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川的西北端,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因境内的多隆山和凤凰山如龙凤呈祥,遥相呼应而得名龙凤镇。龙凤镇村落众多,山峦高耸,植被茂密,风景秀丽,颇具魅力。在山顶上,有另一间小屋。陡峭的悬崖用一圈近乎天然的墙环绕着寨子。东南西北四门都建在陡峭的悬崖上,地势险要。可谓是标准的山城,有着“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的不凡气势。这是巴渝的风景区——多隆。
多隆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多隆村,是合川最高的山脉,距市区60公里。它的山挺拔,美丽,起伏,高耸,像一条龙,风景优美。这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也是多隆村的一张美丽名片。
每年三月三庙会期间,多隆村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尤其是多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和游客来此烧香或观光,这为多隆增添了许多“人气”。
摩崖石刻,精妙绝伦
从合川市开车到多隆村的多隆山脚下,然后从东南麓爬大约半个小时,你就可以看到一个领先的悬崖。一座古老的寨子门,矗立在悬崖和石槽的危险地带,是多隆山寨的永镇门。镇门前有一条陡峭的石阶路,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悬崖。
绕过绝壁,进入内城。山平豁然开,香烟绕山,清泉流林,晨钟暮鼓颂平安。嵯峨的寺庙,高耸的道观,茂密的松林,野花,果香四溢的林地,简朴的农舍,镜面般的稻田,潺潺的山泉穿过纵横交错的稻田,十几户人家在这里安居乐业,营造出一种祥和安宁的乡村之美。走一走,喝一口泉水,城市来到桃园,久违的惬意总能在不经意间从心底蔓延开来,产生一种与时间捉迷藏的暗喜。
从永贞门右转进城,你会发现东边的“第二块岩石”。
走进多隆的“两岩”,就像走进了佛教的禅宗道场。在长达一公里的陡峭“二岩”上,仍有自唐代咸通以来的历代开凿的摩崖佛像,但大多因风化和人为破坏而受损。在众多摩崖佛像中,“二岩”西侧的弥勒佛龛一直被文物和历史学家视为珍宝。民国35年,顾颉刚、杨嘉洛、傅振伦撰写的《大足石刻图征录》中说:“合川有许多唐代造像。咸通五年弥勒佛祠,龙山跳珠洞,最早。”神龛高1.08米,宽1.05米,内存19尊佛像。它是半压花的,有丰富的形状和光滑的褶皱。有“吴岱在风中,一草出水”之态。除此之外,其他小生如《十小生》至今好评如潮。
“二岩”崖上佛像之间的题字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仍有82件作品可以清晰辨认。比较著名的有唐僖宗散文家孙桥的《龙多山录》,北宋贺州赤水郡人李斯的《知县程公政事记》和《张夫人梦佛记》,明代嘉靖年间刘世魁的《336000》、《336000》。
《龙多山题记》等大作。这些精美的碑文或草书,或楷书,或魏碑,或隶书,行云流水,或苍劲有力。精湛的叙事和精湛的书法艺术为古老而神奇的多隆及其所在的多隆村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流动文学魅力的“两块岩石”也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前来一睹为快。学者苏东坡、王安石、郭沫若、画家何香凝都曾千里迢迢来到多隆村,为多隆题写诗词、挥毫泼墨,都被多隆村的秀美山川和多隆山神奇的宗教文化所折服。
天然奇石,诡异神秘
龙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生动惊人的天然奇石:“人面石”像外国人的圆脸,长着滑稽的鹰鼻;“鹰石”像一只巨大的鹰,泰然自若地飞向蓝天,白云飘飘;《王夫之世》就像一个眼睛看透的女人,期待着远走他乡的丈夫归来;“猪仙石”形似肥猪,体型巨大,数量众多。渡鸦和乌鸦在多隆山上睡了一大群。
每块奇石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宓石”的故事。据传说,在秦朝的时候,在多隆山脚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可惜的是,现在还不是人合适的时候。小两口还没享受到幸福生活,就遇到了秦始皇修长城,全国各地都有。少妇看着丈夫被士卒带走,只能无助地流泪。因为她非常想念她的丈夫,所以她每天都爬多隆山,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直视北方。但直到妻子去世,丈夫都没有回来。为了纪念这种渴望秋水的柔情,人们把女人站着看丈夫的石头称为“看丈夫之石”。
?k=合川回收厨具在哪里,合川回收烟哪里有3.jpg">“猪仙石”的来历,亦充满神话色彩。龙多村的老百姓,从古到今都是以农业为主,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养猪,龙多山一带也不例外。由于龙多山是仙人常来的地方,“万能的猪仙”为帮助勤劳善良的龙多山老百姓发财致富,便从天上降来一群“猪仙”,长驻龙多山,为龙多山老百姓大念“猪经”。有了“猪仙”帮助,龙多山乃至龙多村附近的老百姓,家家是肥猪满栏,家家是五谷丰登。就这样,这群貌似肥猪的黑色石头,便有了长年不绝的香火。
此外还有“飞仙石”。巨大的石身中间有条缝隙,传说是苦行修炼之人得道成仙时的门径,只要得了真经,日夜修炼,功成之后,再斋戒数日,闭门打坐,便可从这条缝隙飞升上天。脱离红尘苦海且长生不老,何人不生向往之情?
