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五”及以后,核系统、中国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核能的技术创新和安全质量监管,在4月14-16日举行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春季峰会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权威专家给予了解答。
据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包括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等一揽子政策。预计未来核电发展的安全监管和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核电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每年将有6-8家获批,万亿级投资市场开启。
未来十五年仍将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志表示,中国核电基础良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已形成完整的核电装备产业链,具备每年生产8至10台主设备的制造能力。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投运商用核电机组20台,新增装机2344.7万千瓦,商用核电机组总数达到48台,总装机容量4988万千瓦,2020年位居世界第三。新开工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60.4万千瓦。在建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核电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郭志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以专栏的形式对核电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国家能源局正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导下,研究制定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未来,中国核电发展将是一个重要机遇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科也认为,国家核电发展政策日趋积极,行业前景预期良好。未来15年仍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期间,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更大范围的核医疗、辐照改性等应用产业将展现巨大活力,极大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和建筑安装业发展,融入国内经济周期,稳定核电产业链产能,推动剩余少数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和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核电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据平安证券测算,按照单个核电站每期两台机组250万千瓦、三代机组1.8万元/千瓦的单位成本估算,每期工程将带动项目投资约450亿元。除19台在建机组共计2091万千瓦外,尚有28台机组待核准或已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预算超过5000亿元;其他52家单位在沿海站点的总投资预算超过1万亿元。
张廷科表示,随着自主三代核电的成熟应用
《报告》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华龙一号完成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小型堆和第四代核电技术及聚变堆的研发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世界上最早的核电技术AP1000和EPR已在中国建成并投入运行,并完成了首次燃料循环运行。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的成功并网,使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产业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张廷科表示,全行业要继续加大科研力度,逐一解决影响中国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占领核能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大力开展调峰、核能综合利用、核能与新能源耦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电、热、水、冷等多种能源供应。
推动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郭志表示,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作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也更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报告》预计十五期间和中长期内,核能科技创新投入将进一步加强,核能领域重大研发成果将不断涌现,先进核能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华龙一号首批建设项目、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快堆示范工程、200吨后处理示范工程将在“十五”期间投入运行。依托先进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核能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大大加快。
同时,核能综合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维度有望加快。《报告》判断判断,低温供热堆示范工程将开工建设,核能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民船、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批核能多用途示范工程有望在“十五”期间逐步落地,核能围绕空间开发、极地破冰、离网供电、偏远岛屿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一系列确保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正在酝酿中。
与会专家在欢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强调核电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取决于更高水平的核安全,只有保证。
核安全,核电事业才能行稳致远。“安全对于从事核能工作的工作者来说,是头等大事,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述栋表示。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介绍说,我国大陆地区49台运行核电机组安全运行,15台在建机组质量总体受控。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标准(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近五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性能指标显示,我国核电运行指标80%处于中值以上,70%达先进值,综合指数与美国相当,优于法国。
“越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越要冷静、理性,沉着面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郭智指出,我国核电安全保持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建造运营事件,认真分析总结并吸取教训。
郭智强调,绝对不能有对技术自信过度而产生的过度依赖思想倾向,放松安全管理。而要狠抓安全质量管理,以强化人、设备、规制三大因素确保核电绝对安全。
在郭承站看来,“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型迈进的历史机遇期,也是推进核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窗口期。据他透露,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企业集团和营运单位要扎实推进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
《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包括《原子能法》《放射性废物管理法》《核损害赔偿法》《核电管理条例》等在内的一批核电领域法律法规有望出台,还将在我国核电产业在厂址布局与落地、全产业链能力建设、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参与碳市场建设、公众沟通与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一揽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