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行政村因位于李庄村,故名李庄行政村。她位于张集镇西南约一公里处,北邻永登高速,东临商纣高速,南接311国道。从李庄村东头,一条放大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张集镇,真正做到了交通通。李庄行政村以李庄自然村为中心,共有6个自然村。他们是:李庄、三所楼、大河东、小河东、刘明庄和杨庄.这个行政村有813户3978人,其中男性2151人,女性1827人,耕地面积4738亩。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先进单位。太康县是一个著名的村庄。解放前,村里有一所私立学校。解放后,建立了李庄小学。她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是太康县东南部的一所知名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一个营驻扎在李庄村,与太康县伪县长郭新坡的反动武装四个中队英勇战斗。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安全撤退,解放军战士派了一个小队去阻击敌人。其中一批牺牲在李庄东北,后葬于田平步东古冢北。村里的领导有李光绍、李道生、刘五常、张存德、张卓群、张卓品、Xi明星、张莉蓉、张翠生、王美蓉、张翠琴、李宗强、李宗福等。他们都直接领导和指挥着村里的各项工作,做出了领导和群众公认的成绩。修桥、修路、挖塘、挖河、建校、生产建设、文教、美化、绿化等等。
三所楼自然村
三楼自然村位于张集镇以南一公里处,北临永登高速,东临商纣高速,村北有一条名叫无名沟的小河。南临大河东,西接小河东、李庄。解放前,张理性被任命为善良有学问的,张怀猛被任命为联保主任。
目前全村人口1016人,其中男性520人,女性496人,共有263户,耕地面积1330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收入可观。很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和大型农机,现在楼房也多了。张存然,现任村支书、主任,张卓泰和文书张俊海。
【村名由来】三所楼村,因村内当时修建的三栋建筑而得名,是该村的重要标志。这个村庄最初叫做侯宁村。
姓氏族谱
三楼村住着张、陈、王三位村民。
陈已经没有人了。
陈:没有族谱,一家七口人,80年代从刘楼村搬到这个村。
张:都是汉族,262户,1090人。他们是明代从陕西洪洞迁到这里的,十世纪进入家谱。此前,家谱在战争中遗失。张家有三口人。村子是三家的,小部分是三家的。他们是清末从北佐堂村迁来的。
江自然村
河东村包括大河东和小河东,北面有三栋楼,西面紧挨着村子有一条河。这条河叫梁云河,在古代被称为半条河。南临张楼村,东临夏楼村,南接商纣高速公路和311国道,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由水泥路连接。全村172户,总人口815人,其中男性410人,女性405人,耕地面积1040亩。村里姓张的村民和姓刘的村民和睦相处,村支书张翠琴,村主任张存宝。
【村名由来】河东村,因位于梁云河东岸而得名,原是两个村,一个叫小河东,一个叫大河东。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子,张家也搬到了这里,叫做建宁村。又叫关爷庙,因为三国时人们供奉关昌,建了一座特
河东村有一个中医世家,在方圆已经传承了四代村民几十年。第一代医生是张卓庆。解放前,他在村里开了一家药店。解放后,他在李庄大队开了一家诊所。因医术过硬,被张集乡卫生院聘为医生,直至退休。请生两个儿子,长子吴敏,次子张振忠,他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后,他学医。不出几年,他就小有名气,所有的病人都来寻求治疗。他的哥哥甄多有两个儿子都是行医的,医术极好。一个儿子被柘城县某医院聘为医生,另一个儿子被柘城县铁关乡医院聘为医生。他的“张膏药”在附近几个县都很有名。甄还有两个儿子,长子,聪明好学。沿袭着祖上的手艺,他们开的诊所是张集冷静点名,在周边几个村子里都享有盛誉。二儿子张文斌在郑州医学院学习骨科,深受名师喜爱。毕业后留在医院担任主治医师、主刀医生和骨干技术力量。张卓庆父子用中医治疗肝炎和黄疸型肝炎,在家乡很有名,年轻一代把它发扬光大。
