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到底有多少种香型?消费者对香型的喜好是如何演变的?
白酒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有“无酒不成席”之说。现在市场上众所周知的白酒香型有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等。那么白酒有多少香型,又是如何划分的呢?以及消费者对白酒风味的偏好是如何演变的,本文为你一一揭晓。
白酒香型的划分:
中国白酒香型分类最早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1979年第三次全国品酒会上,正式提出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白酒的四大香型(风格),并对四大香型进行了描述和总结:
酱香型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品牌有茅台、国泰、赖永兴、习酒等。
浓香型酒:酒窖充满香气,甜中带苦,香气和谐,干净,余味悠长。品牌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
清香型酒:清香纯正,风味和谐,口感醇厚、香甜柔和,回味清爽干净。品牌有山西汾酒、红星二锅头等。
米香型酒:蜂蜜气味优雅,口感柔软,口腔清洁,回味宜人。代表品牌有桂林三花酒等。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白酒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研究,在这四个香型的基础上,又细分出了八个复合香型,即双香型(1983)、药香型(1986)、特香型(1988)、凤香型(1992)、芝麻香型(1995)、豉香型。最终形成了目前我们常见的12种主流白酒香型。
白酒香型喜好的演变:
以90年代前:产能胜出,清香为主。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已成为市场主流。当时由于粮食产量低,清香型白酒凭借出酒率高、贮存期短、酿造成本低、耗粮少等优势,一度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著名电视剧《当家大掌柜》讲述了山西老白清酒这个民族品牌的故事。
大老板剧照
随着90年代末:渠道致胜,浓香称王。's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喝一口酒了。这时,成分更复杂、口感更浓郁的浓香型白酒开始迅速被消费者接受。五粮液作为主导品牌,采用快速扩张的模式在全国铺设销售渠道,经销商成为酒企竞争的核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迅速超过清香型白酒,一度达到60%至70%。到2019年,浓香型白酒市场份额保持在50%以上。
五粮液抗潮汾酒
2010年:消费升级,酱香崛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艺更复杂、口感更好、自身具有“高端基因”的酱香酒开始在市场上流行。其中只有茅台一家。2013年,茅台营收首次超过五粮液。在茅台的示范效应下,酱香酒迎来了资本投资热潮。
茅台超越五粮液
2012年至今,酱酒再续崛起。的第一次酱香白酒热潮只持续了两年。随着三公消费限制和塑化剂事件,整个白酒行业迎来整改期,酱香白酒也未能幸免。很多中小型酱香白酒企业破产,被淘汰。2017年后,随着白酒行业的整体回暖,酱香型白酒再次迎来新一轮上涨,以茅台酒为首,随后是国泰、钓鱼台、郎酒、赖永兴、习酒的繁荣。
2010酱香酒产能增长率