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自学榫卯、斗拱、彩画、地战等技术需要150天、10000元,不用一个钉子、一滴胶水。来自浙江温州文成的90后女孩苏亲手建造了一座紫禁城的亭子。
近日,苏模仿“故宫”亭子的视频在网上“圈粉”。苏虽然不是学建筑和榫卯的,但是因为兴趣找到了相关的视频和书籍,对比研究,自己摸索。从第一份工作到最后的建设,苏做了所有的工作,除了他的家人帮助移动支柱。
苏在自家后院仿故宫亭子。人民网金钟耀摄
2016年,苏毕业后在宁波做了半年房地产文案,之后辞职回到温州老家,成为一名独立摄影师。"我希望我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她说她一直保持着对对手手工艺品的喜爱。“大三的时候,她开始买服装裁剪和缝纫方面的书,自己琢磨怎么做衣服。做成之后特别有成就感,会穿去上课。”她还把旧木门改成沙发,上山砍竹子做鱼灯,建泥窑烧小火炉。
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将他的探索延伸到传统文化,包括书法,绘画,岩画,陶瓷,漆器,金雕。
苏吴晴制造椅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喜欢故宫的建筑,去年5月,她决定在家里复制一个。她没有建筑基础。为了了解故宫展馆的建造技术,她开始在网上看论文、看视频。她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榫卯、斗拱和彩画。好在她学习能力很强。
但是学习就是学习,真正上手了就另当别论了。模仿故宫的建筑,需要精确计算榫卯技术,这对于学文学的苏来说,实在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中途,苏遇到了一个瓶颈期。“总觉得各种部件接不上。”为此,她去北京故宫找了图中的亭子,仔细研究了它的建筑特色,回来后又开始修修补补。
整个亭子完工后,苏受了许多伤。在斗拱上钻孔时,铁锤会敲到手,经常碰伤;用凿子修整木头的边缘。过犹不及,会戳手流血;当你用锯子锯东西时,你可能会不小心锯到手。
苏武在亭子周围种植了海棠、牡丹等观赏植物。人民网金钟耀摄
过了五个月,亭子终于建好了,起初不理解她的父母一脸惊讶。每次有客人来家里,苏爸爸总要带着客人参观一下院子,然后得意地指着亭子说:“我女儿自己做的”。
苏计划在这里重建“唐风”亭。人民网金钟耀摄
“其实我做了一个亭子,是想让大家知道,传统文化,传统建筑,没有那么崇高,也没有那么渺小。”苏说,对她来说,做这些事情会让大家知道,外行人也可以接触传统建筑。谈及未来的打算,苏说想再建一个“唐风”的亭子,比“故宫”的亭子大一倍左右,斗拱会更复杂。
(来源3360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