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成都锦江大酒店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葡萄酒代理商。作为第104届全国糖酒会的前奏,酒店展正式拉开帷幕。
锦江大酒店,位于成都府南河畔,是贵州安久酒店展厅所在地。展厅里有很多人。有人驻足在历史墙前读百年历史,有人倒上一杯经典美酒细细品味,还有人探讨交流合作。有历史,有未来,有好酒的贵州安酒展厅,自然受欢迎。
去年以来,“贵州两大历史名酒”贵州安酒的知名度持续上升。贵州安酒(经典)、贵州安酒(珍藏)系列产品相继发布。去年年底,全球限量销售6000瓶的贵州安酒(辛丑牛年纪念酒)成为酱香酒行业的焦点。从贵州安酒酒店展首日的人群密度来看,贵州安酒无疑是春糖酒店展的一匹“黑马”。
见证时代发展,“贵州两大历史名酒”在贵州安酒展厅的一面墙上持续开放,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畅销全国各地的几款老酒,吸引了众多酒商驻足观看。作为“贵州两大历史名酒”,1930年由贵州遵义青年周少成酿造的安茅,已历经近百年风雨。
1951年,周少成的“安茂”踏上时代的潮头,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与利民酒厂合资成立了国营安茂酒厂。同年,茅台也开始了国有化之路。茅台河安酒成为贵州较早的国有酒厂之一。此后,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背景下,一个酒厂的生产能力实现了飞跃,酒质也在传统工艺上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195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酿酒大会,通过盲品,从36种葡萄酒中选出最好的“一级酒”。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的白酒鉴定,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激烈的竞争,某酒厂的两款酒获得了“一级酒”的称号。全国十大品牌中,贵州酒品牌只有两个:一个是贵州安酒,一个是茅台。
而这仅仅是开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贵州安酒多次获奖。贵州安酒自1963年获得“贵州名酒”称号后,连年获得“贵州名酒”称号。与茅台等一起成为“贵州老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安酒集团成立,是中国第一家白酒集团。集团成立后,贵州安酒于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白酒产量第一,创造了白酒生产史上的“奇迹”。同时,贵州安酒畅销全国各地,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河南、山东等地,“一瓶难求”成为当时贵州安酒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作为“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之一,贵州安酒精心酿造的酒蕴含着历史的韵味。
巩固产能优势,十四五酱香黑马将书写未来,超越历史长河,植根赤水河的贵州安酒,将用产能书写未来。
安久所在的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地处北纬30度左右,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中微生物丰富,毗邻赤水河,水资源丰富纯净。它是世界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
得益于土城镇优越的自然环境,贵州安酒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贵州安酒基酒储备已达到万吨规模,优质高温大曲年产量超过万吨,实现大曲100%自给。去年重阳节,贵州安酒新季投入1.2万吨粮食酿酒,进入“万吨酱香酒俱乐部”。
贵州安久并没有就此止步。如今,贵州安久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安久赤水酒谷”。建成后,贵州安酒将实现年产大曲酱香型白酒3万吨、优质高温大曲6万吨、陶坛贮酒18万吨,实现“吨位决定地位”的跨越。贵州安酒雄厚的产能和基酒储备,无疑会让合作伙伴更有信心和底气。
其实贵州安酒,除了香,也是让人充满期待的。建成后,“安酒赤水酒谷”将是一个生态绿色的“世外桃源”,集展厅、酒店、特色鉴赏区、村落建筑于一体,最大程度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还原子洲古迹,弘扬红色文化历史,实现生产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共生,构建“酒旅融合”的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
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之年,生态经济发展再被提起。这一背景下,贵州安酒倾力打造的“安酒赤水酒谷”,正是一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探索,这也将为贵州安酒这匹“黑马”,埋下未来故事的伏笔。本届全国春季糖酒会持续至4月9日,期间将有国内外数十万专业采购商,前来成都参会。锦江宾馆一层的贵州安酒展馆,“贵州两大历史名酒”特有的细腻幽芳,缓缓弥散。那酒香中,酝酿着醉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