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粮食伙伴网络
很多消费者不太明白葡萄酒的年份、灌装期、保质期、可饮用期的区别。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些问题。
1.葡萄酒的“年份”
葡萄酒的年份指的是用来酿酒的葡萄被采摘的那一年。年份对葡萄酒的影响有多大?这个也要看酒。对于大量生产的普通葡萄酒来说,关注年份价值不大。然而,对于著名的葡萄酒,如波尔多葡萄酒,年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通过酒标上标注的“年份”,一方面可以知道当年气候因素对葡萄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这款酒的年份,推断出瓶内酒质的发展状态。
“年”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温度、降水等。土壤条件包括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对于同一个葡萄园,土壤条件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气候条件不一定。有些年份气候好,适合葡萄生长。如果各种因素相互配合得好,酒质会格外优秀,陈酿能力也会更强。这种优秀年份会比普通年份贵很多,比如经常出尽风头的1982年拉菲,之所以比2012年贵好几倍。
2.葡萄酒的“保质期”
事实上,由于法律规定,葡萄酒的保质期是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概念。如果是一瓶没有中文标签的酒,我们看不到所谓的保质期。而酒标上的“10年”保质期,从食品安全上来说,并不能体现酒的保存能力上限。换句话说,葡萄酒背面标签上的“保质期”参考意义不大。
曾几何时,外国葡萄酒进入中国后,都要遵守一个要求,即任何进口食品的保质期信息都要标注在标签上。因此,保质期会标在背面标签上。但自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规定酒精含量超过10%的葡萄酒等饮料可以免于标注保质期。因此,近年来,一些进口葡萄酒不再标注保质期。
3.葡萄酒的“可饮用期”
除了“可喝”的要求外,人们还期望“好喝”的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这里要解释一下“适宜饮酒期”这个概念。
适饮期是指葡萄酒适合饮用的阶段。酒是活的。酒的生命和人一样,会经历青春、发展、成熟、巅峰、衰落的过程。一般来说,葡萄酒在其生命的巅峰时期是最好喝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佳饮用期。太年轻,单宁会比较粗糙,香气也不会那么复杂。存放时间过长,过了高峰期,葡萄酒又会失去果香。
一般来说,世界上90%的葡萄酒都有1-2年的适宜饮用期,只有10%左右的葡萄酒有5-10年的陈年潜力,只有剩下的1%的顶级葡萄酒会在10年后达到品质的巅峰。
所以我们平日在超市和小酒铺买的酒,要尽快喝完。即使上面写着“保质期10年”,到了第八年、第九年,这瓶酒还是充满了难闻的酱油味。
4.酒的灌装日期
葡萄酒的灌装日期是指葡萄酒的装瓶日期。在北半球,葡萄的收获季节通常在九月左右开始。葡萄酒被采摘,发酵,在橡木桶中陈酿,然后装瓶。装瓶时,通常标明灌装日期。
如果是中文背面标签上的灌装日期,一般会以“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标注,如“灌装日期:2014年11月11日”。但是在进口酒的标签上,装瓶日期是不一样的。以2003年法国某波尔多葡萄酒的标注方式为例,可能是“L513511:28”的格式。这意味着在2005年第135天的11点28分装瓶。可以估算出这瓶酒已经陈酿了18个月左右,所以从灌装日期就可以大致估算出酒的陈酿时间。
对于大多数普通葡萄酒来说,葡萄酒需要在装瓶后的1至2年内尽快饮用。“酒老香”这句话不适合酒。便宜的酒放了一到两年就没了香味,吃起来就没味道了。所以灌装日期是判断适饮期的一大参考依据之一。
根据我国《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 (GB10344-2005)、《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8-2012)、《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的规定,进口葡萄酒的中文标签必须包含葡萄酒的灌装日期。国外的酒庄有的会在主标上标注灌装日期,有的则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