,那就关注遂宁故事画吧!
部分文献来源于网络。
编辑:十六
回顾: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