泥瓦匠:60多岁的张存成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张存成幸福且硕果累累。除了种了十几亩地,他还顾家,组建了乡村建设队。农闲时,他招募有建筑技能的泥瓦匠、闲散劳动力和女工来建楼。让他们都有收入。他的施工队有近百人。也就是说他为那么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他还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比如三寿楼村的张,他是一名残疾人。只有一个儿子还小,家里穷,房子不堪。张存成主动找到他,给他盖房子。只收了几百块钱,亏了。他很开心。他还免费为五保户张卓友修房子,有时还会给张卓友几十元零花钱。平时他给工人很多方便,批发化肥、种子、农药、电动车等。价格略低于市场价格。春节期间,他还杀猪,给村民供应猪肉。那时候,有钱或没钱的人都可以在春节吃肉。无论谁在柴犬村有事可做,他都必须给予一些帮助和送一些礼物。因此,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他的施工队在方圆的几十个村庄建造房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成绩,提起他,确有很多人夸赞。李庄自然村
李庄自然村是李庄行政村的中心村。东邻三所楼,北邻杨庄,紧挨村子是一条小河,叫运粮河,古称半截河,南邻张朱庄和河东,李庄村共有143户人家,941口人,其中男481人,女460人,耕地面积为1118亩。
李庄村是一个较为闻名的古村。一是很早村里就办了学校,李广晨就是这个学校的严师中师。解放后,此校是完小,六十年代教育发展较快,为适应这个需要,扩建成了初中,李广晨曾任总务主任,远近数十里的学子都来求学;二是这个村,以前很富,瓦房几十间,楼房几所,良田数顷,有一富公子订亲四十余里的太康县城,结婚时,女方嫁妆很多,各上用具,一就俱全,送嫁妆的人,前头到了李庄,后边的方出城。如今的李庄村,更是令叫赞,楼房一排排,整齐有序,村内大街小巷皆有水泥路相通,人才辈出,富裕美丽。解放后李圣述任村长,现任村长是他的孙子李宗强。
【村名由来】 因为村内住的大多是李氏村民,故曰李庄。
姓氏族谱
李庄村住着李、张、刘三姓村民。
张氏:今有三户人家,三十余口人,民国三十二年逃荒流落于此,无族谱。
刘氏:今有四户人家,二十余口人,民国初年从张集北头迁居于此,无族谱。
李氏:现有136户,八百多口人,先祖老子李耳,居若县,今叫鹿邑,原来写“理”字姓,古义法官,因祖上饥饿劳苦,受惠于树上的水果、野果,感恩之故,改“理”为“李”。后人便以李姓。四百多年前从若县迁居小李庄,三百多年前迁居李庄,如今人丁兴旺、人才辈出。2016年清明节,居住外乡的李氏若干人来此修碑、扫墓、祭祖,场面壮观。
杨庄自然村
杨庄自然村是李庄行政村中一个较小的村子,在李庄村的后面,西邻刘明庄,北面紧挨村庄就是永登高速路,村东是横跨永登高速路的天桥,这里又是一道别具的风景线。杨庄村共有46户人家,260口人,其中男136人,女124人,耕地面积为三万六十亩,如今的杨庄村,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村民们为致富广开财路,出外打工,外地经商,在本地服务周边村民的农业生产,收破烂,搞建筑,人人行动,个个努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很好地发挥了个人的价值作用。村里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式楼房,户户有存款,杨庄人真个是喜气扬扬。
现任村长:杨林川
【村名由来】 杨庄村居住的大多是杨氏村民,所以叫杨庄。
姓氏族谱
杨庄村住着杨、宋、赵三姓村民。
宋氏:共九户人家,四十四口人,老门老户,无族谱。
赵氏,共八户人家,三十六口人,原在杨庄南面的小赵庄,于一九五八年十月迁入杨庄村居。
杨氏:共二十九户人家,一百六十口人,有族谱,清朝中期从西华县迁居此地。
刘明庄自然村
刘明庄自然村,北面是永凳高速路,东面是运粮河,南邻背座堂村,西南邻小李庄,一条水泥路向西南直通311国道。全村共有189户人家,946口人,其中男504人,女447人,耕地890亩,现任村长张存新,主任李宗富。
【村名由来】因清朝时村里有一秀才,有相当的知名度。此人姓刘大号老明,所以本村叫刘明庄。
姓氏族谱
刘明庄自然村住有刘、张、李、席、赵五姓村民。
刘氏:无族谱,一百八十口人,老门老户。
席氏:有族谱,一百一十六口人,老门老户。
张氏:有族谱,二门人,二百九十口人,清朝时从河江迁居于此。
李氏:有族谱,现有105户,320口人,明朝时从陕西洪桐迁居于此。 朝时从陕西洪桐迁居于此。
赵氏:有族谱,现有五户人家,四十余口人。
清朝时,从梁堂迁至赵庄,一百多年前从赵庄迁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