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墨画,生动;太平面塑,栩栩如生;剪纸、写生山川……他们巧手让那些看似粗糙的东西变得精细、温暖、生动!如果说年轻的时候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是因为一种感觉,在坚守一种匠心精神。如今他们年届七旬,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坚持。
2 2019年1月11日,李卫平展示了他的《草书字典》。河北邯郸市铁路大院街道办91号社区居民李卫平,花了近一年时间创作了一套4本书,10000多字,《草书字典》。70岁的邯钢退休工人李卫平,57岁退休。李卫平开始看《新华字典》练习草书。退休十几年,只抄了八遍《新华字典》,草书就写了十几万字。中国书法是我国的经典国粹。李卫平希望更多的人能继承我们国家的国粹。经过多年的努力,李卫平吸收了传统历史上优秀书法作品的精华,取长补短,编选了这套《草书字典》。(郝群英摄/光明图片)
2019年2月14日,江苏如皋市白蒲古镇秀才巷,老盛(左)和家人在展示他的《蒲塘十景》水墨画卷轴。吴生先生今年72岁。当他十几岁时,他喜欢画画。退休后,他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每天坚持画画,在画纸上展现对生活的热情,晚年生活充实而幸福。很遗憾,现在的人们很少有机会欣赏老白蒲的美丽,据吴声先生说。他说,‘不留点东西,后人就不知道白蒲古镇是什么样子了。这幅《蒲塘十景》的画,算是我送给后人的礼物吧。(徐辉摄/光明图片)
2019年3月17日,甘肃省平凉市,贾志杰74岁。他用了21年的时间,用16篇手稿编纂了480万字(《开心大辞典》)。手稿初步完成。老贾志杰说:“明知夕阳已晚,鞭策自己是我的座右铭!现在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要更加努力,不断修改完善《开心大辞典》的内容,多方面争取发表机会。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这本书出版,是我最大的心愿!”(邴正摄/光明图片)
2019年3月15日,山西省襄汾县毛静乡北李村,民间手工艺人梁在家中缝制虎皮布鞋。74岁的梁老人是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面人的传承人。从小喜欢泥人、织布、缝布娃娃、剪纸等手工技艺。除了做面人,我还亲手缝制了60多双小老虎布鞋。当被问到卖这么精致的虎皮鞋?梁老人说,暂时还没有考虑大规模销售,只是作为一种工艺品收藏。闲暇时拿出来,会让人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李贤均摄/光明图片)
2019年3月31日,宋中华在山东荣成市虎山镇黄山王家村查看红松果实生长情况。宋中华年轻时在吉林省生活了30多年,对东北的红松有着特殊的感情。种一片红松林,为家乡增添一抹红松‘绿’,成了他的回乡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宋中华的不懈努力下,10亩郁郁葱葱的红松挺立在原野上,成为黄山黄家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驻足观看。十亩红松林价值不菲,别人认为他可以用它发大财。但宋忠华说:“我种红松不是为了赚钱。最重要的是让威海和烟台的人们感受到红松的美丽和价值,为家乡增添一抹特别的绿色。”2016年获中国好人榜。(林摄/光明图片)
2019年5月9日,72岁的瓦工许在“龙川盆景艺术园”创作“杨派盆景”。许老人说,他与盆景结缘,最初是为了减缓工地上枯燥的生活。如今已培育出2000余件品种各异、造型各异的洋派精致盆景,200余件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园艺比赛中获奖,可谓是偏远乡村的世外桃源——‘诗画盆景园’。许老人以执着而精致的工匠精神,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个集古典建筑与江南特色杨派盆景技艺于一体的创意盆景园综合体。(庄摄/光明图片)
2019年3月23日,梁(中)、张建忠(右)在制作太平面人。74岁的梁和77岁的张建忠分别是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面塑的传承人。他们从事面塑艺术制作近50年,作品总数达15000件。
件。与丈夫共同制作完成“太平面塑”作品参加了2009年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并获得金奖。2017年9月参加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使“太平面塑”走出了国门,赢得了国内外面塑制作专家的认可。(李现俊摄/光明图片)2019年9月24日,高训琴老人(前排左三)向人大代表、党员等指导剪纸《喜迎国庆》。 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东坝斗村文化礼堂,有30多年剪纸历史的76岁高训琴老人,向人大代表、党员等指导剪纸,展现70年来我国在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变,祝福祖国母亲繁荣昌盛,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倪立芳摄/光明图片)( 文章来源: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