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播,话题度就冲到了前排。
讨论很激烈,各种声音很汹涌。
今天鱼叔来心平气和的聊聊。它的颜色是什么-
《雪中悍刀行》
一个年轻人,一个干瘦的老人。
我口袋里没有钱,真的很饿。我偷了农民的红薯,却被追着打了半里路。
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看上去像个难民。
但是有一个细节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盐.
一顿辛苦的饭后,骨瘦如柴的老人拿出一个小瓶子,往碗里撒了一些白色的晶体。
因为害怕被别人看见而隐藏一些东西。
古代制盐技术落后,产量低,由于官商垄断,价格极高。尤其是复杂的精制精盐,贵如黄金。
能吃得起细盐的人家,非富即贵.
开场设计成功抓到了鱼叔。
通过“吃”带出角色设定,让人物以贴近生活的细节落地,来一场热闹的烟火。
塑造人物的第一步是要做对。
这个年轻人的真实身份是徐凤年(张若昀饰),北川亲王。
在父亲肖旭的命令下,他在新郎老黄的陪同下外出旅行了三年。
这需要说说故事的大背景。
当年九国割据,天下大乱,局势脱离杨,独霸全国。
其中最大的功臣是北椋王肖旭,他率领北椋横扫千军,灭六国,可谓所向披靡。
如果不是他,这个世界现在还是一片混乱。
肖旭有两个儿子。
次子徐龙祥(荣子善饰),小名黄曼儿,骨骼奇妙,天生神力。
单纯善良没有心计,心理上还只是个孩子。
舞台上的一个跳跃压碎了石狮。
或者利用细节。
长子徐凤年叫"天下第一纨绔"。
我喜欢打鹰猎和斗狗。
据说光院子里就有二十多个丫鬟,而且个个都很漂亮。
但是老虎的父亲没有儿子。
任性只是徐凤年的伪装。
有无数人觊觎许的权力。为了在血腥的寺庙斗争中保命,他只能用猥琐和无能来掩饰自己。
看着吊儿郎当,油腔滑调,其实聪明敏捷,才华横溢。
就拿他“忽悠”楚军的故事来说吧。
乱战中,徐家灭了楚国,双方有不共戴天之仇。
据说北郭太子出国旅游,西楚军残部在路上设下埋伏,出高价悬赏“锦绣衣与徐凤年”。
然而,他们没想到,目标就藏在自己的队伍里。
面对楚军首领的问话,徐凤年还想继续装糊涂,一脸羞涩。
p>等对方拿出画像,他又瞬间变脸。
双手一背,我摊牌了。
但他不慌不忙,第一反应也不是想着怎么逃脱,而是要找出真正的对手――
西楚灭国,已经构不成实际威胁,只是被当了枪使;
真正想置自己于死地的,肯定另有其人:
自己的画像能传到楚人手里,北椋府有内应。
前后的「变脸」,把人物的一体两面刻画了出来。
徐凤年,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但对手也不傻。
徐凤年原以为只要装作纨绔子弟就能免除很多麻烦,但也不是谁都吃这一套。
他外出游历的真实目的是躲避皇室赐婚,如果京城里的人真觉得他不成器,又怎么会挑中他做驸马爷?
细节里都是心机。
这庙堂之上的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还远远有得玩。
主角就像脊梁骨,要明确、饱满,撑起故事的核心主线;
配角则是连接在一起的骨架,也得立体、灵活才能让四肢舒展开来。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原著《雪中悍刀行》出场人物众多且分散,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很容易受限于篇幅而流于表面,沦为单薄的工具人。
就前六集来看,剧中的几位配角都塑造得还算扎实。
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胡军饰演的徐骁,和杨皓宇饰演的老黄,「反差感」做得很足。
也归功于演员的表现,加分很多。
先说北椋王徐骁。
徐骁如其名,骁勇善战。有他坐镇边境,北莽就不敢侵犯。
在外界口中,他心狠手辣、残暴无度。
样貌看着就不善。
笑眯眯问丫鬟:「看看我,是不是非常慈祥?」
却吓得她们双双跪地求饶。
但府内人都知道,「一代狠人」徐骁对孩子是百般疼爱和宠溺。
宠到什么程度呢?
徐家有一条家规:
「王爷见世子,就算被打死,下人们也要当没看见!」
徐凤年在外游历三年终于回家,一见到徐骁就又「打」又「骂」。
什么鞋啊锅啊,通通往外砸。
阵仗闹得挺大,但仔细看吧,完全就是闹着玩。
还不是仗着被宠着爱着。
就算在众家仆面前这么不给自己面子,徐骁也一点不生气。
「咱回屋里闹,天气冷,你光着脚容易着凉。」
这么长时间不见,难免心中思念,但爷俩好歹要面子,于是用这种打闹的方式表达情感。
也正说明父子俩关系开明。
虽然拍的是古装,但受众是当代年轻人。
这一点显然会很讨喜。
但这也只是徐骁的其中一面。
为了天下安定不再起战事,他行事谨慎、老谋深算,试图把一切都规划好,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甚至不惜背负骂名。
还记得前面楚人手里徐凤年的画像吗?
