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人和桑迪一直生活在山里和森林里。几代之后,人口越来越多。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在这里待一辈子,于是离开大山,在南宋北部和金国境内的各个城市开酒馆。
时隔多年,近百家酒馆起源于三蝶所在的晋阳城的孤儿们。另一批人开始成立镖局,把三爹的酒从山里运到各个城市,另一批人在三爹门下学习酿酒技艺。
一时间,新开的杏花村酒楼在金国境内遍地都是,而由于这些年轻人第一次创业,资金有限,只能选择一些巷子最深的地方。
三爹酿的杏花村汾酒,醇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从这里来的,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巷子深处排队买酒。
更何况三蝶多年来并没有互相学习酿酒技艺,还改进了酿酒工艺。从唐朝开始,三蝶创造性地发明了“蒸馏”酒的含义,现在这一创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杏花村酒馆。
当初白酒只是酿造,酒体内还有酒糟。许多微小颗粒不能被过滤,使酒体变得白浊。这是“一壶浊酒似相逢”的诗句,杜甫也有“心酸倦是我酒里的一片厚尘”的诗句。
清酒“蒸馏酒”是中国酿酒史上第一种蒸馏酒,以名酒‘汾青’为基础,用熟料发酵蒸馏而成,清澈如水,滋味醇厚。
但宋代以前,“蒸馏”很贵,李白有“纯酒成本,为金杯,一万铜钱一酒壶”。虽然言过其实,但也表达了“清酒”的珍贵,这样的价格,除了达官贵人,大多数人都承受不了。
这三只蝴蝶在汉武帝时期相互分离,到了宋代又重新合并。经过一千多年的经验,蒸馏酒的技术终于以最低的成本得到了改进。
这就使得学酿酒的人,虽然没有三蝶神力,也能大规模生产蒸馏清酒。从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在市场上普及。
渐渐的,这些人会开越来越多的杏花村餐厅,但即使在繁华的大街上,人们还是远远的就闻到了酒香,对杏花村的汾酒有了更深的了解。
之后杏花村酒家越走越远,元代大一统经济发展迅速。这些晋阳后裔把蒸馏酒技术带到了大江南北,使得各地的酿酒技术普遍提高。
(虽然各地的酒基本都是汾酒酿造商因地制宜开发的)
有诗说“三蝶普及蒸馏酒,引客入深巷”。未来的三蝶还会隐居在山西的大山里吗?他们什么时候回来?请看下一集——《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