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东奔西跑,黄帝无处不在。诸葛遍地开花,女娲遍地开花。观音选美,齐天盛达找不到家。”这首顺口溜讲的是各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纷纷邀请古代名人“回家”。在这些旅游资源的争夺中,杏花村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问饭馆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晚唐杜牧的诗家喻户晓。但是诗中的杏花村在哪里?山西汾阳和安徽池州各有各的说法。
在安徽池州,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在杜牧时期,距今1300年。杜牧曾任池州刺史,在池州待了两年。面对江南杏花烂漫的美景,自然写出了《清明》首诗。
认为池州的杜牧没有去过山西,不可能写出《清明》首诗。在一位著名学者编撰的《杜牧年谱》中,考证了杜牧详细的人生轨迹,但没有提及杜牧的山西之行。另外,山西气候干旱少雨。江南怎么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独特的气候?
池州认为,杜牧在池州时经常去这里的杏花村游玩、饮酒,池州地处江南,气候与诗中《清明》的湿润天气十分吻合。明代有个叫林谷渡的人,他写了一首诗支持池州的理论。诗:郡楼比秀山门高,古迹今不能论。杜牧有句名言,他在城外杏花村独唱。“郎遂,清代人,写《贵池县杏花村志》,还认定杏花村在池州。
有人质疑池州的理论。相信如果杜牧在池州为官两年,四处游历,应该对这个地方很了解,而不是找牧童问路。另外,杜牧这么大的官,需要自己买酒吗?你身边没有服务员吗?
对于这个问题,池州解释说,这首诗是杜牧刚来池州不久写的,对地理环境不熟悉很正常。杜牧亲民,比较尊重自由,往往自己简单服从。自己买酒不是很正常吗?
山西汾阳对于池州的问题也有自己的证据。
在山西吕梁汾阳以北15公里处,有一家全国知名的酒业公司,用的品牌是“杏花村”。这种酒起源于唐朝。按照山西的说法,杏花村的名字从出现到现在都没变过。否定山西说最厉害的是杜牧本人没去过山西。他怎么会写山西杏花村?汾阳认为杜牧到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及多首与山西有关的诗文。而这首歌,《并州道中》,就写在杜牧北起太原,南至汾阳的路上。他怎么可能没去过山西?山西还提供了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和县,今汾阳)刺史,死后葬在汾阳。大诗人王维有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首,都是杜希望写的。作为一个曾孙,来到曾祖父去世的地方是不是很奇怪?
汾阳还提出了一个论点:山西现在的气候和唐朝时不一样了。例如,唐代诗人于曾写了一首关于山西风景的诗:“汾川三月雨,金水花春。”以及“落花在殿上,细雨清。”“金叶雨早,汾河清”。此外,比杜牧更晚的诗人赵佗也写道:“一瓶花饮尽酒,水离树。不要等到弦的末端,把鞭子摇回来,花掉。”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包括薛能和山西的文听云。
根据现代气象学家的研究,隋唐山西处于气象第三暖期,北方降水较多。汾阳认为,在潮湿的唐朝,山西下过几次雨,
山西也会问:杏花村从一开始就和名酒有关。其他地方有自称杏花村的名酒吗?池州则认为杜牧借的酒不一定是名酒,和村酒一样过瘾。喝村酒可以衬托出杜牧豪放不羁的性格。一定要喝名酒吗?更何况唐朝的人主要喝黄酒,而池州有一种黄酒。
关于杏花村的品牌,2010年1月,有关方面认定池州可以注册杏花村的旅游商标,而杏花酒的白酒商标仍属于山西汾阳的名酒庄。这是什么意思?池州可以在旅游业打杜牧杏花村的招牌,陕西可以在酒类市场打杜牧杏花村的招牌。
然而,双方对这一判决仍不满意。池州不能打响杏花村的酒品牌,山西不能用杏花村的酒开发旅游资源。流行一句话:“酒在山西,戏在安徽”。
其实,有争议不一定是坏事,有争。
议才有关注。无论是杜牧所说的杏花村,是指山西汾阳,还是安徽池州,或是湖北麻城,都能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不论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只要杏花村这个资源都服务于大众,杜牧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