按原本的推测,是北椋铁骑里有人起了异心,想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不假。
真正的幕后黑手其实是亲爹徐骁。
徐骁自然是打点妥当,绝不可能真的让宝贝儿子受伤。
他这么做是因为发现铁骑内部存在分裂,为了稳定军心,便借此机会扣个罪名、铲除异己。
徐骁明也知道那位「异己」只是颗无辜棋子,但这招杀鸡儆猴必须出手。
这是维护北椋安宁的必要牺牲。
但这样的做派让徐凤年无法接受。
多年来他几乎都在跟徐骁对着干――
父亲靠战争打天下,他就坚决不肯习武;
父亲为了守住徐家的权位处心积虑,他却不愿接手北椋。
但并不是说徐凤年就完全不理解徐骁的苦心――
「你看他天天跟父亲打闹,其实他心里面很害怕他父亲有一天真的老了,真的没办法跟家人陪伴下去,他是很惧怕这些的,但是他命中注定需要去承受这一切。」
张若昀如此形容徐家的父子关系。
竭尽全力保护徐凤年的,还有老黄。
两人的对手戏很有意思。
明面上的身份是主仆,相处方式却完全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还是一场关于吃的戏。
徐骁让后厨准备山珍海味,但徐凤年却说自己想吃地瓜。
两人来到老黄屋里,正巧碰见他在喝酒吃肉。
徐凤年没有一点客气,坐下就开始动筷,徐骁也想加入,可愣是一块肉都抢不着。
你想吃肉,他说喝酒喝酒。
你端起酒杯,他埋头夹肉。
明明徐骁是一家之主,反而被儿子和老黄排挤在外头,受了一肚子气。
三者的亲疏远近关系一目了然。
但这里有个疑问。
徐凤年完全不会武功,江湖庙堂上上下下想杀他的人又不计其数,徐骁怎么会放心让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老黄当随从?
而且区区一介马夫,又怎么敢跟北椋王同桌吃饭,还堂而皇之地抢肉吃?
不难猜测,老黄也有秘密。
第六集,老黄的真实身份揭晓,他其实是江湖排名TOP2的剑客,外号「剑九黄」,功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为了让湖底老魁听话,把他打得服服帖帖,杀气逼人;
但看着一脸不了解情况的徐凤年,又变回和蔼可亲的老样子。
之前他藏着武功,游历期间偷鸡摸狗总被人追着打,那都是在配合表演,给旅途上制造点磨难和刺激。
老黄总是一遍遍安利:「学武不吃亏,学武不上当。」
不为别的,就是怕等不得不分别的候,徐凤年能自己保护好自己。
不得不佩服老戏骨杨皓宇,完全把这个小角色演活了。
嬉笑怒骂,深藏不露。
和优秀的配角搭戏也更能衬托主角。
徐凤年最让人觉得舒服的一点就是没有架子,跟父亲和弟弟,跟丫鬟和马夫,都是平等关系。
不矫情,不作妖。
吃喝玩乐,人情世故,都让这部剧有了接地气的根。
话又说回来,人物有烟火气、落地感更能贴近观众,但武侠题材该「缥缈」的东西也还是得有。
这些剧情在第六集之后才会涉及更多一些。
比如北椋王府内的听潮亭。
表面上是个书阁,收藏着天下武功秘籍,实则是藏龙卧虎之地。
负责管理的魏爷爷,武功不浅,能跟湖底老魁斗上几个回合。
徐凤年的师傅,立誓绝不再踏出听潮亭染指江湖事的李义山。
门派宗师、生死决斗、恩怨情仇,每号人物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武林纷争和退隐原因。
弟弟黄蛮儿也是个悲剧性色彩强烈的人物。
他天生神力、根骨非凡,相比拒绝学武又成天花天酒地的哥哥徐凤年,自然更受北椋铁骑的崇拜和爱戴。
这看似是好事。
但黄蛮儿性情单纯如孩童,很容易遭受利用摆布,甚至会被操纵成攻击徐凤年的武器。
两难之下,父亲给了徐凤年两种选择:
要么狠下心铲除异己,也会因此杀死无辜之人;
要么至亲分离,把黄蛮儿送去武当山重塑根骨。
不难发现,《雪中悍刀行》不仅人物关系复杂,而且杂糅了大量的类型元素。
首先说明,类型杂糅是「新武侠」的一大趋势。
路阳的《绣春刀》是武侠结合庙堂权谋,徐皓峰的《师父》是武侠结合平民市井,都已经跳脱出传统的武侠模式。
而《雪中悍刀行》则全都想要。
庙堂、市井、江湖、恩仇。
既有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也有柴米油盐、人间百态。
这给改编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所以也可以理解剧集上线后,关于节奏把控和角色安排方面引起的种种讨论。
但小说原本也是慢热型,前几章都主要在塑造徐凤年的「天下第一纨绔」。
而剧集则在第一集就已经把这个标签撕掉,同时呈现他表面上的顽劣和实际上的成熟。
人物关系上,尤其是前面所提到的父子关系、主仆关系,实话实说拍得确实不错,可看性很高。
有待观望的,是女性群像在后续会有怎样的展开。
另外再提一点。
《雪中悍刀行》,题眼在于「行」。
徐凤年的成长伴随着他的四处游历与闯荡江湖展开,三年游历回北椋,没呆几天就去武当山救黄蛮儿,沿着龙虎山、青城山,闯入进城,再一路下江南寻找大姐。
借用「公路武侠」这个说法,他所面对是人事景都在不断变化。
就算是鱼叔目前最喜欢的老黄,第六集这一别也彻底宣告下线了。
小说的体量超四百五十万字,盘根错节的人物与故事要重新梳理,甚至打破重组,对比剧集的长度,已经是做了极大的精简。
况且,整个故事跨度那么长,也不必急于下结论。
就像下雪。
不能刚覆盖一层薄雪就说雪景不美。
再等一阵,也许会有银装素裹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