虽每座石头的传说故事大多都由民间编撰流传而成,但若身临其境,亲眼欣赏这些个形态各异的巨石,确能感受到石身上与生俱来的灵气。这些灵气带来了龙多山的繁盛,亦守护着龙多村的子民。
佛道共存,宗教圣地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山不容二教”,龙多山却是一个佛教、道教共存之地,而且两者和睦相处,十分融洽,可谓天下少见。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晋永嘉年间,广汉道人冯盖罗,带领一家17口人,游历龙多山,并在此炼丹布道。不久,冯盖罗与家人一道,坐在龙多山西面的一块大青石上,“作法升天,驾云西去”,龙多山便由此闻名于世。后经东晋至隋的历代修建,此山便成为巴蜀著名的佛山,并有了“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龙多天下灵”的美称。
山中有一佛一道。一佛为龙佛寺,始建于唐,于1995年民间集资复建,由大雄宝殿、四面观音等组成,规模宏大,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上下殿堂,错落有致,香火鼎盛。一道为太清宫,位于龙多山的另一边,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十方百姓捐资修建而成。建筑朴素,隐于葱林之下,但沿石阶拾级而上,亦可领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道教真谛。
如今,龙多山以“龙佛寺”为主的佛寺建筑和以“太清宫”为主体群的道教建筑遥相呼应,经声朗朗,回绕于山间,晨钟暮鼓,绵绵悠扬,实可谓:一方香火旺,九龙助山灵,百姓居福地,万代子孙兴。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三,龙多山都会举行庙会,以倡孝扬善、祛灾避凶。每到此日,山中寺庙便香火不断,数以万计的游客都会不远千里赶到此地,焚香祈福,抑或行至山间,掬一捧清泉,饮一口“圣水”,以获佛祖庇佑。庙会路上,摆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以及卖纸钱的地摊,还有乞讨者汇集而形成的庙市。龙多山所属的龙多村也一直流传着“三月三,除蚕颤,田不犁,土不翻,上龙多山”的风俗。在这几日,村中的农民都会停耕一天,到龙多山进行烧香祈福,“架香”鼓乐与吟唱,场面极为热闹。
龙多山还有个脍炙人口的胜景,那就是著名的“七步弹琴”。
从山中标志性建筑南天门前的石阶下,有一处开阔的山梁,这里便立着一块刻有“七步弹琴”的石碑。站在石碑附近,朝南可以俯瞰龙多山下的赤水场及古赤水县城遗址,向西可以远眺水田里的潼南檬子坝,向北则可以遥望烟波中的武胜万隆场。
视野开阔的山梁,有树有竹,有花有草,有悠悠绵绵的山风吹拂,显而易见,是一个弹琴吟唱的好地方。相传晋代道人冯盖罗,就是在这里抱着一把古琴,脚踏神奇的北斗七星步,一边弹琴,一边修炼。琴声如高山流水,宛转悠扬,余音缓缓地飘下龙多山,飘进佛光照耀的龙多村,飘向广袤而富饶的巴渝大地,也飘向冯盖罗头上的万里晴空。
沿一条光洁的青石板路西出太平门,呈现在游人眼前的,又是另外的一番美景。一大片干净完整的高山草地,随山势起伏蜿蜒,龙多山的温惋恬静表露无余。若焚香品茗之余,能在此地支顶帐篷,品味一下“花发篱边芳草萋”的乡野情趣,该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高千山 图片:刘勇 渝帆 曹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