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近年来欧美影视剧中频繁出现亚洲题材相比,好莱坞动画产业对亚洲和中国元素的热情显得不温不火。上一个真正风靡全球的中国元素IP诞生于2008年的《功夫熊猫》阿宝,上一个广受欢迎的中国动漫形象还要追溯到1998年出现的花木兰。如今,当年的“花木兰迷”和“熊猫粉”早已长大成人,而花木兰和阿宝却无法继续辉煌。无论是梦工厂2016年上映的《功夫熊猫3》,还是迪士尼2020年出品的《花木兰》的真人电影,都无法再现这两个著名IP当初的轰动效应。中国元素在好莱坞是否后劲不足,甚至成为强弩之末,成为中国动画观众和全球中国文化爱好者的隐忧。毕竟,在国产动画仍在探索国际化道路的前提下,好莱坞动画产业如何塑造中国新形象,在全球文化传播层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元素动画《青春变形记》剧照
在这种背景下,《青春变形记》意义重大。中国少女和熊猫的蜕变故事,填补了皮克斯在中国叙事元素的空白。更何况这个毛茸茸的,胖乎乎的超级可爱的东西,是好莱坞第一个由中国导演打造的中国元素IP。放在《花木兰-功夫熊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熊猫浪潮”不仅仅是简单的卷土重来,而是象征着中国元素叙事策略在全球语境下的一种蜕变。围绕这部新作的各种讨论也成为了当前全球动漫产业的风向标。
《青春变形记》的主人公美美,13岁。她刚刚进入青春期,身心都在经历剧烈的变化。坐标位于多伦多。亚洲家庭的严格要求让她成为一个好女孩,但同伴和偶像的启发让她叛逆。她精力充沛,但失控了。她追求自由,却无法逃脱母亲的控制。兴奋的时候,她会变成一只五颜六色的大熊猫。经过一番挣扎和冲突,她终于获得了家人的谅解,学会了和心中那个无拘无束的熊猫和平相处。影片一经播出,不仅引起海外华人的广泛共鸣,也反映了东亚传统教育下青少年尤其是女孩面临的问题。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毛茸茸可爱的大熊猫迅速成为新一代治愈人心的顶尖动画明星。以女性成长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为主题,《青春变形记》与《花木兰》 《功夫熊猫》之间的巧妙呼应,揭示了好莱坞动画对中国元素的继承。
那么这只生长在多伦多的熊猫和之前好莱坞动画中的中国形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需要整理这段陌生的历史,虽然并不遥远。24年前,木兰成为中国第一位迪士尼公主。她刚毅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抖擞的外表激励了很多女孩,尤其是在当时种族语境下相对弱势的亚裔女性。成龙等国际巨星的声音加入,让这部动画风靡全球。电影上映期间,北美麦当劳甚至推出了一款“四川辣酱”,以配合花木兰带来的“中国热”。
虽然花木兰的原型来自北朝民歌《木兰辞》,人物形象符合国际观众对东方外貌的想象,但不难发现,动画《花木兰》的导演和编剧主要由“土生土长”的美国演员组成,他们依然将迪士尼一贯的“成为英雄”的强烈理念注入这部古色古香的“中国故事”中。
新世纪,类似《花木兰》的价值观,已经被梦工厂刻在了天真的“功夫熊猫”阿宝身上。在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里,主角的形象和故事更加轻松活泼,功夫、熊猫、中国菜等中国风元素也更加鲜明。阿宝遇到的“盖世五侠”螳螂、白鹤、虎、蛇、猴,不过是来自中国武术的象征性招式。值得注意的是,《功夫熊猫》的制作团队规模大于《花木兰》,但亚裔创作者比例不升反降,团队创作成员几乎全部来自纯西方文化背景。可以说,在中国风的表象下,又打又笑的《功夫熊猫》,甚至比《花木兰》更接近美国动画的主流叙事。它的亮点和卖点主要是主角IP和精彩的段子,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思考,这也决定了它相对年轻的受众和快餐式的观影方式。
乍一看,比起《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充满中国视觉元素的,《青春变形记》并不那么“中国”。无论是梅梅家族经营的家族祠堂,还是封印熊猫化身的古老魔法,都更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顽皮恶搞,甚至是主角反抗的对象。美美的日常造型和全球大都市的普通少年没什么区别。她热爱流行偶像,有一群不同文化传统的朋友,喜欢和他们一起找乐子。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关注的是与中国家庭乃至整个亚洲社区真正密切相关的问题。《青春变形记》的导演兼编剧石智宇和编剧佟丽娅赵都是童年随父母移民海外的亚裔女性。美好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自己在北美的成长经历,相似的家庭结构和教育理念也将他们与中国观众联系在一起。相对于普通外国观众所欣赏的中国符号,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更关注亚洲青少年乃至所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个层面上,“不像中国”的《青春变形记》,比《花木兰》、《功夫熊猫》更贴近真实的中国,意义也更深远。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众多年轻亚裔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和他们作为“全能尖子生”的履历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北美亚裔家庭的“鸡宝宝”战略开始被进一步认识。可见,亚洲精英对孩子的全方位严格要求和过度控制,并不完全是一种刻板印象,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实命题。同样,教育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影响着大多数中国家庭。能不能不盲目追求完美,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青春变形记》年,美美变身熊猫教高压。
育模式展开激烈反抗,为的是给自己寻找一个回答。在幕后纪录片中,导演石之予也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了对话,揭示了一个加拿大亚裔女孩在真实世界中的成长经验。父母一直全力支持她的绘画爱好,保留了她信手涂下的每一张漫画草稿。他们没有逼迫孩子拼尽力气全面发展,而是鼓励她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在自由而积极的教育氛围下,石之予很快迎来了成功,并不断书写着新的历史。凭借动画短片《包宝宝》,她成为北美第一位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少数族裔女性。随后的《青春变形记》又使她成为皮克斯第一位独立执导动画长片的女导演,2022年四月,她被任命为皮克斯创意副总监,成为公司核心创意团队中的唯一女性。
面对《青春变形记》的成功,美国电影网站负责人肖恩欧康奈尔在推特发表评论,称该片“只是拍给多伦多的亚裔观众看”“它的受众面很窄,我自己就毫无共鸣”。此言一出,立刻受到主创团队的反驳。正如石之予所说:“《青春变形记》不是一部关于亚裔的影片,而是一个成长故事,只是它的主角恰好是一名亚裔女孩。”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多少会拥有孤独、反叛和不被理解的体验。在《青春变形记》中,我们看到了对现实世界问题的真实关切。这只新的熊猫兼具木兰的勇敢和阿宝的轻松,又承载了更贴合时代精神的思考,使这一新的中国元素IP更加立体和丰富。
(作者缴蕊为电影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