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
冷冻是我们最熟悉的食物保存技术,也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方法。但是冷冻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冷冻后食物口感下降,质地破坏,部分营养成分流失等。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既能长时间保存食物,又能很大程度上保持口感和营养呢?对,就是定容冷冻。这是一种新方法,最初用于生物和医疗产品的保存,但人们发现它在食品保存方面也很有前途。
赵摄/光明图片
冷冻中的大学问
低温可以降低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速率,延长生物活动时间,是我们保存食物和生物材料最重要的方式。传统的冷冻保存过程是在恒压(常压,1个大气压)下进行的,食物细胞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冷冻损伤,从而影响冷冻后的品质。
而生物材料大部分是水,水在常压下0或以下会结冰。地球上的生物大多生活在1个大气压下,所以生物材料在常压下会在0或0以下冻结,这就是常压冷冻法的基本原理。
然而,常规冷冻方法通常会导致生物体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从而降低生物体的活性。传统冷冻方法的效果与冷冻速度密切相关——虽然可行的方法(如慢速冷冻、快速冷冻、玻璃化等。)目前已发现低温保存细胞,对于宏观的组织和器官,由于生物内部热阻,传热速率较慢,无法实现玻璃化,导致不可逆的冰晶损伤和对组织的浓缩损伤,这是目前生物冷冻技术的最大瓶颈。
为了减少冷冻过程中的细胞损伤,科学家提出添加冷冻保护剂(如甘油、DMSO等。)进行冷冻保存。但是,冷冻保护剂有三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冷冻保护剂有毒;二是解冻时冰晶的失透会带来冻害;第三,目前冷冻保护剂多用于细胞的冷冻过程,难以应用于组织器官的保存。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的冷冻方法来保存组织和器官,同时避免冷冻保护剂的毒性和冷冻损伤。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发展了超高压冷冻保存、过冷冷冻保存、定容冷冻保存等冷冻保存技术。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冷冻方法。
超高压冷冻保存。1968年,科学家摩尔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后来,京都大学教授riki Lin在1990年将其应用于食品保鲜领域。超高压冷冻首先在室温下对液体施加高压,然后将温度降至0以下(此时水仍以液体形式存在),最后瞬间释放压力,使液态水迅速结晶,形成排列规则、体积较小的胞内冰,减少冰晶对组织的伤害。
超高压冷冻可以保存不同的生物。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超高压冷冻技术对三文鱼、猪肝、黑鲈的冷冻保存。结果表明,超高压冷冻可以显著降低冻害。
然而,在生物冷冻的实际应用中,超高压冷冻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冷冻后食物内部微小冰晶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冷冻损伤,超高压冷冻设备加工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
保持低温。过冷是指将生物材料的温度降低到其冰点以下而不形成冰晶(过冷状态),因此不存在冰晶破坏,可以实现高质量保存。但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过冷液体不稳定,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恒定体积冷冻保存。为了避免冷冻损伤,使样品保持稳定的过冷状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ubinsky教授于2005年提出了恒体积冷冻(或称“恒体积冷冻”)的热力学概念。在f
在恒体积冷冻过程中,系统的体积总是恒定的。随着定容腔中的水成核并冻结,系统中的压力逐渐升高,从而降低保存的生物样品及其周围液体的冰点温度。由于系统中的生物样品及其周围液体始终处于过冷液态,不存在冰晶破坏,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低温保存。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与常压冷冻、超高压冷冻、过冷保存相比,定容冷冻直接将生物材料保存在稳定的低温过冷状态,具有无冰晶损伤、无浓度损伤的优点,可以将细胞和组织保存完好。
具有极大临床潜力的定容冷冻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纯水的冻结温度并不总是0。例如,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当压力上升到210兆帕时,纯水可以在-22以上保持液态。定容冷冻利用了这一特性,其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在定容的冷冻腔内充满液体,然后将保存的生物样品浸泡在腔内的液体中;然后降低冷冻室的温度,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液体会在特定的位置(通常远离细胞或器官)逐渐冻结;随着温度的降低,空腔内的液态冰层逐渐增加;最后,腔体内的液态和固态达到共存平衡状态,生物样品长时间保存在低温过冷状态。
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大气冷冻-冰晶破坏和细胞内外浓度破坏带来的问题。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与常压系统相比,定容系统的固液相变界面更加稳定,可以减少与枝晶形成相关的其他机械损伤。因此,定容系统可以应用于生物冷冻保存。
如前所述,定容冷冻最初是为器官和有机体的医学保存而开发的。因此,它在组织、器官和生物的保存实验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例如,科学家用恒容冷冻法保存大鼠心脏,结果表明与用
常规0℃冰块中低温保存的心脏相比,在-4℃定容系统中冷冻的大鼠心脏组织的组织损伤较小,间质水肿更小;同时定容冷冻可以防止心脏保存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其生理性能会较好。在胰岛细胞的保存实验中,科学家发现,胰岛细胞可以在-3℃定容条件下冷冻保存数天,所保存的胰岛没有出现细胞簇的解离,形态完整性也保持良好。在线虫的保存实验中,科学家也发现,采用-5℃条件下的定容冷冻方法保存后的线虫依然能够存活。这些研究都突显了定容冷冻在临床医学应用上突出的潜在价值。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定容冷冻在食品保存中也显示出极大的潜力。
