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点击阅读这篇文章,你一定爱喝两杯,有一些文化追求吧?那么,这个《中华酒典》可以满足你。
《中华酒典》是一个致力于“酒”的文化系列。一共四本书,每本20万字左右。分别从起源、发展、类别、价值、作用、品尝、器皿、名人、趣事、饮酒心理、饮酒令、诗词歌赋、其他艺术形式、礼仪、风俗习惯。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诗词歌赋中学习到很多葡萄酒专业知识,还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像在酒海里游泳。很荣幸!
本书由线装出版公司于2008年出版,郑宏峰主编。近年来,它被重写和再版。这套社会评价的书虽然不深刻,但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无论你是好奇世界三大古代酒文化之一的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发展,还是好奇古人畅饮抒情的风格,或是挖掘与酒有关的诗词以便日后在饭局上吹牛谈资,读读这套书就够日常用了!
一共四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历史、文化、社会意义上对酒进行描述和呈现。让我们看一看。
图片来自互联网
第一部分写历史。
写酒的起源,可以从《史记》 《诗经》等书籍中关于酒的记载来推断酒的起源时间。早在六千年前,我们还可以从古墓遗址中出土的酒器随葬品来推断酿酒技术的发展程度。随着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酿酒工具“滤罐”的发现,我们了解到我国的酿酒历史至少已有8000年,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传奇”,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天酿酒”、“猿酿酒”、“夷狄酿酒”、“黄帝酿酒”等生动有趣的传说。例如,猿猴造酒,说,猿太聪明了,不会把它们活捉,但经过仔细观察,人们发现它们有一个3354“喝酒”的致命弱点。所以人们把它们挂在酒罐里,放在猿猴经常出没的地方。起初,猿猴总是很谨慎,但他抵挡不住酒的诱惑。他慢慢地喝,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动弹不得。最后,他不得不让步。据说这种捕猿技术不仅是我国独有的,东南亚和非洲的土著也用这种技术来捕捉猿和大猩猩。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你不是说你在抓猿吗?猿在哪里酿酒?
事实上,在中国很多古籍记载中,人们经常发现在岩石深处,猿猴采花,野果或大米混在一起,储藏在石洞里。时间久了,酒自然会发酵。有人在猿的巢穴里发现了几石酒,香味异常。所以猿酿酒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猿酿酒
中国名酒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有茅台、五粮液、汾酒、西凤酒、古井贡酒、剑南春、洋河大曲、三华酒、绍兴贾凡酒、丹阳凤岗酒、桂花酒、鱼头酒、屠苏酒、青兰酒等。还有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酒,比如吉兆谷酒、肝胆酒、转转酒等。涵盖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酒类。例如,有“神酒“之称的绍兴加饭酒,与越王勾践有着深厚的关系,越王勾践赢得了千古的声誉。据说,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勾践终于得到了讨伐吴国的机会。军队出发前,人们来为他送行。绍兴酒大师王全向越王献上一坛陈酒,说:“陛下,这酒叫贾凡酒,是我的祖先酿造的,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今天是献给我主的,祝你一切顺利。
王跃西感谢王全,但很难接受酒。只有一坛好酒。三军将士如何共享?我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妙计,下令把坛酒倒进河里,让三军官兵沿河饮酒。奇怪的是,男人们喝了这种掺水很重的酒后,还是感受到了酒的力量,只觉得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在战场上奋勇作战。结果,吴军被打死在地上,没有留下一个人,使历史上著名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s艰苦的战斗。从此,越国人越来越喜欢米酒,慢慢地,米酒就成了流传至今的名酒。
越王勾践(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酒的喜爱,但酒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酒是醉人的、淫乱的,所以从商周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酒的危害,此后五代、唐宋、元明都有严厉的禁酒法令,法令,也是五花八门。包括提高税收,在一定时期内禁止饮酒,限制购买酒精,甚至禁止种植糯米酿酒等。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历史最终证明,仅仅几条禁酒令,又怎么能阻挡有着悠久饮酒文化的中国人民对酒的热爱和需求呢?虽然禁酒令并不成功,但是禁酒令写在了酒的发展和文化上。比如东汉的孔融曾经和曹操谈禁酒,留下了著名的“酒怎能负政”的理论,还有晋人葛洪。
也在《抱朴子 酒诫》中有关于”民之好此,可谓笃矣“的精彩论述,说明了酒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当权者在实施酒政时,只能遵循它,而不能违背它,否则都将归于失败。酒自诞生起,就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因此它的工艺、技术等也发展得很快。从上古的桑叶包饭简单发酵出酒,到商朝用酒曲酿酒,周朝时已有关于酿酒的专门部门和管理人员,留下文字记录,及至后来,酿酒工艺越来越发达、精细,以传统酿造术为例,经历了上古时期的自然发酵、商周时代酒曲酿酒、西汉时《齐民要术》对酒专门论述推动酒的发展,(书中介绍了10种制曲法、43种酿酒法),到唐宋时成熟,《酒经》《北山酒经》等专门论述酿酒方法和工艺的著述出现。西汉、唐朝时繁荣富强,也促进了各地、各国的酒文化交流,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酒;唐朝从波斯引入了三勒浆甜酒,也逐渐开始能够酿造葡萄酒。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有了前人辛勤总结累积的基础,后人酿出极品美酒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举个例子,据说清代时,河北沧州民间有些家传数代的珍酿美酒,不卖只送,而且不给官员喝,当时的沧州知府董思任想尽办法竟求不到一壶酒,直到后来罢官才以客人身份到酿酒人家里喝上了一杯,喝完直后悔没有早些罢官。