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星巴克在上海恒隆广场新开了一家精选店,星巴克精选了一家咖啡烘焙店。与之前的精选店不同,这家新开的店不仅提供咖啡,还有现成的食物和鸡尾酒,试图覆盖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社交场景。有趣的是,专注于精品咖啡的Greybox Coffee最近开始了全新的测试。新开的门店Greybox CoffeeKitchen推出了多种风格各异的早午餐产品,试图提供一种全新的消费业态。此时,问题来了,消费者会愿意为此买单吗?
设计食物是否能吸引人。
星巴克新开的咖啡烘焙店位于徐家汇商圈,白领和游客众多。整体设计风格相当简洁。以棕咖啡色为主色调的室内装饰和设计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沉稳而充满活力的感觉。与以往门店不同的是,这家星巴克为消费者提供各式面包、现烤披萨、现做沙拉、餐前小吃、甜点和鸡尾酒,涵盖早餐、早午餐、轻午餐、下午茶和餐前时间。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在这里用餐。星巴克强调店内呈现的烘焙食品来自意大利高端烘焙品牌Princi Bakery,还表示希望能够“为中国顾客创造和提升第三空间的体验”,以全新的模式为顾客提供全新的体验。
星巴克精选咖啡烘焙坊位于香港恒隆广场。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同时提供涵盖各个时期的餐食。
这家全新的店将为消费者提供早午餐服务。
类似的Greybox CoffeeKitchen位于上海世纪公园附近。虽然附近没有恒隆广场那么多商务客人,但一旦周末来临,走休闲路线的目标消费者会增加。Greybox的店铺在设计风格上加入了更多的原木和灰色,简约中带着一点冷。店里有30多种餐食和甜点,主打产品是早午餐。有意思的是,Greybox Coffee Kitchen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精品咖啡陪餐的概念,在星巴克的新店介绍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灰盒咖啡厨房的整体设计沿袭了简约冷峻的风格。原木色和灰色的运用,让它明显区别于其他咖啡店。
这家位于上海世纪公园附近的新店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早午餐。
无论从店面设计还是餐品设计,这两家店都在走精致的小资路线,也有成为网络名人店的潜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在社交网络上赢得赞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优质的选择,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似乎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
在徐家汇商圈工作的钟老师表示,周末不会回徐家汇吃早午餐。“虽然我住的地方离徐家汇不远,但是上海的餐厅太多了,没必要去星巴克的新店。“但同时,他说,如果你请顾客吃早午餐,你可能会选择星巴克。”环境相对宽松,相对更有标志性。事实上,简单的商务交流并不需要选择一个特别正式的场合。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说话正合适。"
餐前饮酒的概念在欧美相当流行。在国内市场,很多消费者也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
同样在徐家汇商圈工作的苗(音译)说:“对于午餐,徐家汇的选择还是很多的,星巴克的用餐环境对我来说也不是很有吸引力吃披萨可以去泡面,吃沙拉可以选择新元素,但是饭前喝一杯的概念还是挺吸引我的,尤其是在等朋友下班或者吃饭、取号等的时候。所以你可以来这里喝一杯,吃一个小吃垫来缓解你的饥饿。"
每一个新概念都可能被引进来吸引消费者。
其实咖啡店卖饭在国内市场早有先例。很多一大早就来国内市场的咖啡连锁店,比如太平洋咖啡,其实是提供餐食的。这些咖啡店提供餐饮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因为单纯卖咖啡的周转率太低,而餐品销售的利润可以拉动单店收入,或者当地消费者还没有养成咖啡消费习惯,或者对咖啡的兴趣不高。餐食销售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去咖啡店”的习惯。然而,即便如此,这些咖啡店在一线城市的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已经脱离了市场竞争。
星巴克不一样。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它采用了与海外门店相同的销售方式——顾客上门,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购买咖啡,然后迅速带走或停在店内。整体流通速度比之前提供餐食的咖啡店快很多。此外,当时的中国咖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消费者也逐渐养成了将咖啡作为日常饮品的习惯,使得咖啡整体有了感觉。
变得亲民了不少,再也不是需要诚惶诚恐地仔细对待的“尊贵”象征了。海外人士及留学人士的大量回归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者理念及习惯。买上一杯咖啡,之后借助咖啡店提供的座位及网络在店内完成工作是非常常见的做法,这一独特的空间被称为“第三空间”,即除了办公室和家以外的另一个空间,比之办公室更轻松,比之家则要更正式一些。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让不少选址出色、空间设计有风格的咖啡店扎扎实实地又吸引到了一波消费者,作为业内领头羊的星巴克自然也受惠其中,“约了在星巴克谈点事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不少商务人士的口头语。
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为咖啡店赋予了更多可能性,也使其能够留住更多客人。
但此时的星巴克所要面临的局面已经和当初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咖啡连锁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大家所采用的营销方式和推广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重合,消费者被分流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实,如何才能留住消费者?要么从产品上着手,要么引入更多消费模式,去拓展更多可能。
星巴克的做法是双管齐下,一边是不断推陈出新,一边则是拓展出更多全新理念。之前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的臻选烘焙工坊就是一例。不停运转的烘豆机、各种全新的鸡尾酒和特调茶等都刺激着消费者求新求变的神经,也从一个侧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开阔而多座位设计的店铺则出色地完成了“第三空间”的任务,既留住了消费者,同时也开拓了更多的消费可能――坐着喝咖啡喝久了,那还不得再给自己点些食物吗?
巨大的烘豆机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成功吸引了不少新客源。
同样的,这样的理念也在港汇广场的甄选咖啡焙烤坊上有所体现。全新引入的餐前小酌时光概念目标直指两类人群,一是有着海外生活背景的、习惯在晚餐之前就先喝一杯的人,二则是那些不知道如何利用等待时间的人,而对于后者消费潜力的挖掘或许是星巴克更想要做的事情――毕竟,谁抢先培养出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习惯,谁就可能分到最大的那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