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重庆刘晋阳
沿着陡峭的山路盘旋数公里后,可以看到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王献酒庄。这里是李英强的“实验室”。
与一般企业主爱用名家作品装饰办公室不同,自带儒家思想的李英强,办公室里摆满了做实验用的瓶瓶罐罐。
他解决了古诺酿酒的难题,获得了一级酿酒师和高级品酒师的双重称号。工厂规模虽小,但入围涪陵拔尖人才。
他也是长江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
很多光环的来源就是那些瓶瓶罐罐:他凭借多项技术发明,带领王献酒厂突破了白酒洗牌的困局,创造了年产值5000万元的漂亮业绩。
技术达人,坐在“实验室”办公
一走进李英强的办公室,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
仔细看看王献酒厂总经理的办公桌。不是精致的酒杯和名酒,而是堆了几十个高低瓶。每个样本都贴有手写记录。这与其说是老板的办公室,不如说是教授的研究室。
作为葡萄酒行业不可多得的学者型老板,李英强带着国家一级酿酒师和品酒师的头衔攻克技术难题。他改变了“固态发酵”技术,研制出独特的糯米酒。
作为长江师范学院的特聘教授,李英强每周都会来上课,给学生讲生物发酵。
“酿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粮、曲、勾兑每一步都很重要。共同构筑了葡萄酒的骨骼、肉体和灵魂。办公室里也在做实验。环境温度、原料配比、天气湿度等诸多因素都要记录下来,以供参考。这是我的爱好,一旦有结果出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重庆自古出产美酒。在葡萄酒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许多曾经著名的区域品牌在市场洗牌中逐渐消失。李英强带领规模不大的王献酒厂,创造了年产值5000万元的行业佳绩。
专家常说酿酒是一门玄学。李英强成功的背后有什么玄机?
品酒天才,对酿酒保持三十余年的好奇心
李英强的酒量不行,半斤肯定要醉。他对葡萄酒的热爱不是单纯的喝酒,而是三十多年来对“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的好奇。
在外人看来,李英强爱上酒似乎很自然。
他出身酿酒世家,祖父是固镇师鹏酒厂的技术员,父亲是建国后国营酒厂的酿酒师。1983年,刚满20岁的李英强中专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涪陵曲酒厂。
但是,当时的李英强对酒一无所知。他只是酒厂的一名普通会计。做了一辈子的酒之父,深知这一行的艰辛,他坚决不让李颖强子接手父亲的生意,再次受苦。在20世纪80年代,中学生是一个罕见的高材生。在他父亲眼里,做财务体面又轻松。
李东阳英强觉得他的财务很无聊,但他对酿酒过程越来越好奇。他想知道为什么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操作,每一批酒的味道都不一样。这和其他工业产品有很大不同。
这种好奇也源于他味蕾与生俱来的敏感,他能品尝到葡萄酒中一般人察觉不到的细微差异。
多年后,李英强到茅台镇酒厂参观学习。面对同行设定的品酒挑战,他总能敏锐地分辨出酒是存放了一个月还是三年,勾兑比例是30%还是50%。在品酒的“剑术大赛”中,李英强从未失手。
子承父业,痴迷“望仙神泉”不愿搬厂
1984年,李英强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作为酒厂培养的后备人才,他被派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酒厂学习先进的酿造技术。学成归来后,他更加坚定了从事葡萄酒行业的决心,萌生了继承祖先酿酒技术的想法。
此时,李英强的父亲在石林市王仙山开办了一个酿造糯米酒的小作坊,年产量几十吨,工人只有十几个。我的父亲是诚实的,酿酒从来不是
1998年,李英强辞职回家,接手李父亲创办的“酒厂”。几年之内,小作坊年产量达到300吨,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生产规模扩大后,原有工厂用地不够,面临重新选址建厂的选择。搬到山脚下,地势平坦宽阔,建厂成本会大大降低,但李英强却舍不得离开。
王献山位于北纬30度,具有70%的空气湿度,纯净的空气,海拔400米等有利条件。自古以来就是黄金酿酒区。周围没有住户污染的王清泉,在涪陵乃至重庆也不多见。它的流量不高,水流只有拇指粗细,一天不到20吨,全部是王献酒厂用的。
李英强认为水是酒的血液,山上的天然泉水质量上乘。王仙九的灵魂,是寒沙黄泥渗透的王仙神泉。新工厂建成后,通过排水保持了“王仙神泉”的水源完好,为酿造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藏山谷,河流神秘。王献葡萄酒在市场上很畅销。首先得益于王献山的好山好水,这也是我不想离开的原因。”李英强说。
匠心精神,联合大学改良“古法酿酒”
“在白酒行业工作这么多年,也见证了很多酒厂。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做的如火如荼,但是过了几年,就没落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对品质的坚持,没有身材。
现匠心精神。最近两年小作坊多了,竞争太大了,好酒更加离不开传统工艺和高品质”,李应强说。糯谷酒是涪陵乃至整个重庆的特产。口感绵甜,是糯谷酒最大的优势。
糯谷酒特别,一个原料特殊。选用糯稻谷为原料,并且是没有去壳的。糯稻谷的成本,要比高粱玉米的成本高三成以上。一般来说,糯米3块多一斤,而最好的高粱才2块多一斤。
为了保证有优质可靠的糯稻原料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公司建立了3000余亩糯稻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使酒的品质得到保证。
其次是工艺独特。酿法是两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李应强是第三代传人。古法酿糯米酒,煮熟的糯米出炉后,工人要用手不停地翻动滚烫的米团,人力劳动强度很大。李应强琢磨是否可以改用不脱壳的糯米谷子。
2005年,望仙酒厂与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万州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望仙糯谷酒基本成型,开始试生产。2008年,望仙糯谷酒研发成功上市。
原先用糯米一个工人可以生产两百斤酒,改用糯谷后可以生产五百斤酒。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三倍,使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如今酒厂的年产量已到1000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其中糯谷酒占据其中70%的销售份额。
用糯谷酿造的酒很难提纯出高度白酒,这也成望仙糯谷酒的“独门绝技”。
开拓创新,为年轻人酿造爆款酒
除了守住品质,还有开拓创新。以往的望仙酒厂,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安安静静的做好酒,并不急于往外铺摊子。市场主要在涪陵本地,这几年甚至卖散酒比瓶装还多一些。而在重庆主城区,只有几家专卖店,另外河南、山东、北京、新疆等地有几家合作多年的经销商。
如今,市场倒逼企业,望仙酒厂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酒类。
“酒是比较厚重的文化,现在也要结合年轻人的需要”。李应强分析说,现在消费结构在发生改变,喝烈性酒的人在减少,喝果酒、低度米酒的人在增加。
重庆三峡库区水果产量很大,李应强看到滞销的果子烂在地里很心痛,萌生了研发果酒的想法。他和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研究院,研发了杨梅、桑葚等48种水果的果酒。
2016年,李应强带领的团队研发生物酶发酵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不用传统的酵母,从自然界搜集天然的生物酶,区区20毫升可以发酵一千斤酒。水果营养成分的98%都可以保留,降低果酸度,还提升了口感,酒的保存期延长到十年。而水果泡在白酒里,营养成分就仅能保留30%。
“我们的果酒都不用添加剂的。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强了,企业成本高一点就高一点。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底线”。李应强从父辈那里一脉相承的,不光是一门传统的手艺,还有一份做事做人的责任。
李应强最新研发的成果,是按照日本清酒工艺,做的醪糟酒,产品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他预测这将会是新一代的爆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