我国的酿酒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举杯邀明月(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部分,想必也是多数读者们最感兴趣的部分:璀璨夺目、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先说一些酒名,你且听听悦耳不悦耳?竹叶青,玉冰烧,骑蟹酒,千里醉、白坠春、桃花酒、抛青春、梨花春、凝露浆、巴乡清……随着酒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与艺术和美的结合,充分体现我国人民的生活情趣。文学作品逐渐增多,流传至今的许多诗词歌赋,不少都与酒有关。不论时间先后,咱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诗仙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杜甫“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东坡”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可以看出,不仅文人墨客豪情好饮,政客、将领如曹操、辛弃疾,岑参等,女子如李清照也爱饮酒。整套书的第三册几乎花费数十万字,写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上至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下至明清酒诗、近现代的文章、对联等,发挥了此书可用作工具书查阅的功能。
不仅如此,书中也有列举许多名士与酒的轶闻趣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你肯定不知道,宋朝一代文豪苏东坡,竟然也是一位酒专家,他不仅好酒、写酒,还研究酒、酿酒、卖酒。苏东坡曾以蜜酿酒,并在《东坡志林》中记录过酿造方法。他也酿造过桂酒,写有《桂酒颂》,他的《东坡酒经》仅数百余言,却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投料、原料出酒率、酿造时间等科学内容。
另一位大文豪陶渊明也是好酒的典型人物。他好酒好到什么程度呢?梁武帝长子萧统编的《陶渊明集序》里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直接,说陶渊明“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据统计,《陶渊明集》共存诗142篇,说饮酒的就有56篇,约占全部作品的40%,所描写的内容情感各不相同,有时叙述田园生活,有时表达自我,有时发发牢骚,有时感叹生活艰辛,不论何种胸臆,都离不开酒这个催化物。李白就更不用说了,但与他同时期的诗圣杜甫,也被称为“酒圣”,这你不知道吧?杜甫现存诗1400多首,其中与酒有关的共300首,占其总量的21%强。不过,酒的缺点也在这些嗜酒的大文豪身上显现,除苏东坡外,他们大都饮酒过度,健康每况愈下,影响了寿命和后代。所以酒再好,可千万不能不管不顾、狂饮无度啊!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是文人墨客的带动,也许是无论文才大小,人们都有对文化的追求和向往,民间一度十分兴盛行酒令的文化娱乐活动。酒令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助兴,作不上来嘛就罚酒。《中华酒典》第八章,专门介绍了“酒令”的起源发展,各种类型,如何玩法等,学会这些,入个门估计没什么问题。学会酒令,再读《红楼梦》的话,想必会对贾府里动不动就吟诗做赋、行酒令的雅致生活场面更有心得体会。
对酿酒方法、工艺的记录文献,也是酒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书中提到,《周礼》《礼记》,乃至一代枭雄曹操的《上九酿酒法奏》,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代范成大《桂海酒志》,乃至不同版本、包括苏东坡的《酒经》,以及《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有相关专门论述,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喝酒嘛,总得有杯子,酒器是承载酒文化的器皿,每件酒器的产生,都见证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工艺水平。时代不断发展,酒器也从陶制品,增加了青铜、漆制、瓷器、玉质、水晶、金银、玻璃、动植物质和塑料等不同原料的品类,而且功能上也分有盛酒的,温酒的,饮酒的三类,仅用于盛酒的酒器,又根据形状、特点分九种不同的,在这些酒器上面,人们还把各种人物、故事、动植物等雕刻或者画上去,好让它更加美观。拿唐朝来说,这一时期的瓷主要用“酱黄、乳白、葱绿”三种釉色,具有既典雅淳朴,又艳丽鲜明的美感,所以被称为“唐三彩“,唐朝就出了很多唐三彩酒器;中唐时期的宰相李适之,被杜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就收藏了很多酒器,听听这些个名字就知道各个不俗:”蓬莱盏“、”舞仙“、”慢卷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等,而且上面都印有精彩的人物故事和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比如“舞仙”,把酒倒满,就能看见杯中有一小仙人出来跳舞,还有瑞香毬子落到杯外来,实在巧夺天工,精巧之极。酒器的发展创造,也为我国酒文化增添了很多精彩。
古代的酒文化总是多诗文艺术,现代人呢?因为娱乐项目多样,似乎不如古人那般专一在文学艺术上,那现代的酒文化有什么特点呢?现代酒文化很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酒吧文化。酒吧文化来自西方,有静有动,酒吧提供各色酒水,也提供音乐,前卫的思想碰撞,以及放松的氛围。不过似乎比起古人来,现代的酒文化少了些借酒抒情的底蕴,更多的是借酒组织一些特点,树立某些标准和规则。除了酒吧场地、类型的不同流派汇聚成的圈层文化,在酒吧之外,各种不同酒款,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鸡尾酒、威士忌、白兰地等的起源、分类、如何选购、品鉴方法、作用等,也被收录进书中,有详细、系统的记叙,供读者学习和参考。估计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是半个酒专家啦。
图片来自网络
说了这么多酒的历史、文化、受欢迎程度,那么酒到底有什么魔力,对人们有什么好处,使得人们前赴后继,竟对它如此欲罢不能呢?
