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中外交融的特殊时期。仕女画作为一门大众化的学科,在这一时期非常繁荣,在技法和题材上不断推陈出新,对近代海派乃至整个中国画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今天选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七位大师的部分仕女画。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大师和一代风流人物对什么样的美人情有独钟吧!
1、吴昌硕笔下的美女
吴昌硕
吴昌硕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大画家,他的画以写意花卉为主。作品不多,存世作品也不多,仕女画更是凤毛麟角。据有关资料统计,吴昌硕传世的名作是“三千花,几十景,几个字而已”。
吴昌硕人物画的线条是直接从书法中画出来的。人到中年,大多用篆刻之笔,而古拙是端庄的。晚年用剪草之笔,粗犷豪放。品人物画云:“取其神,而不取其貌,欲则我闻。”
吴昌硕朱琳女装
96年,她是淑女识:双髻低,鬓凉,眼剪,妆淡,语无伦次,枣帘霜,四月受吴俊清荣。
吴昌硕毛毅(1915)题写了一位女士的题词:我无缘无故地认识了她与苦桐的脸,她在夏月轩之南,在紫东鹿。也有可能被大风刮到。在无量寺的画里。在孟梦的春天,雨窗写好了,送给叶娘。当你老的时候,你是72岁。
2、齐白石笔下的美女
齐白石
齐白石喜欢用记忆中的人物画图,用笔意趣盎然,意象简单却有内涵。他作品中的仕女和其他人物画一样,风格独特,每一个造型都体现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俗的境界,也就是雅。他融合了八大画派、石涛、金农的画风,用笔省钱,充满了趣味、善良、质朴、智慧、幽默。
齐白石在1930年成为曹大家。
齐白石是1930年郑佳时的仆人。
齐白石是1953年的《红衣女郎》。
白石女士(一件)
金原浆酒价格,白金壹号酒戊戌狗年53度1.5l价格11.jpg">齐白石 仕女 镜心
齐白石 仕女 立轴
齐白石 仕女
齐白石 天女散花图 立轴 绢本
齐白石 献瑞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齐白石 葬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齐白石 戊戌(1898年)作 进酒图 立轴
《进酒图》作于齐白石36岁(1898年,戊戌)。画一仙女双手托一酒坛,在空中飘飞。“进酒”这一题材的仕女,在白石作品中不多见。仙女面型和姿态表情同画家早年仕女画相差无几,属于晚清流行的改(琦)、费(晓楼)样式;用羊毫圆势笔法画团状祥云,也不始于齐白石。
在该幅作品中,仕女衣带飘飘,宽衣博带,以墨为主,色彩为辅,见笔见墨,生动自如,飘逸清新的感觉仿佛洛神一般。仕女的周围饰以云雾加以烘托,用笔不多,但寥寥几笔则气氛倍出,给人一种烟雨蒙蒙,亦真亦幻的感觉,更加增添了画作中仙境的气氛,给观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3、张大千笔下的美女
张大千
在张大千眼中“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以女性为主,而且多为美女,张大千善于绘画美人,也懂得欣赏美人,在他的笔下既有优雅的少妇,风华绝代的仙女,也有受了惊吓的贵妃,各种类型、各种情绪美人的风情都被他刻画得细致入微。
张大千 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
张大千 三美图 1930年
张大千 弄玉吹箫图 1934年
张大千 调鹦图 1934年
张大千 散花女 1938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38年
张大千 仿钱选仕女图 1939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39年
张大千 柳荫仕女 1941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43年
张大千 仕女 四屏
张大千 唐妆仕女图 1944年
张大千 题笺图 1944年
张大千 双美图 1944年
张大千 鱼篮大土像 1944年
