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水分类 > 葡萄酒

五十年代的剿匪片,五十年代的大花被子

酒易淘 葡萄酒 2022-06-16 11:36:52

品牌名称:酱香白酒加盟 所属行业: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资:10~50万元 投资热度:

加盟意向:1634 门店数量:534家

索要资料 查看详情

  

  地窝子   

  

  一个简陋的住处。   

  

  一个家庭的回忆   

  

  一个时代的标志   

  

  养育一代兵团人的感伤情怀   

  

  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太多的爱和恨。   

  

     

  

  在新疆   

  

  很多兵团人都有住在窝里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搬出了地面。   

  

  对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   

  

  只存在于爷爷奶奶口中。   

  

  还是影视剧里的一个模糊概念。   

  

  但是对于为新疆贡献了一生的老前辈们来说   

  

  地窝子是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地窝子,我们爷爷奶奶温暖的家!   

  

  什么是地窝子   

  

  地窝子是荒漠化地区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相信很多人都在一些电视剧里看到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前期居住的地窝子。其实地窝子根本不是真正的房子。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他们承担了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责任。他们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建设了一大批兵团、企业和新城镇。创业之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员工几乎住在所有的土地上。   

  

     

  

  地窝的挖法比较简单。所谓地窝,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深2.5m,长6m ~ 8m,宽3m ~ 4m的坑,以粗树干为檩,细树干为椽子,铺上树条或苇柄,撒上一层麦秸,盖上一层碎土,再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   

  

     

  

  在地下挖一个一米左右深的坑,形状为方形,面积约两三米,用土坯或砖块在周围砌一个半米左右的矮墙,上面放几根椽子,然后用树枝搭一个木筏,再用草叶和泥土覆盖。   

  

     

  

  在寒冷的冬天,用土坯筑成半高的空心火墙,可以在上面加热饭菜,晾晒衣服和被子。炉子里的柴火烧得红红的,房间里很温暖,虽然空气有点脏,气味也不太好闻。   

  

     

  

  一个窝的特点是漏风,有时候在植物发芽的季节,床旁边的土地上会长出几片芦苇。   

  

     

  

  窝子能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每年春秋两季,来自西伯利亚的风猛烈而频繁,持续一两天。看着晴好的天气,突然,晴朗的天空变了颜色,黑暗中突然飞沙走石,让人站都站不稳,走也走不到工地,只好钻进地里集体“放风”。漫天黄尘涌入地窝,被子衣服都用来堵缝。所有暴露的器官,如鼻孔和耳朵,都充满了灰尘。人们就像当地的猴子,但如果他们习惯了也没关系。   

  

  地窝子――兵团人最早的家   

  

     

  

  其实这个地方是我奶奶的家。   

  

     

p>   

那时,兵团战士包括到新疆来的知青,最早住的是“地窝子”,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图为兵团妇女和孩子在土房子外面。

  

  


  

当年的地窝子不仅是他们居住的“宿舍”,还是食堂、会议室等。一个10多平方米的地窝子要住十几个人,有不少兵团人就在地窝子里结婚生子。

  

夏天,戈壁滩上的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一夜大风过后,满床满身都是沙子。冬天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戈壁滩上到处是厚厚的冰雪。

  

  


  

红星二场影视基地地窝子建筑.

  

晚上睡觉时,要戴着皮帽子,穿着皮大衣。即使这样还是冷,早晨起来时头上结冰。

  

兵团人在告别“地窝子”之后,就住在这样简陋的土房子里。

  

  


  

少数民族群众教奶奶们跳舞。

  

  


  

奶奶和爷爷相遇结婚。

  

  


  

照片里的孩子们被称呼为“疆二代”。

  

  


  

疆三代的我已经不再住在“地窝子”,但奶奶时常会给我说起地窝子的往事。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逐年好转,职工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悄然出现了一批砖混结构的住宅。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危旧住房改造的优惠政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兴起了一股建房热。

  

  


  

1999年~200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两期农牧团场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共新建职工住宅21万户,使72万人告别了昔日的土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与此同时,在每个团场的团部,一幢幢职工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今天的人们,居和平享安乐,很少有人愿意去忆往昔艰难。“地窝子”便消失在新疆人的日常生活里。

  

新疆发现面积最大地窝子遗址

  

2010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发现大片地窝子遗址。整个遗址占地50多亩,共有300多个残留的地窝子。

  

地窝子周围压埋的草席清晰可见,每个地窝子大小相等,排列整齐。

  


  

  


  

红星二场地窝子遗址

  

十三师红星二场前身是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1949年进新疆剿匪,功勋卓著。

  

1952年7月,奉命在哈密火石泉开荒建场。战士们在前苏联科学家视为“种植禁区”的土地上创造了小麦稳产高产的奇迹。这片地窝子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战士们开发火石泉时修筑的,内有职工宿舍、食堂、会议室等多类设施。

  


  

  


  

仿苏式老建筑

  

兵团旅游局和兵团文物局现场调研和勘测后,认为这片排列整齐、大小相等、整体划一的地窝子遗址,是目前兵团范围和新疆范围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地窝子遗址。

  

目前,红星二场还保存着红星二渠、仿苏式老建筑、红星俱乐部等8个红色文化资源。

  


  

  


  

地窝子内景

  


  

  


  

参观红星二场地窝子遗址

  


  

2017年4月8日,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红星军垦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主展馆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集图片、文字、文物、场景复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

  


  

  


  

地窝子不仅仅是新疆兵团人最早的家

  

它也记录了一代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岁月

  

每每听起老一辈人讲起地窝子的故事

  

好奇心就油然而生

  

如果有机会

  

我也希望能去地窝子住两天

  

你呢?

  

来源:新疆我的家

免费咨询
免费获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