对食品并不友好的冰箱冷冻
就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冷链对于食品保鲜至关重要,冷冻则是食品冷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温度降低时,食品中的生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的繁殖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减缓食品的生命活动和腐坏速度,以维持食品品质,延长新鲜食品的保存期。
冰箱等应用传统冷冻方法的设备的发明,极大地延长了食品的保存期,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令人头疼的是,传统冷冻方法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
比如,冷冻后的食物口感不好。大家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用冰箱冷冻保存葡萄时,会严重破坏葡萄的细胞组织,解冻后葡萄出现褐变、变软,同时腐败速度加剧。保存草莓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解冻后的草莓变软、出水严重,同时腐败加剧,货架期变短。
这是因为传统的食品冷冻是在“定压”(常压)条件下进行的,食品一般在冰箱或者速冻机内完成冻结。但我们都知道,放入冰箱中的食物并不会马上就被冻住,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食品中热阻的存在,使得对食品降温的速率较慢,无法实现玻璃化――这是一种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状态,在这个形态下,细胞结构不会受到破坏。
无法实现玻璃化的结果就导致冷冻生成的冰晶对食品的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从而破坏食品结构,使口感大打折扣。虽然食品速冻技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小这种冷冻损伤,但其品质降低的问题仍然严重。
两大优势让定容冷冻胜出
那么,定容冷冻有哪些优势呢?咱们细细说说它最大的两个优势。
优势一:提高食品品质。
解冻后食品好不好吃,这可是判断一种冷冻方法是不是好的关键因素。我们采用三种食材进行了对比。
首先进行的测试是马铃薯。薯条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品,马铃薯是制作薯条的原料,但是加工或者切块切条后的马铃薯很容易变质。中科院理化所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采用定容冷冻保存切块后的马铃薯,可以较大程度保证马铃薯不变色,并维持高硬度,其品质显著优于传统液氮速冻方法。
第二项测试则是樱桃。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利用定容冷冻方法对新鲜樱桃进行了保存,他们发现,与定压冷冻相比,定容冷冻减少了樱桃失水率,并更好地保留了冷冻樱桃的颜色、质地、质构和抗氧化剂含量。
最后进行的测试是番茄。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分别运用定容冷冻、10℃冷藏、快速冷冻和定压冷冻对番茄进行冷冻,保存4周后解冻发现,定容冷冻可保持新鲜番茄的质量、体积、颜色、营养成分(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和酚类)和抗氧化活性,质构破坏最小,品质最高。
这是因为定容冷冻保存是利用定容腔体内冰膨胀所产生的压力,来降低食品的凝固点温度。因此,在定容过程中,食品始终以过冷态保存,不存在冰晶损伤,从而保证了食品品质。
优势二:降低冷链运行成本,更加环保。
其实,除了提高食品品质以外,定容冷冻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优势――环保。
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清楚,冷链运作成本高昂,是碳排放的“大户”。根据估计,仅食品冷藏产业所消耗的电量就占全球年用电量的4%,相当于排放6.54×108吨的二氧化碳,带来直接经济成本约1200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由于在定容冷冻保存过程中,食品本身不存在相变,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减少碳排放。经过测算,若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定容冷冻保存食品,每年可以减少多达65亿千瓦时的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与发电相关的碳排放46亿公斤,这相当于马路上减少约10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在碳中和的路上,食品定容冷冻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了。这样看来,使用定容冷冻保存食品,不仅可以避免冰晶对食品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食品品质,还可以减少冷链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节能减排。
定容冷冻通过过冷态保存,可克服传统常压冷冻过程带来的机械损伤和溶液损伤,也成为低温领域研究的焦点领域。目前定容条件下的低温保存还存在一些未知领域,比如,当生物或生物处于0℃以下定容过冷态时的细胞活性、生化反应、生命活动和保存时间情况如何?针对宏观生物或生物材料,能不能深入研究不同浓度保护液和冷冻温度的耦合关系,从而彻底消除定容冷冻带来的压力和渗透压影响?
然而定容冷冻也不是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冷冻本身产生的高压对被保存的物料有一定负面作用,操作流程较复杂等。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缺陷都能够进一步被克服。
科学谜题仍在,但定容冷冻技术已经逐步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一些食品企业和生物公司已开始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食品、药品和器官等生物材料的保存。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定容冷冻必会进一步造福人类。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2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