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复原古运河船(匠心)
随着家族技艺的传承,修复了公务船、游船、客船、货船、渔船等10余种古船;力求完美,做出等比例的微型船体,连指甲盖大小的门窗都可以开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古运河重现风和帆的美景……她就是天津市市级非物质项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田霞。
继承家族技能
“从小在河边长大,我家离北运河很近。从小我就喜欢看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各种各样的船,有的带着高帆,有的带着桨……”十几岁时,天下跟随父亲田学习了田的榫卯技术和镂空雕船模型制作技艺。肯吃苦、善于钻研的田霞,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逐渐掌握了每一道工序。退伍后,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专门从事船模制作。
田的船模制作技艺自1867年传承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天下祖上以船为业,祖上田继勇经常跟随长辈航海。冬天封船的时候,他试着做了一个仿真的渔船模型给孩子们当玩具,这就是田船模的雏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田的船模越来越逼真了。门、窗和帆可以移动,它可以像真正的船一样在河中行驶。”田霞自豪地说道。
田的船模将钉榫与木雕镂空的技法相结合,准确还原了船形、结构、涂装、内饰等,再现了天津水运史上出现过的商船、游船、公务船等,使人们得以一窥天津江海的历史地位。
2017年5月,田船模制作技艺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17年6月,田船模型亮相尼泊尔缙云丝绸之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5月,参加京津冀文化美食非遗联展;2019年5月,参加天津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彩展.田的船模一举成名,走向世界。
小心翼翼地修复这艘古船
100平米左右的家里放了10多艘大船模型,让生活空间略显局促。阳台上一个两平米的房间,是田霞的工作间。链锯、砧板、刨子、锉刀等工具。摆放整齐,拉门紧闭,这就是她心无旁骛沉浸其中的船模世界。
仔细画图纸,切割,刨平,雕刻,组装,油漆,抛光.几十道繁琐辛苦的工序,田霞总是乐此不疲。
“做船模需要耐心。做一艘半米长、不含门窗的六合官船,要一个多月。”田霞说,芦河公务船是北运河上的“海警”船,负责保障运送皇粮船只的安全。
她展示了一艘芦河公务船模型,船头信号旗迎风飘扬,船尾刀枪戟,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自从有了航运,就有了船模。每一个船模都是船舶发展史的浓缩。“船模应该严格按照真船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缩小。生产程序、方法、材料都和真船一样,原船应该有一样的零件。”田霞说。
她指着公务船甲板上一个10厘米高的水桶模型说,古代公务船和游船上都有用于防火和清洁的水桶。船模上的这个小桶是用一块块细长的松木拼接而成,然后用铜丝固定。和真桶一模一样,不缺一道工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落在海河沿岸的旧渔船逐渐消失在历史的云雾中,但田的船模型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天津魏水运文化的生动象征。
在天津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一个海河fi的模型
“天下坚持古工艺,孜孜不倦,甘于淡泊,拒绝了一些商家批量生产的提议。在她看来,手艺是田船模的灵魂,应该一直传承下去。”天津北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说。
田霞经常去大学、中小学讲课,传授无形知识,讲解水运文化,教学生做船模。“孩子们对船模非常感兴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非遗的未来。我会尽我所能去继承和发扬田的船模技艺。”
天下有一个心愿,就是重现古运河风光旖旎,风满风帆,浪滔天。不久前,当她听到黄河以北京杭大运河百年一遇洪水的消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天下经常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寻找关于古船的书籍和资料。如果她看到从未见过的古船照片,她会高兴得不得了。根据资料图片,天下还原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古船。
“我已经50岁了,趁着现在还年轻,我在努力把古代的船只都做成实物模型,让后人知道他们曾经在河上有过美丽的身影。”田霞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