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一定不能是清高寡廉、空洞、庸俗、虚荣。真正的酒文化,要有凭证,要有温度,要有故事。这样的酒文化符合人心,是人际关系的桥梁。这种有温度有故事的酒文化真正落地的是老酒的收藏。
酒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说起酒文化,一定会联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酒诗、历史典故、轶事。或者简单地把酒文化等同于喝酒的文化和争酒的文化。可惜,几千年的酒文化传承是无法进行的。虽然人们总称之为‘大众中国几千年酒文化’,但要说原因,往往含糊不清,不知所云,最常见的就是‘李白斗酒诗一百首’。对于消费者而言,酒文化揭示了‘能理解的不能用语言解释’的形而上意义。
在酒庄,酒文化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偶尔可以在酒庄的‘百年传承史’中找到酒文化的身影,也可以在酒庄推出的某款文化酒里找到它的踪迹。但是,对于销售至上的酒庄来说,梳理酒文化,还原酒文化,让消费者体验酒文化,是一件费力又令人沮丧的事情,酒文化只是酒庄品牌平台的‘免费代言人’。新品上市就讲葡萄酒的历史;做酒庄营销活动的时候,聊聊酒文化……难得在这些时刻触碰到酒文化的皮毛;几乎不可能得到它的本质。
十几年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放弃一切,沉入酒的海洋。收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小收集是愉快的,但是大收集是费力的。如果你有几万件藏品,不整理、不归档、不研究、不传播,那就是对藏品的不尊重,对酒文化的不尊重。只是经过了十几年对老酒收藏的苦心经营,才有了今天对酒文化的一些认识——中国酒文化一定不能清高、空虚、庸俗、虚荣。真正的酒文化,要有凭证,要有温度,要有故事。这样的酒文化符合人心,是人际关系的桥梁。
老酒收藏——从饮用价值到文化复兴
十几年前收藏老酒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两年老酒收藏会这么火。纵观老酒收藏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的看到文化的力量在其中。
老酒的收藏始于20世纪末,人们对老酒的认识,是从它的味道开始的。一瓶80年代的茅台,存放了很久,到了90年代末,它的味道已经征服了很多‘酒鬼’的味蕾。应该说,老酒收藏在起步阶段已经比较注重饮用价值了。
2008年到2014年,是老酒收藏的发展期。当时国内开始涌现出一批专业的老酒收藏者,也建立了一些专业的老酒交易网站。现阶段,老酒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个阶段,我出版了三本关于老酒收藏和文化的书,在国内第一次把中国葡萄酒的维度放大到文化和历史的层面,得到了极大的反响。在老酒网站、老酒书、老酒拍卖、藏家的推动下,在这个阶段,老酒圈开始作为一个小众群体在葡萄酒行业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我把2014年到现在这段时间称为酒文化复兴期。这一阶段,央视等媒体多次正面报道国内酒厂与老酒收藏‘联姻’,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成立老酒收藏协会,将老酒收藏和老酒价格推向又一个高峰。老酒不再仅仅是一种酒类饮品,一种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品,其背后是一种值得传承和传播的传统文化。
如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酒铺被改造成了‘老酒文化博物馆’。曾经买卖老酒的商家,凭借自身的收藏经验和对老酒历史的认知,成为了老酒文化传播的使者。
不仅如此,乘着‘老酒收藏’的东风,很多有历史和底蕴的酒庄开始依托老酒文化,推出怀旧复古的产品。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恢复了“文革”时期的老产品——“工农牌”泸州老窖特曲(简称工农琵琶)。这款上世纪70年代原型世代生产的老酒,在老酒圈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一瓶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工农鲁特酒,在收藏市场上的参考价约为10000-15000元。
而在收藏界非常稀缺的大地汾酒(它的名字是汾酒商标上的一个大地图案赋予的),现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被誉为‘最美的年份酒’。
收藏家的推动和酒庄的重视是酒文化复兴阶段的一大特色。更有甚者,专业的酒文化机构也开始在这个行业涌现,以深厚的老酒收藏为积淀,以物证为基础研究酒文化,以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思维传播酒文化,以打造酒文化空间的形式引领消费者体验酒文化。从文化的挖掘到传播,再到商业模式的运营,形成了‘引流-体验-反馈-再引入’。
流"的良性循环。老酒收藏,是中国酒文化回归的前奏
老酒收藏,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能喝,更能作为历史
与时代的回忆得以保存。收藏不同种类的酒,对于回归中国酒工艺的传统、保护一些失落的酒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收藏不同年代的酒,可以深入其时代特征及历史人文。收藏不同地域的酒,渗透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酿酒传统以及文化传承。收藏不同器型的酒,则鉴于它们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它们或古典风雅,或古拙质朴,不同的酒器传递的美感各不相同。
在这样一个人人呼唤情怀、对工匠精神趋之若鹜的年代,沉淀了历史的老酒应是中国传统酒文化回归的前奏。而在我看来,这样实实在在、有温度、有故事的酒文化,极有可能就是中国酒业转型的下一个风口。
很幸运,我们身处这个时代。
- 上一篇:汾酒的市场定位,汾酒的销量为什么猛增
- 下一篇:散装白酒10升图片,白酒整箱特价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