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南方和东方经济发达的背景下,中原大省河南难免有些落寞。但是,只要提到中国品牌,河南就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节点。无论是早年的章贡、宝丰、何琳的白酒风暴,还是春都、双汇、南街村,甚至是今天的双汇、卫龙、三全、思念、巴奴火锅,豫牌一直是中国品牌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中,郑州某商场的故事尤为传奇,影响深远。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品牌面前,“学不会”的海底捞都得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师傅”。
中原之旅去哪里?
听起来可能很荒谬,但很多中国人是通过河南的一家百货商店而不是字典知道“亚洲”的音译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上世纪80年代放开了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民营经济,但主要商品类别的销售和采购仍由国有百货商店主导。中国的百货公司虽然地点和名称不同,但风格高度一致:环境陈旧,管理松散,服务态度差。
同志,我想看看那个…
即使在80后的记忆中,小时候在商店购物也是一段不愉快的回忆。三尺柜台又高又高。购物更像是乞讨。不喊三声,没人搭理你。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你想要看更多的样品并且选择他们吗?肯定是被国有营业员的白眼“打”了。也许下次我还会记得我的报复,然后折腾你。
1989年5月初,这一切的颠覆者亚洲商城在郑州正式开业。
开幕式升旗,美女仪仗队让郑州的老乡们目瞪口呆。
这个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就像一个星级酒店,秩序井然。打扮漂亮的店员,会说普通话,见顾客先鞠躬,绝不允许与顾客发生冲突。这种服务在当时闻所未闻,堪称奇迹。一个当地的学生曾经写过一篇作文,说他的理想是在亚洲做一名销售人员。
毫不夸张地说,郑州亚洲商城的出现,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来了漫天彩霞。消费者的尊严第一次被奉为应有的地位——我们终于成了上帝。
美女云集的亚洲商城,曾经是郑州年轻男生的天堂。
与此同时,亚洲在各大媒体投放了数十万条广告,“周日去哪里,亚洲!”广告语铺天盖地,广告总量超过郑州所有商场的总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河南本地的商场居然跑到央视来投放广告――说“中原之旅,郑州亚洲在哪里?”,其名声瞬间传遍全国。
不到一年,1990年亚洲营业额达1.86亿,在全国大型商场中排名第35位。三年后,亚洲销售额每年增长30%,位居河南省第一。中央电视台以亚洲的创举和百货公司的变革浪潮为主题,专门制作了一部名为《商战》的纪录片,瞬间引起巨大反响。
从此,亚洲开始了全国连锁发展的进程。然而,这成为其庞大商业体系崩溃的开始。一味的急功近利,涉足房地产,而忽略了各地商业环境的差异和中国整体的消费能力,最终把红极一时的亚洲带向了末路。
如今,亚洲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史上的一个故事,但这场由亚洲发起的颠覆与创造的疯狂实验,却率先在中国市场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第三产业。
开创了本土商场投放央视广告、打造民族品牌的先河。连锁经营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失去先见之明,也为华联、永辉等后辈的成功所验证。其营销套路,如广告、策划、公关、服务等。是开拓性的。至今可以称得上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海底捞是个好
如今,主打服务的海底捞备受推崇,却折射出中国商业的停滞甚至倒退。
这场野心与幻想交织、勇气与疯狂交织的商战实验,既是80年代自由成长和马奔腾走向终结的象征,也是下一个十年走向规则、考验真正商业智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