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玉(桂林鸡血玉协会副秘书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玉是庄重礼器的材料。玉是国之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玉中“红黄为贵,蓝绿为绝,五彩为奇”。带有“中国红”的鸡血玉是高雅高贵的玉石。
在2012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2006年在广西桂林龙胜自治县三门镇发现的玉种——鸡血玉成为指定纪念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也是在2012年,我看了姜戈文博士的书《神奇的桂林鸡血玉》,爱上了鸡血玉。我曾经在桂林德天市场、龙胜县玉石市场、三门镇矿区之间来来回回寻找玉石。2014年,他的书《国礼鸡血玉》出版,桂林玉器市场出现了新的热潮,留下了很多人和玉的故事。2021年再版《国礼鸡血玉》,重了很多。可谓“桂林鸡血玉文化的奠基之石”。
蝶梦庄周(部分)杨孝全
玉文化就像一口老井。姜知道,简单的凿子方法是挖不出泉水的。他独辟蹊径,从鸡血玉的自然取向、文化取向、审美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通过纹理和色彩展现鸡血玉无与伦比的美;通过鸡血玉与诗歌、书法、印刷的结合,展现文化之美;通过雕塑家的技艺展现“人与玉相通”的和谐之美。
蒋的“尊红惜玉”研究有着坚实的学术论证基础。他以红色为例,结合考古最新成果,令人信服地讲述了赭石、朱砂等物质的红色观念传承。从泛读中检索史记,更是令人感动:诗词中常有红宝石,现实中却难觅红宝石。古人用龙血染玉,旧的榨油,新的榨油,羊玉,狗玉,敲锈等方法使玉变红。对红色的潜意识喜爱和心理期待,让中国人形成了深深的“红宝石情结”,也让红宝石制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和华阳父女共同考证了“玉沾龙血”的细节,特别感人。
书中以红色为主的鸡血玉,辅以黑、白、黄三色,形成各种首饰、印章、手柄,形成一个瑰丽的视觉方阵。如果用音乐来比喻,有时候像《黄河大合唱》,有时候像《致爱丽丝》。
尽管有波澜,但仍是前奏。雕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主角。书中的雕刻相呼应,相得益彰。“大运”、“牛转乾坤”、“千手观音”等传统玉雕题材让人感觉亲切,同时鸡血玉独特的美感赋予其新的能量。让我特别感动的不是这里,而是其中承载的“诗词歌赋”和“文化故事”。
群山覆盖着白色的孙晨邵德
《山色遮白日》《孤城远眺玉门关》《大渡桥跨铁跨寒》……优美的作品,生动的文字,立刻将观者带入一种情境。“诗与句”根深蒂固,画龙点睛。《说文解字》有云:“名者,自命也。”古语有云,“给孩子一千块钱,不如教孩子一技之长;与其教儿子一技之长,不如给儿子起个好名字。”
玉雕中的“文化故事”源于经典,又是经典的延伸。一个个巧妙的构思,精细的雕刻,变幻莫测的美,让人移不开目光。屈原诗歌中的“山鬼”被描述为“骑红豹随豹”,讲的是美女和豹子。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经常对它进行塑造,他们有的忠实于原作,有的把“山鬼”坐骑改成了其他野兽。30《海鬼》的雕刻中,美人妩媚温婉,玉龙苍劲有力,神怪瑰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或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情趣,或领略到最美的精神,或体悟到崇高的哲学境界,或止步于圣贤的灵魂高度.
争取
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见过。”江说:“爱玉如爱人”。他生活在鸡血玉的原产地桂林,他和鸡血玉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缘分。不是每个爱玉的人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美玉。玉缘,令人期待;书缘,果然如此。
《光明日报》(2022年1月16日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