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应该像一支蜡烛,从顶端燃烧到末端,永远明亮——萧楚女
有些人一生只为一件事。只是为了一个目标。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似乎除了数学什么都没有。没日没夜,无时无刻,他总是拿起手中的笔计算推导,近乎疯狂。然而,他最终成为了数学专家。世人皆知,陈景润是数学天才,只是,没有人知道,天才的背后,曾经付出过多少的汗水。
一、年少时光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很小的时候,身体很虚弱,总是生病。尽管如此,但是陈景润学习成绩优异,他在高中还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考入厦门大学,进入了厦门大学的数理系。
大学毕业后,陈景润本来被分配到北京教学,但是因为他在福建长大,普通话不标准,而陈景润一直性格内向,不知道如何与学生相处,所以学生很不满意。无奈之下,学校只能让他休学。
陈景润回到了厦门,没有生计的他只能在街上摆摊,勉强维持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厦门老师找到了他,介绍他回学校当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陈景润很高兴,因为他的表现很好。一年后,陈景润成为数学系助理。
1954年,厦大提出数学系在12年内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个目标一出来,人才就是一个大问题。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人们自然知道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于是要求他边工作边学习数学。
有了强有力的支持,陈景润心里有了信心。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数学中,不断地计算和推导。他日夜加班,当时的人们看到痴迷数学的陈景润,都称呼他为“数学狂魔”.
第二,一旦陈景润的研究课题为数论,但是尽管他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成名,他仍然没有获得太多。于是,在别人的推荐下,陈景润开始从华的《堆垒素数论》着手解决数学中的未解难题。
这个想法一出来,陈景润就开始研究了。他蜷缩在自己只有6平方米的房间里,不睡觉就开始工作。当时,痴迷于数学的陈景润像一个疯子,他的屋子内全部堆满了数学书籍还有演算过的草稿纸,整个房间难有落脚之地。
一天到晚没有休息时间,陈景润感觉很累,但又迫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还是废寝忘食。最后,经过陈景润夜以继日的努力,他成功解决了 《堆垒素数论》 中“至善的指数”这一难题。
几经波折,华知道了陈景润的结果。在他回顾之后,他震惊了。陈景润的计算完全正确。一时间,整个数学界一片哗然,中国在数学研究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三。克服困难。在华的邀请下,走上了更大的舞台,陈景润对华表示非常感谢。
在这个国内高水平的知识殿堂里,陈景润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读过的外国数学书籍,于是自学外语,想读一读。陈景润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一名实习的研究员
进入数学所后,陈景润本来分到一个四人宿舍,但怕晚上学习打扰室友,就跟领导说要搬到厕所去。最后,陈景润住在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就连排队期间也一直拿着书朗读、背诵。一个3平方米的厕所里
他没日没夜地在厕所里学习,克服困难,几乎没有停止过工作。也是陈景润的敬业,在那里,他又进入了忘我研究的境界了,他也成了别人眼里的“怪人”。.
4.他攻克了很多的数学难题,发表了很多数学论文,在数学史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界最难证明的猜想,一直被很多人劝阻,连哥德巴赫自己都证明不了,但陈景润的出现让整个数学界肃然起敬。
罗庚曾组织研究人员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34”、“23”和“14”,但最难的“12”和“11”从未被突破。陈景润开始了自己的证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陈景润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哥德巴赫猜想
,开始全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一门心思地开始研究。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俗称的“1+2”,他成功证明了这个猜想,世界数学界都无比惊叹。
哥德巴赫
外国数学家开始质疑,陈景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又做了大量的计算,而在外国数学家用电子计算机的时候,陈景润仍然靠手。环境艰苦,为了省钱,陈景润平时不吃菜,一来二去,陈景润科学地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身体却也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垮掉了。
1977年,因为住院治疗,陈景润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由昆,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1980年,他们结婚了,婚后由昆生下了他们的儿子陈由伟。
不幸的是,几年后,陈景润被诊断为患上帕金森综合征,又因为车祸,陈景润只能躺在医院里,可是“1+1”猜想还没有被证实,陈景润必须飞秒必争,于是在医院,陈景润又开始了研究。可是,他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终于,1996年,那个曾经被称为怪人的数学天才陈景润离开了人间,年仅63岁。
由昆说,陈景润是因为数学研究累死的,陈景润还有两个没有完成的心愿,一个就是关于“1+1”的猜想,另一个就是他不能陪伴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了。
陈景润由昆
其实,陈景润的一生,是与数学相伴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劳累的一生,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陈景润每一个天才的成就背后,都是他靠着一双手和一支笔还有无数的草稿纸换来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陈景润在数学上的成就,是他透支生命换来的。
即便在自己弥留之际,那个尚未证明的“1+1”猜想依旧是陈景润心中尚未落地的石头,而陈景润因为长期工作缺少对家人的陪伴也成为他无法释怀的遗憾,他,没有办法陪伴自己的儿子长大了。
如今,23年过去了,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接过了父亲手中数学的接力棒,他从事金融工作。至于“1+1”的猜想,还有无数努力着的中国人。
所幸,陈由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依旧奋战在数学领域,带着父亲曾经的影子奋斗,而中国还有无数的数学家,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在“1+1”的道路上迈进,陈景润的遗憾,终有一天,中国数学家会攻克。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