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目标:
技能、知识培养目标:
1.训练少儿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
2.训练少儿的舞蹈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少儿的表演能力
4.让少儿掌握中国舞的基本脚位;
学习常规培养目标:
1.培养少儿的音乐节拍感
2.培养少儿舞蹈的方向感
3.培养少儿的模仿能力;
社会认知培养目标:
让少儿可以独立完成舞蹈组合及成品舞蹈,并进行表演。
学期计划:
第一周:
教学目标:学习 《打花巴掌》 组合,让少儿掌握节拍的快慢变化,在舞蹈中熟练应用节拍;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在舞蹈组合中,通过动作、音乐与儿歌的配合,提高少儿的节拍感。
第二周:
教学目标:学习 《小熊舞》 组合,学习中进行手眼配合练习,提高表演能力;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小熊舞》 组合主要是锻炼少儿在舞蹈中的手眼配合能力,同时模仿动物形态,从而培养少儿的模仿力和表现力。
第三周:
教学目标:学习 《小蝌蚪变青蛙》 组合,练习少儿的手脚协调能力;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小蝌蚪变青蛙》 组合是一个表演性的组合,通过表演锻炼少儿手脚配合的协调性。
第四周:
教学目标:学习 《飞吧,小蜜蜂》 组合,学习中锻炼少儿手腕的提、压;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飞吧,小蜜蜂》 组合是一个蒙族风格的简单组合,练习中让少儿初步掌握蒙族舞蹈中手臂的动作,主要对手腕的提、压进行练习。
第五周:
教学目标:学习 《我的小小手》 组合,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对舞蹈手位的掌握;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我的小小手》 组合主要训练少儿对舞蹈手位的掌握,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手位,本节周主要是通过更丰富的手臂动作加深少儿对手位的记忆。
第六周:
教学目标:学习 《我是小画家》 组合,训练少儿的表演能力;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我是小画家》 组合通过儿歌及音乐的配合,训练少儿的表演能力和模仿力
第七周: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组合,从而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组合;
教学概述:进一步规范所学的组合,加强对身体柔韧性的练习。
第八周:
教学目标:学习 《小蝌蚪变青蛙》 组合,通过练习让少儿掌握三个基本脚位,并加以应用;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小蝌蚪变青蛙》 组合首先让少儿掌握中国舞的基本脚位,其次要求少儿对小青蛙的形态进行模仿,加以表演,提高少儿的表演能力。
第九周:
教学目标:学习 《吐泡泡的小鱼》 组合,简单了解傣族舞蹈,学习鱼形手和傣族舞蹈其他简单的手型;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吐泡泡的小鱼》 训练少儿初步掌握傣族舞蹈的手型、臂型及节奏,动作时眼神要与之配合。
第十周:
教学目标:学习 《小鸡啄米》 组合,训练少儿的手脚配合能力,模仿能力;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
教学概述: 《小鸡啄米》 组合通过少儿想象小鸡形象,配合音乐进行舞蹈。在练习中发挥少儿的想象力,加强少模仿能力;练习少儿手脚协调配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