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工信部就《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酒类行业引起热议。第六条指出“针对年轻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开发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的白酒产品”。
恰逢低档潮饮与微醺赛道的“拥挤”,低档白酒产品引起热议。笔者认为,《指导意见》中的“低度白酒”可以扩展为更广义的“低度白酒”或“低度白酒”。业界应该认真思考“低度白酒”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低度白酒可分为三类:低度白酒、配制酒和发酵酒。
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为提高白酒产量和质量,有关部门先后在泸州、烟台、汾酒、茅台等地组织试点,内容涵盖了“降低高度白酒酒精度”的课题。
1965年,68-71的酒鬼酒用水稀释到65左右时,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经科研组研究,确定沉淀是由水中硫酸根离子和高钙离子引起的。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水(纯净水)在汾酒中不再有沉淀。
如何解决高度白酒降级后的失光、浑浊、口感淡爽、失去原酒的风格和特点等问题,白酒行业的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从1971年到1974年,章贡酒厂的郭宗武历经四年数百次实验,解决了白酒退化带来的所有问题。如果酒体暗淡浑浊,对酒体进行低温处理,过滤掉絮状物,絮状物的度数降低到38度以上,使酒体不再暗淡浑浊;保持原酒风格,提高基酒质量,返酒发酵,中高温曲并用。
1975年,章贡研究成功38章贡白酒,完成了低度白酒的生产、推广和应用。1978年,五粮液酒厂采用“优化法”研制成功低度白酒。同年,国家经委在贵阳召开白酒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优质、低度酒、多品种、低耗、高效益”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由高酒精度向低酒精度的转变。这次会议起到了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促进了白酒低酒精度的发展。同时,国家食品工业“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酿酒工业“优质、低度酒、多品种、低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实施了普通酒向优质酒、高度酒向低度酒、蒸馏酒向酿造酒、粮食酒向果酒的四个转变。
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对白酒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白酒行业各种香型和低度白酒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高度白酒上限调整为60,低度白酒下限由原来的35下调为25,体现了国家倡导低度白酒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引导,低度白酒开始流行,其中以鲁酒最为典型,有“名酒高喝,鲁酒低喝”之说。在低度白酒流行的那些年,低度白酒被行业和大众视为“比高度白酒更健康”。现在酱香热,名酒热,白酒分离器流行喝白酒,高度酒被行业和大众视为“比低度酒更健康”。
再看混酿葡萄酒,比如瑞奥和梅剑,也是低度葡萄酒的代表。由于大众对“白酒”的偏好,提到低度白酒,大众的第一印象是“低度白酒”,而不是配制酒。
除了白酒,发酵酒也属于低度葡萄酒,而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