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因为太耳熟能详,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些疑点。近年来,有学者从形制和制造工艺上对司马光的“砸缸”提出质疑,认为司马光砸的应该不是“缸”。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宋代水缸难以溺死孩童
缸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容器。它底部窄,顶部宽。它是开放的,体积有大有小。小圆柱多为文具,放在室内;大缸多为水缸,常放在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打水和灭火。水缸里还可以养鱼养花,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景观。
老水缸在世界上大量存在,如著名的山西乔家大院,随处可见大水缸;在号称中原第一居所的河南马史庄园,也有几个装满水的大桶;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故宫,水缸更多,共有308个。
提到水缸,人们很容易想到“司马光砸水缸”。现代人大多没用过水箱。在人们的想象中,水缸应该比较大,这也是孩子溺水的原因。那么古代的水箱有多大呢?以故宫的“太平缸”为例(这种水缸也叫“门海”)。它的直径是1.6米,高度是1.2米。明清中原的水缸中,“太平缸”比较深。大多数其他水箱的深度不到1米。即使孩子掉进去了,他们也很容易到达水箱的边缘,爬出来而不被淹死。
“司马光砸罐子”的故事发生在宋代。据考古发现,宋代水缸的高度大多在1米以下。如杭州白马巷南宋制药作坊旧址出土的水缸,直径1m,深0.8m但宋代陶瓷窑址出土的水缸直径和高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宋时期庭院水缸溺死小孩的可能性并不大。
至于古代水缸为什么不高,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方便人们取水。此外,较短的形状容易绘制,烧制时更容易成型。
故宫太平缸
砸的是“瓮”不是“缸”
虽然司马光砸罐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但罐子的深度不足以淹死一个孩子,这也是马未都等学者所公认的。如果“司马光救人”的故事是真的,是什么造成了危险?有学者考证后发现了“司马光救人”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北宋高僧惠弘写的诗有33,360,010-30,000首,都是关于诗和杂言的。书中第三卷《活法》中提到:“司马文公小时候,和一群孩子在宫廷里玩耍。法庭里有个大骨灰盒,有时会掉到水里,那群人一片哗然把它扔了。也就是说,大众用石头砸骨灰盒,水因为有洞而进出,这样孩子就不会死。在蝉(即儿童)身上发现了它覆盖活人的手段。截至目前,北京、洛阳有《冷斋夜话》人。”这是目前所见的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内容与现代流行版本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司马光砸的是一个瓮,而不是一个坛子。
什么是骨灰盒?据了解,骨灰盒的形状与圆筒有些相似,筒壁呈斜坡状,从筒底向筒口逐渐开口;骨灰盒一般是大肚的,骨灰盒的壁是弧形的。简单来说,缸口一般是向外开的,而缸口是向内收敛的。骨灰盒形状特殊,动物不能轻易逃出,所以古人用它来养蛇。
如果说司马光砸碎了“骨灰盒”,那么故事中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孩子溜进了盛满水的骨灰盒。由于骨灰盒的形状是一定的弧形,且骨灰盒口较小,孩子在水中挣扎时接连撞墙,找不到出口,即将溺水。在这个cr
那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何而来?据考证,“砸缸”的说法出现在清代。如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出版的《小儿击瓮图》第二卷中有:“文公(司马光)弯腰取石,砰缸。缸里破了水,孩子死不了。民国时期,各种白话版本和童谣层出不穷,“司马光砸罐子”的故事也逐渐被描写得惟妙惟肖,被列为儿童启蒙的必读书目。
至于“司马光砸罐子”的流行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显然,“司马光砸坛子”比“司马光砸瓮”押韵。
汉代陶罐
品赏古代珍贵瓮器
在古人眼里,瓮和瓮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从使用角度来说,虽然盆和缸都可以用来盛水,但盆更倾向于展示,缸更倾向于厨具。从材质上看,陶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更坚固的石头和金属器皿所取代,而骨灰盒却一直保持着陶器的本色。有个成语叫“瓮绳枢”,意思是用一个破瓮当窗户,形容家境贫寒。可见骨灰盒是古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器皿。
骨灰盒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1950年,甘肃临夏积石山县三平村出土一只彩陶瓮。它精致的外形和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惊叹。它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王”,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它现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彩陶瓮属于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涡纹彩陶瓮。瓮高约46厘米,沿口有四个凸耳,平口,短颈,宽肩,平底。它是由粘土红陶制成的。陶器外壁涂以黑色,有三层纹饰,即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涡纹。
,下层为水波纹。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均窄;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瓮通体共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大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古代瓮的存世量很大,但先秦瓮比较少见,比如现藏于温州市东瓯国历史陈列馆的战国印纹硬陶瓮,高约52厘米,口径24.9厘米,底径21.7厘米,保存完整。此器侈口、卷沿、短颈、圆肩、深腹,腹下敛收,平底。瓮颈部拍印斜方格纹,间饰篦划纹,纹饰较模糊;器身遍饰斜方格纹、回字形方格纹和米格纹,间饰篦划纹,纹饰清晰;肩部塑贴对称锚形附加堆纹。瓮材质为夹砂红陶,胎质坚硬,器形硕大,制作规整,装饰繁密,是南方地区较少见的战国大型陶容器。
“司马光砸缸”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仍不失为一则好故事。了解了“缸”和“瓮”的区别,下回您和孩子讲这个故事时,可讲的内容就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