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中国的风云系列卫星家族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已经走过了40年艰辛坎坷的历程。
早在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后的几天,中国就开始计划和发展气象卫星。1977年,气象卫星项目召开第一次会议,项目代号771,卫星代号风云。研制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在1988年。造一颗卫星用了11年,因为气象卫星的技术难度非比寻常。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一号三期原总工程师、现任风云四号总工程师董耀海:“比如青海湖的温度是20度,测得的温度偏差不能超过0.7度,青海的温度波动0.05度。去测量它,这是和其他卫星最大的区别。”
此外,风云一号卫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它还首次使用了星载计算机,首次能够通过星地通信传输数据,首次使用了不依赖发动机改变姿态的新技术。
然而,风云一号发射时,它的探索之旅只持续了39天。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原风云一号三号总工程师、现任风云四号总工程师董耀海:“我们各方面的经验不足,特别是对空间环境的认识不足。我们在太空中的一个X射线会导致卫星失控,这是未知的。另一个是我们的工作寿命只有39天,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太空中的深寒环境。”
此后,发射的风云一号B星又遭遇惨败。卫星在轨仅半年就出现故障,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发射风云一号C卫星时,卫星在发射前就出现了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发人员在塔上工作了三天三夜,排除故障。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原风云一号、风云三号总工程师、现任风云四号总工程师董耀海:“全国都在为卫星发射服务,压力可想而知。当时我们测控站的通信线路都是靠电线杆。每根电线杆下,都有一个战士站岗,保证交通线畅通,包括地面站的战士,站了三天三夜。”
最终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此时,已经是1999年了。中国的天气预报不再完全依赖外国卫星数据。此后,我国陆续发射了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等不同类型的气象卫星。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一号三号原总工程师、现任风云四号总工程师董耀海:“用这颗卫星观测台风从来没有漏网。原来台风路径预报精度在300公里左右,现在可以精确到78公里。台风灾害,以前是要人命的,现在可以降为零,这就是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