第三部分,说的就是酒与人类社会的关联。包括酒带给人的价值、社会作用,心理建设,酒文化的礼仪风俗,情境,忌讳,养生辽法等,我们逐一了解下。
记得著名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发表文章说酒精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此言一出,老百姓们不干了,要知道,从古到今,酒都或多或少和药联系在一起,直接的有药酒,间接的,喝酒能壮胆,能抵御严寒,能增加营养——还别说,书中列举山东著名的“墨老酒”含有氨基酸十七种之多,对于人体发育不良、消瘦、疲倦、肌肉萎缩、贫血、水肿等,都有积极作用,说到营养,书中特意提到啤酒和葡萄酒,它们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营养补充作用。说酒精有害,那肯定是喝得太多啦,什么东西再好,吃得过多或者喝得过多都没好处。除了营养之外,酒本身有丰富多彩的香型,和变化万千层出不穷的味道,不仅独自喝是一门艺术,大家一起喝还能助兴、尽兴,因此被称为最受欢迎的社交饮品,也屡屡出现在重要的庆祝场合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即便柳叶刀说的都是对的,要人们为了健康完全禁酒,恐怕没什么人能做得到吧!
除了本身具有的营养、社交功效,酒还能用于烹调美食,提高经济,广泛用于生活、社会、艺术的各种场合和形式,还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丰富、独树一帜,这些,都是酒给人类带来的积极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酒的养生功效。前面提到,从古到今,因为喝酒耽误健康和性命的不在少数,据说才华横溢的诗仙李白,就是因为饮酒过度,造成膝下四个儿子痴痴呆呆,无一能继承他的惊世之才。人们于是也从教训中总结,扬长避短,而《中华酒典》第四册,全册二十万字都在描述酒的养生和疗效,这当中第一条,就是“要适量而饮”,微醺即止,不可头晕宿醉。适量饮酒有什么好处呢?据书中所说,适量饮酒,可以预防男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这一点我喝葡萄酒时倒是有些体会,可以防腐杀菌,可以解毒,可以预防喝治疗感冒,可以降低心血管意外危险性,有助于保持体形等十八项好处,当然,不是说喝任何酒都能有以上这些好处,不同的酒带来的好处是不同的,而且也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如果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缺乏,严重上海肝胆,诱发癌症,导致阳痿,伤害大脑组织,严重危害社会——酒驾,就是我们最不陌生的危害了,所以,为了您喝他人的健康,奉劝大家小酌怡情,严以律己。
养生酒疗第二条,便是“解酒之方”,咱们国家素来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我们日常所见的食物,其实也有解酒的功效,比如草莓,书中说醉酒之后取新鲜洗净的草莓10个左右一次吃完,或者吃新鲜的橙子、桔子,或者喝鲜榨的甘蔗汁,还有些凉菜,泡菜,汤等,都有解酒的功效,到底能不能解酒我不知道,有兴趣有时间倒的确可以一试,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说到养生,就不得不提“药酒”,我国医学奇书《黄帝内经》中,就专门有药酒篇;1973年我国考古专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当中便记载了用药酒治疗蛇虫咬伤等药酒方,同时在马王堆出土的另外两本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也有药剂配方、药酒方、酿制工艺等的记载。类似的,药酒的配方在《千金方》《本草纲目》《普济方》《证治准绳》等中也都有收录。说个药酒比较常见的例子,想必大家家里都有女性坐过月子?在很多地方,女性坐月子时,家人会让她们每天喝米酒,也叫酒酿,可以帮助恢复元气,下奶,润肤等。再比如最近冬天还挺流行的热红酒,这个我自己尝试过,喝完热红酒,全身发暖,血液循环加快,晚上睡眠也更好。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药酒也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和禁忌,如何挑选、如何配制,也是一门学问,书中在药酒这一章节,也都有介绍。而关于达到各种养生益气、益寿延年、长生固本、补血养阴、降脂减肥的目的,书中也收录了上百幅方子,常年喝酒,但又担心酒伤身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采取一二适合自己的,将酒精之害,转变为有益身心,岂不妙哉!
综合以上,酒和酒文化如此丰富多彩,人们想不喜欢也难,而且很早宋代大家欧阳修就说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充分说明饮酒常常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人们将心事寄寓在酒和酒行为中,这种“寓于酒,又得于心”,是很多国人共有的饮酒心理。再多心事,都有人借酒浇愁;再多祝福,都可以举杯抒发,无论何种表达,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对真情的向往以及愿望没变,而这些才是酒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