张大千 仕女 1944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4、李可染笔下的美女
李可染
人们眼中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其实也是位人物画大家,他笔下以传统笔墨绘就的仕女图栩栩如生、高度概括、形神兼备,叫人看了不禁惊讶于李可染传统中国画超群的表现力。
此幅1962年所作《芭蕉仕女》展示了李可染人物画的惊人天才。本画的意象只有芭蕉、仕女和朱栏三个,李可染刻意加强作为配角的芭蕉叶与作为主角的仕女在体量、形象、繁简上的悬殊对比,又在色彩和空间上刻意将芭蕉与朱栏对比,形成一种充满外在夸张和内在幽默的审美张力,近于漫画(但绝非漫画)而攫人眼球。
这种可与潘天寿“造险”功夫媲美的处理办法,显然是早年绘制抗战宣传画的直接影响。而仕女神情的刻画,则全从眼部的线条流出。虽未明言,但从仕女的眼神中,人们自然可以读出迷离、惆怅、空虚等种种感情,令人备觉为直接面对“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中少妇了,可知其传神程度非比一般。
1941年作 柳荫仕女
梅花仕女
1947年作 仕女
琵琶仕女
李可染 仕女图
执扇仕女
1962年作 钟进士送妹图
5、傅抱石笔下的美女
傅抱石
国画大师傅抱石首创“抱石皴”和现代山水画世人皆知,而他人物画中的“勾魂眼”却未得到应有的、完整的总结。
傅抱石笔下的人物均长有一双“勾魂眼”,即单皮眼,眼角修长上挑;高士眼球突出,目光犀利;仕女眼神妩媚,眼波如水。“勾魂眼”夺人眼球,引人入胜,摄人心魄,让人很是难忘。可以说,“勾魂眼”是傅抱石人物画的形象标识,品味其中,妙不可言!
傅抱石 湘夫人 1944年作 立轴
湘夫人 1945年作 90.6×37.5cm 立轴
湘夫人 1961年作 66×32cm 立轴
湘夫人 1962年作 80.9×57cm 立轴
仕女 1963年 128×39cm 立轴
湘君图 1947年作 65×33cm 立轴
清阁著书图 1944年 38×18.5cm
柳荫仕女 1946年 68.5×45.5cm
仕女图 1944年 61.5×49.7cm
罢阮图 1962年 79×34cm
游春仕女图 1944年 112×41cm
6、徐悲鸿笔下的美女
徐悲鸿
徐悲鸿的仕女人物的造型、线条以传统的国画手段勾勒,而五官和手的刻画、脸部和裙子的渲染,则融入西画技巧,因此在柔美的身段之外,透出一股英气,这在中国近代仕女画中独树一帜。
费宫人 徐悲鸿 1944年作
这幅《费宫人》是徐悲鸿夫人蒋碧薇的旧藏之物,应是二人签字离婚时交给蒋氏的一百幅画作之一。费宫人,名珍娥,又作贞娥,明末崇祯时宫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她易装假扮长平公主,被赏赐给猛将罗虎。新婚之夜,她刺死酒醉的“丈夫”,自杀殉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费贞娥刺虎”的故事。卢沟桥事变之前,程砚秋推出了改编的京剧《费宫人》,1939年李萍倩导演的《费贞娥刺虎》电影在上海公映,这些文艺作品进一步赋予了这个题材以唤醒民族斗志、歌颂以弱胜强、抒发家仇国耻的寓意,徐悲鸿此作显然脱不开这一精神象征。
此作表现费宫人持剑欲刺虎一幕,其屈膝站立,上身微倾,将剑隐蔽在胸前,并警觉地扭头凝听屋外响动。画家细腻地刻画了费宫女婀娜的体态,唯神情大义凛然。而画中人物的开脸依然是典型的“徐氏开脸”,此类开脸学者多认为融入画家本人面相特征,极富浪漫色彩,亦可视为画家情感宣泄的途径。
1946年作 仕女
近现代 仕女
柳下仕女
仕女
纨扇仕女 (一件)
仕女
7、林风眠笔下的美女
林风眠
从古装仕女到现代佳丽,从戏曲舞台的女性形象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人,林风眠的仕女都是那么纯洁、优雅,充满着生命的律动。既有东方女性的古典美,又蕴涵现代女性的韵味美,展示出迷人的风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阴柔之美的形象符号。他笔下的“蛇蝎美人”,个个肤若凝脂,娇憨懒散,体态丰美,妩媚中又有圣洁之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
- 上一篇:广州白酒茅台招商代理品牌,茅台仁酒
- 下一篇:梵开头的好听的网名,f开头的红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