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焦虑。总觉得实体为什么这么难做。虽然我知道很多大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都倒闭了。但我还没调查过数据。以下是我的调查数据。之前做调查的时候觉得实体不够压抑,没想到调查完数据以后以后觉得很迷茫。
从外资第一店百盛,到要关闭国内一半百货的万达。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个小小的实体店?我们的店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也可能对我们倾注了很多心血。
2016年上半年,2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百货、商场、大型超市中,有22家企业关闭了41家门店。其中百货商场、购物中心15家,关闭店铺总营业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停业店铺平均持续经营时间为6.84年,其中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为8.67年。
据统计,2015年中国百货关店遍布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品牌,63家百货。从关店分布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百货商店关店最为严重,福建省成为重灾区。2015年有9家百货商店关门。
其中仅万达百货在福建省就关闭了8家门店。在品牌关闭方面,万达百货排名第一,关闭了35家门店,其次是彩虹百货(5家)、玛莎百货(Marks & amp斯潘塞百货公司(5家)和金鹰百货公司(5家)。此外,2015年关闭的百货商场不仅包括万达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全国性百货商场,还包括百盛、华堂商城(Ito)、Marks & amp斯潘塞。
倒闭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厅、购物中心无一幸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份《实体店阵亡名单》,揭示了实体经济“尸横遍野”的现状。榜单大致列出了百货、超市、奢侈品牌、服装行业、餐饮等七大领域,包括梅西百货、万达百货、香奈儿、沃尔玛、家乐福、7-11、麦当劳、咖啡公司、米邦威、李宁等。
数据显示,2016年初,沃尔玛宣布关闭全球269家沃尔玛门店;宁波、青岛、沈阳、芜湖万达百货近40家门店关闭;山东6家乐购门店全部关闭;彩虹百货、阳光百货、马克& amp斯潘塞百货公司等。也倒下了。
这些可怕的数据。当我读到这些数据时,就连这些知名的大企业都不复存在了,我们都很焦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我们中国的实体经济会是这样吗?它会灭绝吗?
电商害了我们吗?马云伤害了我们吗?不,我不这么认为。电商的流量成本和运营成本一样高。他们的竞争压力同样很大。他们的售后一样高。
我觉得成本和房价是主要原因。当资源涌向房地产领域,赚钱效应迅速扩散,炒房热度高涨。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如炒房一年挣的钱多。这个信号一旦扩散,一些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家就把钱转到了炒房上。浮躁和泡沫让人放弃对实体经济的研究和创新。
有人感叹:
七匹狼做地产,美的、海尔、雅戈尔、苏宁、国美、苏泊尔、格力、格兰仕、奥康、娃哈哈、喜之郎、奥克斯、长城床垫、长虹电器、五粮液、郎酒、方水晶、阿里巴巴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
p>可是如果都去炒房了,都去做电商了,没有实体了,那失业的这五六千万人怎么办?难道以后都没有实体了吗?我觉得不可能,人与人之间总是需要交流,总是需要服务感,体验感的。
就算是这样,我们知道未来实体不会消亡。可是我们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这段时间是焦虑的是难过的。
有人说我们做实体是在钓鱼,做电商是在撒网。我们也是线上线下同步的。可是线上线下卖的都不好。有时候不开张的时候也真的想过放弃。想着就算不赚钱也不要赔钱,就算你不缺这份钱,但你对这个店也倾注了你很多的心血。你也希望你的店铺充满了人气,充满了朝气蓬勃,充满了亮点。
自从2020年疫情以来,国家也大力推压制了房价。2021年也出台了政策管控力度电商。可是我今年还是感觉我的实体做的挺难的。有时候钉钉盯紧了,真的很会焦虑,都害怕都害怕,得抑郁了。挣不挣钱的单说。就是你每天在那等待顾客来的那种焦虑的心情,就是你无法承受的。
不管是老板也好,导购也好,就是那种焦虑的心情让人很不舒服。我希望。我希望未来有发展出路。有解决的办法。其实。凡是有梦想有目标的人,他还是希望每天忙忙碌碌,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太清闲了反而让人很难受。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