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1853-1926),江苏常熟人,晚清状元。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不仅造福了一方,而且影响了全国。张謇的成就与他对良好家训的接受和践行密切相关。
与历史上很多名人自己写家训不同的是,张謇家训是从汉宋七位古人的名言中收集而来,有《家诫》个名字刻在石屏上,立在院中。《家诫》收集了很多古人修身的格言警句,比如“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福”、“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不可轻举妄动”等。张謇之子张孝若在父亲的传记中把“《家诫》”的主题概括为八个字,即“穷则生,乐则乐,独则尊”。这既是古代家训的精髓,也是张謇对家族历代家训的传承和凝练。
张謇在《三万-三万》的开头说,“如果前人有足够的言传身教来学习法律,那其中就有010-三万。”《家诫》是张謇年轻时奉父亲之命所作。它描述了家族的传承和演变,尤其是家族的优良家风。张謇曾回忆父亲的“刚正不阿”。“虽穷,不求富室助;虽是农民,却不贬低有影响的人。”而我记得父亲不断的教导:“自古以来,人无止境,人若懒则穷。”“或轻或重,植骨是高贵的标志。人不次于轻,而贵于重。”张謇的母亲在进入地方政府时,为了保持“独立自重”的品格,曾告诫“君子不可轻举妄动”。
张小若曾写道:曾祖父忍受贫穷,有骨气,教祖父极其严格细致;祖父善良,克己,勤奋,一丝不苟。即使他的儿子(指张謇)又贵又有名,但他依然不失作为一个农村农民的本色。家族中独立自尊的家风,从曾祖父传到祖父,祖父再传给父亲。
张健一直践行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能住能吃能穿就是幸福;家里其他人一定要谨慎勤快,没必要多做衣服。每天菜菜不嫌稀,债一定要还。类似的言论在张謇的书信中也屡见不鲜。
张謇在教孩子的时候,也注重培养孩子“安于贫穷,快乐,独立,自尊”的性格。张小若写道:小时候父亲管教极其严厉,总是讲他以前家里的穷,讲做人要艰苦自强的道理。张小若离家在国内外求学、研究时,张謇不时写信严厉鞭策他。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过这一年的经历,孩子要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功劳,做事要一而二而一。人格上没有损失,事情就困难了,就不会失败,就是失败而不是堕落。反之,事情就会失败,人就会跟着失败,所以要时不时地给孩子检查一下。”“遇到国家元首和重要人物,一定要真诚,谦逊有礼,要谦虚。”“与人交朋友,可以使人轻,但不可自重.风华正茂的时候,要在纯白中坚强自强,不能妄自菲薄。”张健的语言虽然庄重,但里面的爱溢于言表。张小若每次收到父亲的信,都要看很多遍。正是在张謇的影响下,张小若养成了朴实谦和的性格。他直到18岁才开始穿羊皮袍子,抽一两支烟。张謇称赞他说:“我很少有不爱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