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茅台,茅台镇被称为“镇酒”;杏花村呢?除了汾酒还能叫“村酒”吗?
“茅台镇多,买酒小心”是真的吗?要说山西汾阳杏花村的酒,首先要说茅台镇和茅台镇的酒。酱香型白酒那么多——有500多个生产许可证——家家都有优质酱香型白酒。为什么它的名声这么差?有什么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茅台镇有3000多家酒企(酒厂、酒商),还不包括无法准确统计的家庭作坊。年产量自然无法准确统计,至少是茅台酒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绝大多数的酒厂,超过80%的酒厂,坚持传统工艺,生产大量高品质的酱香酒。这就是普吉经历的。他找了很多厂家,看到的都是非常好的酒。如果有酗酒,也是很少见的现象,至少你不敢公然造假。
这些镇酒,在茅台的带领下,起到了补充市场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买不到、买不起、喝不动的茅台,靠的是镇酒支撑。不然真的喝不到纯血酱。
该镇“茅台镇多,买酒需谨慎”的坏名声已经讨论多年,无非是少数无良厂家和商家故意糟蹋劣质酒。但深层原因没有这么简单,应该是同类产品的无序竞争,这在山西汾阳杏花村更直接。
杏花村酒里的“粉”字怎么会比“团厨”差?自资本进入葡萄酒市场,开启规模化发展模式以来,各相关产区都采取了“培育模式,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三大香型白酒,地方极力扶持一个名酒,大步流星地快速领先,成为霸主。产区的许多中小酒企也随之发展起来,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为当地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战略布局是极其成功的,并且都已经成长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比如汾酒,80年代是全国白酒老大,稳坐宝座十年。虽然现在是第三年,但是经济总量不可小觑。《长江商报》在2021年7月1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山西汾酒市值已达4371亿元,稳居行业第三,安全有保障”。
作为汾酒的核心产区,除了汾酒股份,还有300多家名酒企业。就像茅台镇,算上所有生产单位,包括家庭作坊,多得数不清。制作单位很多,都想蹭粉老板的名。许多葡萄酒标签上都有关于酒精中毒的信息。
为了正本清源,当地花了几年时间与汾酒股份合作,终于在去年底前将带有“汾”字的酒标下架。比如普吉品鉴每年《杏汾缘》酒的福利,因为“分”字涉嫌违规而被下架,近200米的40多米的精品酒成了饮酒者的福利。
「村酒」和「镇酒」相似的生存状态?村酒的情况和镇酒不一样,可能会“惨淡”。可能是酱酒热吧。目前茅台镇大大小小酒厂的酒,都像前几天宁波捕捞大黄鱼的网,被各路资本抢购一空,异常火爆。当然也有先天因素。酱香酒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风味浓郁,所以价格飞涨,空间很大。
大曲青香酒也是名酒,集中在汾阳杏花村。现在有了“老三”就没那么火了。它们与酱香型白酒的共同点是,大部分白酒企业都坚持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有优质的酒体。同时与酱香酒相比,成本低,周期短,产品价格不高。
也就是说,山西大部分大曲都在汾县
“乡村酒”目前的惨淡和未来的前景,卖不出去的观点,当然是受大环境影响,显得太廉价了。期间汾酒一直在努力,不断推出高档高价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深层次原因在于大曲清香型白酒的定位,一直是亲民的价格。近几年白酒价格一路飙升,酱香型的已经飙升到1000多元,可见汾酒的价格和主食一样低。
实际上,白酒是人们的日常饮料。由此产生的心态失衡促使汾酒放弃平民路线,也去搞高档高价。比如实行“两头并进”,推出了1000元以上的产品,低档商品价格提高到50元以上。龙头价格涨了,产区一堆小弟却跟不上。我们做什么呢然后继续和名牌竞争,编故事,改法涨价,于是就出现了无序竞争。
这和茅台镇类似,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故事制作的提升。
自己身价,都知道汾酒的历史,起源于“晋裕公司造酒厂”。网上一搜,挂名“晋裕”的企业不计其数;二是蹭名牌,非得把商品标签注入“汾”字,显示正宗;三是诋毁同行。普济认为,白酒市场因为资本搅局,失常几十年了,周期会到头。也就是说,当前严重的低性价比状态迟早会完结,必定会走向正常。到那时,如同2007年63度原浆老酒一样,那么优质的老酒不到百块一瓶。所以,现在“村酒”的平民价位,坚持到白酒市场回归正常时,大概率会重回行业老大位置。
喝酒人要什么样的“村酒”?大曲清香酒跟酱香酒还有个不同之处,就是调酒简单。没有茅台酒那样用到几百种老酒,更不会用到高科技,起码目前还没出现。
所以,当前喝大曲清香酒还是比较实惠的,只要注意这么几点,起码少掏甚至不掏智商税。一是把握价位标准:“村酒”一般在20-100元区间一瓶(500ml),标准之外的酒要谨慎买;二是掌握基本的假酒鉴别方法,最简便易操作的是加热法,把酒加温到烫手(50-60℃)时,闻到的不是酒香,必定是酒精酒;三是依靠可信任的渠道和靠谱的人。
总结一下:找到并通过靠谱的渠道和信任的人,花20-100元一瓶买到。对来路有疑问的酒,烫热检验下真假。这样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村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