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马佳 吴力群
《内经》有云:“五谷为补,五畜为益,五菜为补,五果为助”,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种饮食搭配建议,以保证身体各种营养的供给。童年时期,由于孩子“脾虚”的生理特点,各种喂养问题一直是父母朋友在育儿路上最大的困扰。食物造就了我们,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很多疾病都与饮食密切相关,如食物摄入不足导致的小儿厌食、营养不良;饮食不规律、消化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腹泻。但现在比较常见的是代谢性疾病,如热量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高血脂、脂肪肝,高盐摄入导致的高血压等。所以怎么吃,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很重要。
一、吃什么
1. 参考膳食宝塔原则
宝塔是为了人们更好地了解每天各种食物的比例而绘制的图形图像。中国营养学会(2016)也推荐了适合中国人的膳食宝塔。第一层是红薯等食物,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第三层是肉和蛋,第四层是牛奶、豆类和坚果,第五层是食用油和盐。每一层的面积不同,反映了五种食物推荐比例的不同。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儿童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平衡膳食的算盘。“算盘”描述了儿童食物的基本份量。其食物份适合8 ~ 11岁儿童(中等体力活动水平)。家长可以参考美食宝塔推荐的原则,为孩子制作营养丰富的菜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 “甜蜜的负担”
甜食和饮料总是对孩子们有特殊的吸引力。但是甜食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首先,过量摄入甜食和甜饮料会增加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其次,过多摄入甜食和甜饮料也会增加孩子患龋齿的风险。最后,有研究表明,甜食吃多的孩子近视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其他孩子更严重。所以家长朋友要适当控制孩子甜食和甜饮料的摄入。
3. 多喝热水对吗?
多喝热水成了灵丹妙药,很多父母朋友也有这种观点。当孩子生病时,他们应该多喝水。适量喝水对孩子有益,但是水喝多了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喝太多的水可能会导致水中毒。水中毒是由于摄入水分过多而导致钠含量相对减少的危险情况,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损伤。孩子每天喝多少水合适?2016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 ~ 800 mL,除了牛奶等食物中摄入的水分。其实每个孩子对水的需求都不是绝对的。最好的状态就是孩子想喝水就喝水。特殊情况下,如运动等液体消耗过多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4.超加工食品不宜多吃
超加工食品是含有各种添加剂的食品,包括含糖饮料、饼干、面包、零食、糖果、冰淇淋等。这些食物的特点是脂肪含量高、含糖量高、热量高但缺乏维生素和纤维素。相关研究表明,大量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与超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所以家长朋友要适当控制孩子对这类超级加工食品的摄入。
二、怎么吃
1. “细嚼慢咽”VS“狼吞虎咽”
相关研究表明,吃得太快与肥胖密切相关。所以,孩子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进食速度。不仅如此,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而且充分的磨牙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能熟练使用餐具吃饭,但有些家长还是习惯帮孩子喂饭。我们建议,在孩子能够独立进食的时候,尽量做到独立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进食的仪式感,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和自己对食物的需求,让进食成为一件重要的、有挑战性的、有成就感的事情。孩子有了独立吃饭的能力后,家长也要鼓励孩子。
3. 吃饭时最好不看电视
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子屏幕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和近视的发病率。吃饭时看电视,孩子被电视内容吸引,可能会降低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减少食欲,专注地咀嚼食物,更好地品尝和体验食物,感受吃饭的快乐。所以,建议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
4. 不要在吃饭这件事上“伤和气”
让孩子多吃饭是很多家庭最头疼的问题。孩子什么时候吃的多?其实孩子饿了自然会去找吃的,这是人的本能。孩子不爱吃饭可能有一些原因,比如生病、吃零食太多、喝饮料太多等。找出这些原因,同时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颜色、搭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开心的时候可以吃的更多更好,所以不管什么方式,都需要保持愉快的交流方式。
三、何时吃
>1. 固定用餐时间学龄儿童注意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三餐要做到营养均衡,少油盐调料等。
2. 早餐很重要
文献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早餐吃好也对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是有益的。
3. 晚饭后不要加餐
在通常情况下,晚餐后加餐也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建议儿童晚餐吃好,之后就不要加餐了。
4. 睡前不宜喝牛奶
1岁以后儿童,在睡前不建议饮用牛奶,睡前喝牛奶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同时对牙齿健康也是不利的,还会造成营养成分相对超标。
来源: 光明网中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